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第七十二章一樁舊事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時序更迭,眼瞅着進了臘月,到了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
松江府上上下下都開始準備過年的事宜,家家户户都在臘月裏醃了鹹魚鹹,風雞風鵝,吊在檐下陰涼處。亦珍家裏也不例外,自是殺雞宰鵝,裏外細細地抹了鹽糖花椒等佐料,懸在檐下。
亦珍擔心天冷,母親容易着涼,遂在屋裏鋪了厚厚的地氈,又按照鍾大夫教的,屋裏無人的時候,關上門,用小燻爐上頭擱了醋水碗,蒸得滿屋子醋味兒,再開窗通風。
湯媽媽見了直嘀咕,嫌屋裏一股子老陳醋味兒。
曹氏聞言直笑,“倒也不覺着難聞,尚且十分開胃,飯都能多吃一碗。”亦珍聽了哈哈笑。
到了臘八這一,亦珍早早地便起了牀,與招娣、湯媽媽一道,將數
前已準備得了的浸泡有紅棗的棗子水,加入粳米、核桃仁、栗子、菱米,又放了招娣自西林禪寺後頭老銀杏樹下揀來的白果,並冰糖等一道熬了一鍋又香又糯又甜的臘八粥。
待粥熬得了,亦珍將粥一一盛在白細瓷碗中,供在母親住的一側盡間兒的小佛堂佛龕前頭,以及門窗井灶之上。之後請了母親到樓下正廳裏,與母親曹氏一道喝了碗熱騰騰的臘八粥。
湯伯湯媽媽招娣與使丫頭在鋪子後堂裏喝過粥,亦珍這才叫湯伯摘了門板,開門營業。
亦珍自去取了兩個食盒來,每個食盒底下都是中空的,裏頭可以放下一個扁扁的炭爐,食盒裏頭放着盛有臘八粥的帶蓋陶罐兒。陶罐兒外頭又加了個稻草棉絮做的焐扣。這樣合上食盒蓋子,下頭小炭爐熱着,給招娣。
“一盒送到景家堰姑娘子家去,一盒送到丁娘子家去。路上彆着急,回來得晚些也不怕。”亦珍叮囑招娣。
“哎!”招娣脆生生應了,拎着兩個食盒出了珍饈,往兩家送臘八粥去了。
沒等招娣送臘八粥回來,顧娘子家與丁娘子家送臘八粥的下人便先後到了,説了不少吉祥話,這才放下食盒,收了賞銀回去覆命。
亦珍在廚房中忙着為第一批將來的食客做準備。
天氣一冷過一
,新鮮魚蝦也一
貴過一
,每
店來進得也不多,倘若當
賣不掉,夜裏亦珍便將魚薄薄地醃了,製成鹹魚,吊在檐下。待次
在鹹魚腹中釀了
糜亦或是老豆腐,隔水蒸了吃,味道極鮮美不過。
恰那中午在後廚蒸了鹹魚燉
出來,原是店裏諸人中午用來過飯的。招娣自後廚到前頭堂間兒招呼湯伯到後頭吃飯,那厚簾子一挑,香味兒便順着縫兒一下子溢了出來,正教在鋪子裏的周老爺聞見了。
周老爺是個好吃的,平生別無他好,獨鍾一個“吃”字,為此曾經氣得夫人帶着兒子女兒回了孃家,只因他去外縣尋一味好吃的,將夫人千叮嚀萬囑咐泰山老大人要來家中的事忘得一乾二淨。周夫人在家中等得月上中天,一桌熱騰騰的飯菜涼得透透的,周老爺都沒回來。可把周夫人給氣壞了,當夜便套了車,帶着孩子,陪着老父,回孃家去了。
即便如此,在周老爺心目中,仍然將吃放在了第一位。
“人生在世,若不能吃遍天下美食,那活着還有什麼樂趣可言?”周老爺一直將這話掛在嘴邊兒。
那會兒一聞見鹹魚燉的香兒,便再也邁不動步子了,原本都打算結賬家去了,噗通一聲,又在椅子上坐了下來。招手叫了招娣過去,問:“廚房裏這端出來的是什麼菜?”
“鹹魚燉。”招娣老老實實地回答。
“去,端上來給老爺嚐嚐。”周老爺不顧長隨幾番拉扯他的袖子,自管對招娣道。
“回客官的話,這菜是…”招娣剛想説這菜是我們留着自己吃的,倏忽記起亦珍的代來:要將客人當做菩薩,恭恭敬敬地對待,儘量滿足客人的一切合理要求。
“這道菜是我家東家新做的,菜單上還不曾寫。”周老爺一擺肥肥的手掌,“無妨,端來我嘗。”招娣忙回了後堂,對正打算下筷子,嚐嚐看味道的亦珍輕道:“小姐且慢!”亦珍一雙銀頭牙箸幾乎已要戳在魚肚上,堪堪停住。
招娣將周老爺聞見香味兒,執意要吃這道鹹魚燉的事説了。
亦珍聞言,擺手叫招娣將一盤子鹹魚燉端了出去,自己則留在後堂,望住了一旁三盤素菜一個湯,中間卻少了盤葷菜的飯桌,輕笑起來。
正是因為有周老爺這樣執着於美食的客人,她的珍饈館,才有存在的意義呵!
周老爺就着那盤鹹魚,又吃了一小碗貢米,這才打了個飽嗝,揮手叫長隨結賬。招娣送周老爺出門,請周老爺下次再來時,周老爺壓低了聲音,對招娣道:“我看你們東家是個老實的,東西做的好吃,又不自以為奇貨可居,哄抬價格,所以透個消息給你們東家。”招娣看了胖墩墩跟白饅頭似的周老爺一眼,周老爺頓足,“你這丫頭,恁地呆木篤篤,快快附耳過來!”招娣啼笑皆非地略略附耳過去,周老爺壓低了聲音道:“西市官街上,要新開一家玉膳坊,東家據説乃是從京中衣錦還鄉的御廚。如今已經往各處都送了請柬,邀請府內的達官貴人老饕,開業當前去捧場。”招娣莫名所以地望着周老爺。
周老爺恨不得伸手掐招娣一把,好把她給掐明白了,“這新館子一開,必然要將京中免費的菜帶到咱們松江來,到時候你這小館子便是有幾個別緻的招牌菜,也比不上御廚開的膳坊…”招娣聽後一愣,她倒沒想那麼遠。
待周老爺帶着長隨出了珍饈館,慢走遠了,招娣趕緊返回後堂去,將自周老爺處聽得的消息一五一十地轉述給亦珍。
亦珍倒無所謂,“御廚便御廚了,他經營他的膳坊,咱們經營咱們的食鋪,又沒開在同一條街上。説起來,該頭疼的應是未醒居的老闆才對。”原本好端端是縣裏最大的酒樓,倏忽左近新開一間膳坊,還是自京中衣錦還鄉的御廚開的,不是同未醒居搶生意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