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十二章一夜成名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亦珍在山門前等了約一盞茶功夫,就見英姐兒與她家的丫鬟婆子走了過來。

英姐兒手裏拿着個草編的雀兒,身後婆子手裏還拎着兩個油紙包。丫鬟在旁替她撐着竹骨油紙傘。

看到亦珍已經等在山門前,英姐兒略略加快腳步,婆子在一邊小聲提醒:“小姐,步子小些。”英姐兒很是不耐煩這些,卻又不得不聽婆子的,只好邁着小碎步,來到亦珍跟前。

“珍姐兒,等久了罷?”英姐兒示意婆子將一個油紙包遞給亦珍,“這是我在前頭買的新出爐的鬆餅,快嚐嚐看!”她家的婆子又在她背後耳提面命:“小姐,女孩兒家家的,哪有當街拆了油紙包,一路吃東西的?等下到了寺裏,尋個僻靜處,坐下來慢慢吃才是正經。”英姐兒煩得真想當街翻白眼,奈何想到家中母親的手段,終是忍了下來,秀秀氣氣地説,“媽媽説得極是。”這才上前挽了亦珍的手,兩人一道進了山門。

西林禪寺始建於南宋年間,初時名為雲間接待院,後在元朝初年被元兵放火焚燒,毀於一旦。直到太祖時候才得以重建,改名為西林禪寺,並在寺內修建起西林塔寶塔。為紀念創建雲間接待院的高僧圓應禪師,故而西林塔又稱圓應塔。圓應塔塔勢崢嶸莊嚴,附近州府無出其右者。

禪寺內的大雄寶殿金碧輝煌,巍峨肅穆。殿中供奉的釋迦牟尼坐式説法像法相恢弘慈悲,半開半閉的一雙法目注視紅塵。兩旁則供有十八羅漢,觀音大士和三十二應身像。

都有善男信女來寺中燒香,求神拜佛,初一十五以及各個佛節,寺中香火更是旺盛。今乃是月望,又逢廟會,寺中香火鼎盛,香客雲集。

亦珍與英姐兒跟在信眾身後,排隊捐了功德銀子,隨後才一次跨過大雄寶殿的門檻兒,進入殿內。

輪到亦珍與英姐兒時,兩人跪在蒲團之上,接過丫鬟遞來的三柱清香,以食指中指輕輕夾住香杆,拇指頂着香的底端,自前微舉至齊眉,在心中默默祈禱,如是拜了三拜,將三柱清香在案桌上的香爐裏。

有寺裏的小沙彌遞了籤筒過來。

亦珍接過籤筒,暗暗將自己想求的,在腦海裏反覆想着,隨後輕輕抖動籤筒。不一會兒,一支籤“啪嗒”一聲,自籤筒裏掉落出來。

亦珍彎,撿起地上的籤條,看了一眼上頭的干支之數,隨後默默出了大雄寶殿。

正殿中法相莊嚴,人人肅穆,英姐兒也沉潛下子,等出得殿來,這才挽了亦珍的手,小聲問:“你許了什麼願?”不待亦珍回答,又自一笑,“一定是求佛祖保佑你娘,讓你娘早點好起來,是不是?”亦珍抿一笑。

英姐兒瞥了一眼亦步亦趨跟在兩人身後的丫鬟婆子,壓低聲音對亦珍説:“你猜我許了什麼願?”亦珍搖搖頭,這哪裏能猜得到?

“猜嘛!猜嘛!”英姐自不肯放她過門。

亦珍笑起來,向英姐兒霎眼,低低聲音回她,“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英姐兒莫不是…”饒是利如英姐兒,也不由得羞紅一張臉,捶了亦珍一把,“珍姐兒!”亦珍見英姐兒害羞,忙正一正顏,“我猜不出來,英姐兒你告訴我罷。”

“説出來,你可不許笑話我。”英姐兒慢慢收起臉上的羞

“嗯,我不笑話你。”亦珍保證。

英姐兒這才在她耳邊小聲道:“我在佛祖跟前許願,要將母親的繡藝揚光大,以後將我們顧家的繡坊開到京城去,讓所有人都曉得,我孃的繡藝是天下最好的!讓他…知道,拋下我娘…是他沒有福分…”英姐兒最後一句話,説得斷斷續續,沒頭沒尾,可是亦珍卻是明白她的,遂輕輕握住了她的手。

“英姐兒…我相信你。”這世上,本就沒有什麼不可能的,萬事皆有可能,不是麼?

兩人手挽手,沿着大雄寶殿的前的小徑,到一旁的偏殿去解籤。

解籤的是個上了年紀的老僧,鬚眉皆白,面上有種淡然而的顏。每有信眾前來,都會悠悠然道一聲:阿彌陀佛,施主可是要解籤?

若信眾答是,他便會垂睫一笑:身從無相中受生,猶如幻出諸形象。幻人心識本來無,罪福皆空無所住。

亦珍遠遠聽了,這解籤的老僧,竟是勸解信眾,一切盡皆虛幻飄渺,不必執着尋求未知的意思。

可是又有幾個人,參得透佛法,放得下心裏的執着呢?

亦珍自認做不到。

等輪到她解籤,亦珍報上自己的籤數,那老僧自籤紙箱裏,取出亦珍求的籤紙來,淡淡問:“請問施主求的是什麼?”亦珍合掌,恭恭敬敬地回答:“求問疾病。”老僧輕輕展開籤紙,“沐手焚香意實誠,陰陽冷熱兩難分。雖然枯木無枝葉,賴過寒梅又遇。上上大吉。心誠則靈,施主去罷。”隨後將籤紙予亦珍,一副不多言的樣子,垂睫不語。

亦珍便也不再多問,接過籤紙,細細收在自己荷包裏,同了英姐兒退出偏殿,英姐兒拖着她到了寺中一棵枝繁葉茂的松柏下頭,在石條凳上坐了下來。

這青石條凳本就是寺中設了供香客休息用的,常年累月地有信眾在其上休憩,如今原本稜角分明糙的青石,已經被摩挲得光滑明亮,油潤如玉,坐上去,猶自帶着一絲青石的清涼。

“珍姐兒快嚐嚐這鬆糕,再不吃就都涼了。”英姐兒示意家裏跟來的婆子拆開油紙包,又讓丫鬟去寺裏施茶的地方,取了兩盞寺中的井水來。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