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多方面研究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隨從們下去之後,楊牧之也就直接對瑪麗公主詢問道:“公主,你知道我媽媽和你媽媽這次出去是辦什麼事情嗎?”

“我只知道是出於投資的事情,至於具體是什麼事情,我也不太清楚。”瑪麗公主沉思了一下説道。

“那你聽説過秦王照骨鏡嗎?”楊牧之問道,這點一直是糾結他的地方。

“從來沒有聽説過。”瑪麗公主説道“我也覺得奇怪,對方既然是綁架,為什麼不要錢,居然會要一面鏡子,難道這鏡子很值錢嗎?”見到瑪麗公主的表情,楊牧之知道她的確不清楚秦王照骨鏡到底是什麼,於是打算告訴她“秦王照骨鏡可不一面普通的鏡子,這當中還有一個傳説,在秦始皇,嚴格意義上是我國第一位皇帝在位之時南巡,途中見到有人在海邊打撈到一具浮屍,這具男屍是個老者,身材高大異於常人,容貌不俗,髯長過,肌膚白潤,堅如鐵,穿着上古之王者衣冠,漂浮在海里也不知有多久了,更不知其來歷死因,但看起來依然面如生,沒有什麼被海水長期浸泡的跡象,一陣海風吹來,古屍鬚眉悉皆飛動,和活人一般無二,秦始皇以為這古屍是海中仙人的遺蜕,應當祭祀供奉起來,以求仙人賜不死藥,但其他人則持相反的看法,秦始皇向來信修仙煉丹之説,他手下有許多方士,方士們都認為這是古之殭屍,乃妖物所化,一定是從南海的海眼裏浮出來的,見之已屬不祥,談何祭拜求藥。

然後又説了這件事在什麼什麼時候曾出現過,象徵着什麼什麼樣的預兆,應該如何如何處理才是妥善之道,在秦代做方士混飯吃並不容易,古代人大多都比較樸實,稍微能言會道,即被視為有才辯之能,想做皇上的顧問首要本領就是能侃,把死的都能給侃活了。

秦始皇本不是耳子軟的人,但架不住這幫人説得跟真的似的,加上他對這些玄而又玄的事情深信不疑,擔心海眼中浮出殭屍會有亡國之兆,既然不能加之薪火刀斧,唯有地藏納,於是命三萬刑徒鑿穿一座荒山埋屍,鑄了一尊銅獸壓在殭屍上鎮山,並請出秦王八鏡中的”秦王照骨鏡“嵌於獸頭。

最後封山而歸,秦漢時期,世人普遍認為銅鏡可以鎮壓殭屍,也就是你們歐洲國家説的血鬼,因為當時的人對着鏡子是要”正容“,看看自己的表情是否莊重嚴肅,衣服帽子是不是穿戴得整齊,要是穿戴歪斜了。就要趕緊正過來,所以銅鏡是”正“的代表,一正能壓百,另外鏡也代表”陽“,是白天的象徵,是對”陰“的震懾之力,秦王掃六合以定天下,在此過程中得到了不少六國秘器,其中有八面古鏡,這裏麪包括法家祖師銅鏡,還有就是秦王照骨鏡,傳説這面銅鏡能照視人身骨骼脈絡,是一件世間罕有的無價之寶,秦始皇就將這面照骨鏡連同那海中古屍,一起埋進了山裏,秦始皇回到咸陽後不久便駕崩,至於那秦王照骨鏡埋在何方,就成了一個千古之,它的下落再也沒有人知道了,物換星移,直到北宋末年,有人在山上採藥,忽見空中有五龍圍着一座山丘相鬥。

最後五龍皆死,龍屍從天而墜,然而龍墜處並無死龍,只有地面裂開一條大溝,採藥人驚慌之餘,把這件事情告訴了附近的村民,眾人爭相趕來觀看。

只見溝中有一巨物出,眾皆驚,以為有山鬼為害,於是縱火焚燒,火後從溝中獲一銅造巨獸,牛首龜身,頭上有牛角,身體是龜殼,並有七尾,尾端系骷髏頭無算,形態醜惡,上豐而下殺,獸頭上頂着一面造型古樸的銅鏡,有人就將其獻給了當時在位的天子宋徽宗,有見聞廣博的大臣進言給徽宗皇帝,稱這面古鏡乃先秦之物,正是史書所載的秦王照骨鏡,此物為秦代鎮妖之器,年久妖氛難除,不宜留在中,應該物歸原處,按禮制重新掩埋歸復原狀,可宋徽宗對此鏡視若至寶,不肯割捨,一直留在身邊賞玩,不久之後,金兵鐵騎南下滅了北宋,俘虜了宋室二帝,秦王照骨鏡再次下落不明,秦始皇南尋在海邊遇古屍這件事,本就是野史傳説,未必能夠當真。

但秦王照骨鏡在史書上卻有明確的記載,後世的學者們認為這面照骨鏡,很可能不是銅鏡,而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物質,能夠透視人體,如果真是那樣的話,某些科技史都將被改寫,就如同《漢書》中提到的一些漢代皇家秘器,其中有些東西。

甚至有可能是人類最早發現的放物質,如果現在能找到實物,足可以震驚整個世界,可惜這件東西就和眾多的中國古代珍寶一樣。

沒人知道其下落去向,既然沒有實物,也只能讓後人憑着古籍中的幾行墨跡神馳想象,慨回味之餘,留下許多的遺憾和嘆息。”聽完楊牧之將秦王照骨鏡的事情説了一下,瑪麗公主突然想到了什麼,急忙開口説道:“你的我好像在我們皇族的書裏面見到過。”

