(02)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二)2019-05-06父親走後,茶葉店轉包給了一個無錫人,那個無錫人每半年都會按時將一部分收益匯入媽媽的工資卡里。

由於媽媽和外婆都是全職工,許多時候管不上我,父親在世時,家裏沒人我就到父親的茶葉店裏待着,現在父親一走,我只能獨自一人待在家裏。

媽媽和外婆不放心,跟我姨媽商量,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放學後讓我到她家去,晚上8點半再由姨媽送我回家,每個月媽媽貼姨媽80元作為我的晚餐費。

這樣的生活從我小學一年級下半學期一直持續到初三,晚餐費則從最初的80元提升到初三時期的350元。

姨媽有個比我大3歲的女兒,與我一同在原南市區蓬萊路第二小學讀書,自小與我關係親近。

外婆只有兩個女兒,因而對姨媽的女兒也極為疼愛,加之我們兩家距離頗近,走路也不過一刻鐘多些,也就是晚餐後散步的距離,所以即便姨媽和媽媽先後出嫁,雙方也並未澹了情誼。

當被媽媽告知以後放學要去姨媽家,我也沒什麼意見,相反我還有些樂見其成。

因為作為單位採購部員工的姨媽,她家有許多當時市面上難得一見的進口零食,所以我怎麼會不樂意呢?在家裏,媽媽規定除了一三餐,什麼零食都不允許我吃,現在去了姨媽家,豈不是老鼠跌進了白米缸裏?可我去後才發現,本沒我想得那麼好,我垂涎已久的零食在哪裏?以前來的時候不是有很多嗎?後來到我讀高中時才知道,媽媽事先已經跟姨媽打過招呼了,姨媽家的零食早就被提前轉移了。

你們就這麼不信任我嗎?姨媽作為國營企業中的採購員,雖然福利很好,但工資着實不高,聽我姨媽説,1995年她的月工資只有640元,比同單位其他部門的員工工資少了近200元;而作為採購員,姨媽時常需要出差,每當從天南海北出差回家,她總會給我們一家帶上不少禮品,其中以食品為主;姨媽送給我的禮品除了玩具就是零食,可媽媽代我收下後,卻轉手送給了左右鄰舍的孩子,這令我極為不滿,卻又不敢跟媽媽評理,只能向爸爸和外婆發發牢騷。

姨夫則在上海港務局上港五區工作,早年整整幹了10年的碼頭裝卸工,77年高考恢複後,許多成人夜校如雨後筍般地出現,姨夫就向單位申請了半產,於83年考取了上海大學英語大專學歷,這在當時已是難能可貴,正是由於這張大專學歷證書,姨夫很快就被領導提升為碼頭調度員;因早年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姨夫的膝關節磨損情況非常嚴重,92年左膝動了兩次手術,但傷情始終未見好轉;單位領導認為姨夫的身體狀況不適宜再擔任碼頭調度員的工作,於是將他的崗位換成了安全指導員,儘管姨夫對此並不滿意;94年姨夫拿到了區裏發放的殘疾人證;所以自我記事起,姨夫走起路來總是一瘸一拐的。

我認為姨媽和姨夫並不相配,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我始終如此認為,儘管這樣的觀點有些對不起姨夫。

姨媽為人外向,跟誰都能相處得很好,笑起來嘴角兩側總會出兩顆小虎牙。

追尋時尚是多數人的共同目標,時年三十多歲的姨媽跟如今的職場女也沒什麼區別,燙頭染髮,模彷明星的穿着打扮,省吃儉用購買各式衣服。

時尚會飽經時間的考驗,但審美卻不會在短時間內發生太大變化,姨媽年輕時的相貌即便在如今看來也是一等一的。

照片裏的姨媽,有張小巧秀氣的瓜子臉,以及一頭染成深棕的及大波卷髮,留得極長的劉海梳向兩側,出光潔飽滿的額頭,細長的眉恰到好處地點綴在一雙嫵媚多情的杏眼之上,高的鼻樑並沒有讓鼻型失當,寬距厚薄適中的雙上塗着鮮紅膏。

姨媽如今保存的相片集裏的很多照片大多是類似的妝容,意味着她在當年很長一段時間內頗為鍾愛這樣的風格。

姨媽的身材很是高挑,比身高169公分的姨夫整整高了4公分,兩人站在一起多少顯得有些不和諧,幸好那年代的職場女行穿高跟鞋,否則兩人之間由身高帶來的差異還要更大。

由於外婆是揚州人,家中的飲食相對於上海菜要清澹得多,葷菜也以水產類為主,豬牛羊極少吃,所以媽媽和姨媽的身材很是勻稱,即便如今人到中年,她們倆的身材也維持得很好。

相比於姨媽的好相貌,姨夫就稍顯平平了,儘管有張國字臉,但那過於發達的咀嚼肌和略顯扁平的鼻子,卻多少有些破壞了整體氣質。

與姨媽跟誰都能聊上幾句相反,姨夫的格極其內向,即使是街坊鄰居與他説話,姨夫也只是點點頭,久而久之,鄰居們就很少主動跟他搭話了。

自從姨夫左膝動了手術在家靜養了幾個月,他愈發寡言少語了,即便是跟家人之間也不説話。

聽媽媽説,那段時間姨媽總是下班後抱着表姐到我們家來,因為跟姨夫獨處實在是太壓抑了。

最終外婆看不下去,讓姨媽下班後別總是來媽媽家避風頭,這樣解決不了問題,有空時多陪陪姨夫。

經過外婆給姨媽做思想工作,姨媽採納了外婆的建議,隨着姨媽的陪伴談心,姨夫的子好轉了不少,雖然他依舊不怎麼跟街坊鄰居談。

姨夫還有個奇怪的癖好,喜歡收集二手機械鬧鐘,全新的還不要。

地址發佈頁www.maomaoks.com。

發佈頁2u2u2u點com腿腳如此不便的姨夫,每到休息,非要忍痛騎上自行車去1個多小時車程外的虹鎮老街的二手貨地攤上淘些鬧鐘,姨媽家的閣樓上擺滿了一隻只形狀各異的各國鬧鐘,這上百個機械鬧鐘齒輪一起運作的聲音在白天時還好,一到晚上真的是有苦説不出,姨媽讓姨夫關一些鬧鐘,他還振振有詞:「鬧鐘買來不走,那買來幹嘛?」隨着姨夫買回家的鬧鐘越來越多,閣樓上已經放不下了,他就把鬧鐘裝在三個由他親手釘制的大木箱內,然後把這三個裝滿了鬧鐘的大木箱藏在姨媽和表姐的牀下。

姨媽怕家裏的鬧鐘太多,就跟姨夫約法三章,牀底下這三箱鬧鐘是她的底線,以後每買一個新的就要扔一箇舊的,否則其他鬧鐘別想進門。

聽説姨夫原本還想反抗,但抵不過姨媽的堅持,只能乖乖聽從。

姨媽和姨夫的格、愛好如此迥異,真不知他們當年是如何走到一起的。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