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43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上是那麼個意思就成了。

抓一些黏土填進磚模裏,抹平,再倒出,四四方方的一塊磚胚就做成啦。

“你們看,如果光用手的話,是捏不出形狀這麼平整,四邊這麼方正的磚胚的,藉助模子的話,磚胚就會做得又快又好,這個就是模子的作用啦。”其實獸人的智商一點都不低,裏格只演示了一次,他們馬上就理解了磚模的作用,甚至加爾馬上就舉一反三地問裏格:“那如果我們要做一個其他形狀的東西,是不是也只要一個模子就可以了?”

“你説的很對,想做成什麼形狀都可以哦,能夠又快又好地做出大批量的東西,這就是模型的作用啦!”在裏格解釋磚模作用的時候,第一塊被到地上的泥胚因為含水量高的緣故,從原本方正的樣子變成了軟趴趴的方圓。

裏格又不失時機地指着那塊泥胚教導:“黏土需要含一定的水分便於造型,但是水分太多的話也容易變形,所以從河裏挖起來經過一定時間的風乾,你看這種程度就差不多了。如果表面抹不平,就可以灑點水上去,很容易就抹平啦。但是要注意,一定要在黏土還濕潤的時候,利用泥土自身的重力進行模處理,不然等泥巴完全乾透後想拿下來就會變得很不容易了,也會破壞磚型。”

“為了保證每一塊磚頭的形狀大小都一樣,磚模的標準就按照第一個的來,以後我們無論做多少磚,都要固定使用這個大小的磚模,這點一定要記住啊,至於好處嘛,以後你們就知道啦。”指導時間結束,大家分工合作。

比利負責削磚模,加爾負責往磚模裏填黏土,裏格負責監工,查理負責——唔,作為一頭沒有化形的幼崽,查理負責萌萌噠就好啦。

作者有話要説:覺封面太冷淡了,準備換個一看就是文的封面,已經下單製作了,希望收文的觀眾老爺們不要認不出來啊以及在此求收藏求包養。。

第27章紅磚與燒陶有了磚模做輔助,出胚速度飛快,比裏格想象中可有效率多了。

加爾和比利一上午就做出了將近一百塊磚胚,黃豔豔的,都鋪在平地上進行晾曬。

防止磚胚和地面接觸的一面黏連,底面統統撒上草木灰。

這些磚胚是需要完全曬乾之後才能入窯燒製,否則含水量過高,水蒸氣在磚體內劇烈蒸發就會讓磚頭開裂,好在這裏的冬季十分乾燥,除了入冬那一夜裏格睡着了第二天起來就是冰封天地之外,從入冬到現在一場雨雪都沒有下過,鋪在冰面上晾曬,一點都不濕。

搞定了磚胚,下一步就是磚窯,雖然大體來説都是窯,原理差不多,但是磚窯又比炭窯要複雜些,炭窯只要保證窯內温度後整個兒密封起來就可以了,後期也不用再加温,糊成個泥糰子悶燒就行了,而燒磚是需要不停升温,中間温度是不能降下來的。

好在第一批泥磚燒出來是建窯用的,對磚的美觀程度和堅固程度要求不高,所以依然可以採用糊泥悶燒的辦法。

等待磚胚自然乾透需要一定時間,裏格看着地上還剩下一大堆的黏土餘料,想了想,乾脆不要費,教這些獸人們捏陶好了。

對於如何捏製出美觀的裝飾陶器,裏格也沒什麼想法,但如果只是捏個罐子捏個碗之類的實用主義經驗,裏格覺得自己還是可以搞定的。

陶器在古華夏曆史上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早期,裏格穿越的這個文明,據他觀察還處於舊石器時代晚期,按照歷史的正常進程,這裏的獸人要從打製石器過渡到磨製石器工具以及學會燒製糙的陶器,大約還需要一千年左右的積澱,但是裏格一下子就將兩個文明的世界給拉到了一起,相當於為這些獸人提前一千年開啓了進步的鑰匙,其功績,大約不亞於普羅米修斯盜火種吧。

原始人制作陶器,最開始無非是將陶土用手捏出想要的形狀,但是這種方法只適用於製作比較小的容器,比如捏個碗啊捏個杯子之類的,捏出來的陶器往往十分糙且隨心所,就拿眼前這羣獸人來講吧,如果給每人手裏發一團泥,讓他們隨心所地捏,那鬼知道會捏出個什麼樣子來。

再往後發展,原始人們更聰明瞭,學會了先建個模,在外面貼上陶泥片兒,這種方法總算形狀是有保障了,但是由於陶片接縫多且薄厚不平,成品很容易片狀剝落,萬一辛辛苦苦燒成個大水壺,還沒用幾天壺嘴掉了或者乾脆壺底掉了,還不把人鬱悶死。

所以勤勞勇敢的原始人民很快又發明了一種陶的成型法,叫泥條盤塑法,也是裏格在沒有陶輪拉胚的情況下想到的最簡單好用的製陶法。

説起來特別簡單,將陶泥成泥條,從下至上盤繞成大體想要的形狀,再用刮刀通過刮、抹、壓、拍等工藝修整細節部分,即使是沒有任何基礎的獸人也完全可以通過兩三次的練習製作出規整又耐用的大件陶器來。

左右也沒事,裏格就把加爾兄弟喊來身邊排排坐,要求他們把黏土給重新整一遍。

燒陶和燒磚不一樣,每一塊黏土裏的沙礫和草都要仔細去除,再用石塊不停敲打,去除黏土內多餘空氣和水分,務必保證隨手揪下來一個泥糰子都是細膩又綿軟的。

泥條這事兒倒不難,以兩位獸人的動手能力很快就能把泥條得又長又均勻,裏格又給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