“什麼?”這下讓楊牧之小小的吃了一驚,看來自己的猜測沒有錯誤,對方不會無緣無故的綁架安娜皇后的“那麼那本書現在在哪裏呢?”***“在藏書閣裏面,前不久才有人看過。”瑪麗公主説道。

之前有個自稱是安斯博士的後人來過皇宮(所謂安斯博士,在後面的牛皮書裏面有記載,也就是瑪麗公主的祖爺爺的一個朋友,祖爺爺吩咐過,如果後面有人稱為是安斯博士的後人來他們家要求看牛皮書,也就是瑪麗公主口中皇族的書,一定要給他們看)要求看過這個牛皮書,瑪麗公主按照祖輩的吩咐,帶着那人看了牛皮書。

後來那人看完之後就離開了,關於這本書,瑪麗公主在很小的時候看過,裏面記載了他們祖先的一些事情,其中提到過一面鏡子,現在楊牧之這麼説了秦王照骨鏡,這讓瑪麗公主瞬間就想起書上所説的。

雖然她記得書上是稱呼為神鏡,但是都是鏡子,或許會有點牽連,而且綁匪要的是鏡子,自己家族之中又有一個鏡子的記載,結合起來,這讓瑪麗公主有點認定書中的神鏡也許就是綁匪要的秦王照骨鏡。

“那現在能夠找到嗎?”楊牧之連忙追問,想不到在歐洲一個小國家的藏書閣裏面居然也會有秦王照骨鏡的記載,更想不到的是被人捷足先登,楊牧之可以肯定,那什麼自稱安斯博士的人搞不好是假的,尋找看來,這綁架事件也就可以説明一些事情了。

對方並不是碰巧綁架安娜皇后的,而是有目的的綁架,至於這目的到底是什麼,也許只有看完那書裏面所説的才能夠知道了。

“應該還在吧,當時那人走的時候並沒有帶走。”瑪麗公主説的是實話,當時那人的確要求帶走牛皮書。

不過瑪麗公主考慮到是祖先的物品,並沒有讓那人帶走,只是讓那人拍照了下來,後來那人走了之後,瑪麗公主也沒有去管那本書,估計還是在藏書閣裏面,至於具體在不在,還是需要找一下的,如果説書裏面的東西牽涉到綁架的目的,瑪麗公主就不敢肯定書還在不在了,所以才有此一説。

“那我們現在就去吧。”楊牧之跟着瑪麗公主來到皇宮的藏書閣,幸好書還在,兩人在一處角落邊找到了瑪麗公主口中的牛皮書,找到之後,楊牧之連忙拿着看了起來,裏面的內容讓楊牧之震驚不已。

牛皮書是這小國的幾代國王寫的,最先寫的是這個國家的開國國王,早在八百多年前,這國王還只是一個伯爵,喜歡四處遊歷,帶着隨從來到西伯利亞地區,打算去中國看看,在路上,偶然結識當時四處征伐的元朝大軍,更是與其中一個將軍關係盛密,在與這個將軍的談之中,國王聽説了這秦王照骨鏡的由來。

原來這支軍隊並不是來打仗的,所謂打仗只是掩人耳目,真正的軍隊早就已經打到東邊西伯利亞東邊的白令海和勘察加半島,他們只是奉命來尋找這秦王照骨鏡。

原來當年金軍南下攻滅北宋,宋徽、欽二帝北還,當時的宋徽宗怕得來的秦王照骨鏡落入金軍手中,於是派出屬下將秦王照骨鏡藏了起來。

據説當時這些屬下是由西域出發,直到西伯利亞才停了下來,所以元朝軍隊一直從西域尋找到了西伯利亞。

不過依舊沒有發現,國王尋問那將軍為什麼會費如此大的力氣尋找秦王照骨鏡,那將軍也不是很清楚,只是上面的命令説這面鏡子跟國家的興亡有關係,在西伯利亞待了半個月之後,依舊沒有發現。

直到有一天,一個偶然的機會,將軍抓到當時埋藏秦王照骨鏡的人的後代,在威利誘之下,才知道鏡子被藏到西域境內。

由於跟將軍關係很好,再加上國王也想看看這鏡子到底如何神奇,於是跟將軍等人來到西域的確,經過挖掘,他們終於找到了這面神奇的鏡子,可是就在那一瞬間,怪事發生了。

這面鏡子突然發出一種奇怪的光芒,瞬間站在前面的人紛紛倒下,國王畢竟是外人,而且是來看熱鬧的,所以站得很後面,見到前面的元朝士兵離奇的倒下,連忙往外逃,當逃出去之後。

突然後面一聲巨大的響聲,整個墓地跨了下來,國王安慶自己命大,元朝軍隊和他自己的隨從全部死在了墓地裏面,而由於當時西域的確荒涼無比,多番周折,國王才回到歐洲。

後來在大亂之下,成立了今天的國家,成為國王之後,他一直心繫那神秘的秦王照骨鏡,不過多方面的研究,也找不到關於這個鏡子的到底是什麼東西,於是將這段時期記錄了下來。在國王之後,後面幾代國王也研究過祖輩記錄的這段文字,並且還派人到西域地區尋找過。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