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喜顏逐開迎鳴兒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無論使用何種身法,有多少敵人,均無法出圈外,的確有得上是神妙無比。

另外這種步法亦可當作輕功使用,使用時以體內真氣自腳底湧泉、大致、竅陰、俠谷等,由孔中緩緩噴出,藉地面物體反彈之力,雙腳不着地,即可前進如飛。

“大挪移遁法”正是柳一鳴衷心所求,唯一困的方法。

此法乃是利用陰陽二氣轉原理,加快其轉速度,盪空氣,產生一種氣,藉着氣的浮力及反作用力,凌空飛行,本不須要任何動作,一經發動,便可上下青冥,飛行絕跡。

柳一鳴得到這許多世所罕見的武學秘笈,真是高興得廢寢忘餐,為了能早離開歸元生府,重返家園,於是他馬上就按照“歸無手志”所規定的程序,替自己訂定了修練的課程表。

中午以前,全部修練“萬化神功”下午則在書房中,研究那些天文地理,巫醫術數的典籍。

由於在“歸元生府”中,只有靈犬大黃與他為伴,惟恐它在自己練功時,亂跑發生危險.所以每次練功之際總是把大黃抱在自己的懷裏。

長久下來,真氣的運行,無形中透過了大黃的全身,替大黃練就了一身曠世難逢的內力。

一人一犬,在“歸元生府”中,潛心修練神功,因為尚未達到辟穀的境界,自然需要飲食。

就因為這樣,柳一鳴才又在花圃裏面,發現花圃不但種滿了人蔘、黃之類的補氣益元的山糧,而且全是一些極為難得的靈藥異果。

而且沒有一樣不是助長功力的東西,終以此為糧,想不縮短修為期間都不行。

否則“萬化神功”雖是絕傳的上古無上心法,在短短的幾年內,柳一鳴也不可能把它練成。

由於得這天材地寶的靈藥相助,再加上遇險時又得到了十幾顆修道人視為天府奇珍的“翡翠綠芝果”因而五年的修為,實際上已經抵得上別人三四百年的修為功力了。

其實,柳一鳴的功力,用別的方法,如“百步登空”、“凌虛接力”等輕功絕學,他早就可以離開“歸元生府”了。

一方面是由於他自己並不知道,己身已經具有天下人無與倫比的廣大神通,又加上潭口形勢太過險峻,不敢輕易冒險。

另一方面則是府內那批豐富的藏書,把他給引住了,捨不得馬上離開,就這樣,一人一犬在“歸元生府”內,一待就是五年。

在這五年內,柳一鳴不但把“萬化神功”練至可以支配近身事物的“念力神通”外,而且已經具有五、六成火候。

即使是裏的那批豐富藏書,也差不多給他看了十之八九了,最初在工藝房裏看到的那些奇形怪狀的工具,也能拿來實際運用了。

因此,他的學識不但淵博,而且不光只是一些紙上談兵的理論哲學。

龍首崖的命名,除了是因為它上面崖石的形狀,遠眺過去,宛如一顆高昂向天的龍首外,最主要的是,在龍首崖下確實有人曾發現蒼龍在此出沒。

龍在中國,自古以來,一直是被視為吉祥,至高無上的代表。

例如,古時帝王的身體不舒服叫做龍體欠安,所穿的衣服叫龍袍等,反正和皇帝有關的一切事物,都得加上一個龍字。

不僅如此,我們老祖先還自稱是龍的傳人呢!

據古書上的記載,龍它的頭像駱駝,角像鹿,有分枝,腿像兔,耳像牛,體長像蛇。

肚子像蜃,有鯉魚般的橫鱗片,四肢像鷹,彎成鈎狀,每肢五爪;腳掌像虎,當中有

鼻旁有兩條長的須,頭後有長,下顎有一顆明珠。

它不但能昇天入雲,而且還能入水分波。

龍生九子,長相各異,不但沒有一個長得像龍,而且它們的脾氣和愛好也各走極端。

老大叫“贔屓”是一種大鰲,因為它力氣大,能馱很重很重的東西,所以古人將它的形狀雕刻在各處的石碑下。

老二叫“螭”喜歡東張西望,所以古人將它的形狀,雕塑在屋脊上面,亦就是裝飾在屋頂上的獸頭。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