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殤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台灣,我國最大的國殤,最深的鄉愁,最強烈的思念和最濃烈的期盼。

小時候,我常常望着牆上的那幅《中國政區圖》出神。雖然,當時我很小,還不明白那上面畫着的到底是些什麼?但是,那花花綠綠、煞是好看的鑲嵌着點線的大畫,卻深深地引着我。母親告訴我,那上面畫的是我們的祖國——中國。母親還用手指,在畫的中央指着一塊地方,説那就是我們的家——成都。接着,母親就向我講述祖國的河山川,城市鄉村,要我仔細觀察祖國的輪廓是不是像一隻雞,一隻昂首高歌的雄雞。我狡黠地笑了笑,指着南海上的一個島嶼,説祖國是隻母雞,這,就是它下的蛋。母親沉默了,她靜靜地凝視着我所指的地方。過了許久,母親才告訴我,那就是我國的寶島——台灣,一個美麗的島嶼。然後,母親又講述了台灣的風俗和特產,阿里山與月湖,使我不由驚訝起來,祖國生下的是個金蛋。母親意味深長地苦笑了幾聲,又更加肅穆地望着台灣,並喃喃自語地説:“所以許多人都想得到它,它這個孩子已遠離母親許久了。”我疑惑地問:“哪個孩子會不要娘,不想娘了?走了就叫它回來嘛!”母親緊緊地摟住我,低聲地泣,有些哽咽地説,“娘是不會讓你走的。”我不解地搖着母親,説:“娘,我不會走,不會走。”母親的雙手摟得更緊了,讓我的口有些疼痛。我趕忙從母親的懷裏抬起頭,望了望母親,又望了望地圖,使勁地閉上眼,腦內好像一片模糊,始終不明白母親為什麼會這樣,只覺母親滴落在我臉上的淚水,雖冰涼卻又有些濕熱;我也緊緊地擁住母親,任淚縱橫。

漸漸地,我長大了。在學校裏,我又從老師那裏斷斷續續知道了台灣的一切,讓我逐漸瞭解到台灣的歷史:台灣自古就是我國的領土,明朝時雖被葡萄牙侵佔,後又經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再經過一番坎坷,才在清朝康熙年間迴歸祖國。清末時又被本佔領,抗戰勝利收回,後來蔣介石兵敗退居台灣至今。蔣介石先生晚年雖有反攻大陸之野心,但對於祖國統一他更重視,臨終前還反覆叮囑台海互通及安葬回家鄉之願。蔣介石之繼承人蔣經國先生更為兩岸“三通”作出過很大努力。對於他們,我無權評論,歷史自有公論。但某些大國卻為了其在太平洋上的利益,讓台灣成為它永不沉滅的航空母艦,更是將台灣作為了與中國進行不平等對話的籌碼,千方百計地恣意阻撓台灣的迴歸,並扶植了一批包藏禍心、厚顏無恥的賣國賊,以假借民主之虛,而行高舉“台獨”旗幟之實,企圖永久使台灣離中國。那個大國給台灣披上了一片所謂的金衣服,並遞給那些賣國賊一個狗項圈,讓他們給台灣戴上,他們極力模糊着台灣民眾的雙眼,讓他們看不清,也看不到親孃,而將他們的親孃描繪得如同乞丐、氓,總之一個目的,就是極力摟住台灣,不讓他回到親孃身邊。

多少年了,娘想兒啊,想得如痴如醉,但卻隔着一條海峽,只能遠遠地望着兒,想着兒,期盼着兒的歸來。娘想兒,兩眼淚水漣漣,遠望兒,大聲地呼喚兒的回來。雖説娘現在不算富裕,但娘也不窮了;娘雖不能給你錦衣玉食,但娘不會餓着你,即使娘再窮,總是你的親孃啊!兒不嫌母醜,你難道忘了娘嗎?祖國在呼喚着你,祖國同胞在呼喚着親友的歸來。月圓的時候,沒有歡笑,只有惆悵,因為缺了你,娘還在村頭望着你,兒還在桌旁盼着你,親友更是舉着酒杯等着你。歸來吧,漂泊的遊子!娘想你,幾聚幾散已傷碎了孃的心,畢竟外來的傷害在孃的身上留下了太多的傷疤。娘已身心疲憊,心內俱焚,回來吧,兒子,你是孃的惟一念想,惟一企盼。

台灣也淚水漣漣地望着祖國,娘啊!兒被別人多次爭奪,都是您的温暖雙臂攬回我,撫兒的心傷。兒又何曾不想娘,不望娘,不想重投親孃的懷抱,只是無力掙那壞人的魔掌。兒想娘啊,淺淺的海峽為何變得愈加狹長,竟會阻礙了一個世紀。昔時風華正茂的少年郎,如今早已暮蒼茫或步入塵土。葉落歸,期盼了一個世紀卻走不回故土,留在了這片陌生的泥土中。台灣的同胞們也在泣訴着對故土的眷戀。在這無盡的夜裏,兒望着明月,幻化出孃的身影,自任無盡的夜雨織入兒對孃的思念,泣訴給大地,朦朧淚眼中,彷彿已半夢半醒地依偎在了孃的臂彎裏。

娘向兒奔跑,兒卻在壞人的懷裏掙扎。

歸來吧!孩子。你是娘心中最深刻、最沉重的哀傷。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