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馳援武當降尊者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初冬時節,涼風習習,兩岸燈火點點,恰好順風,雙桅張帆,雖然逆而上,亦省掉了槳船手不少的力氣。

遊艇本甚寬大,分前、中、後三艙,後艙為船家所居,中艙女眷,前艙男客。

一早,便已到達了株州,此時湘江上愈行愈窄,兩岸相距最寬數十丈,最窄處不過十餘丈,水亦越上越疾,並有重重險灘。

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景也特別出奇,雖然已是冬初時節,但山光水,仍然十分怡人,而且淺水游魚,映著朝陽,銀鱗閃閃,更加有趣。

有時對面行船,順而下,不櫓槳不張帆宛如疾矢,眼看舟子把舵悠閒,憑欄暇逸,不內心向往。

而上行船,行如牛步緩慢,半天一里,假如不是風景頗為人,三女早已上岸改走陸路了,這等旅遊,頗合柳一鳴的口味,只見他憑窗慢慢賞玩,一丘一壑盡收眼底,一村一鎮均留深刻印象。

偶而漁舟歸唱,牧童歌聲,江村砧杵之音,山嵐倒映之影,全足以引人入勝。

這一天,舟行極緩,天上晴空萬里,兩岸紅葉芬芳,臨碧波盪漾。

張玉霞經過一夜相處,對柳一鳴夫婦為人不欽佩,並且知道了柳一鳴乃是江湖奇俠“畸形兒”因此不時趁機諄諄請益。

柳一鳴一時興起,便傳了八式“萬象蹤步”同時又贈其一顆毒龍丸,以助增長功力。

張玉霞的連忙叩頭謝恩不已。

如此復一,不到數天,便已到達了衡山城外。

在我國著名的五嶽當中,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等都在黃河域,而且離得不遠,只有南嶽衡山遠在長江以南。

衡山位在湖南省衡陽市的北邊,衡山縣西二十公里處,起自長沙嶽麓,止於衡陽之回雁,全長二百餘里。

山上雲霧瀰漫,山峰時隱時現,風景十分秀麗,湘江經東麓,乘船沿著曲折的江水航行,可以看到衡山的各種不同面貌。

:“帆隨湘水轉,處處見衡山。”全山七十二峰,以祝融峰最高,高度一千二百六十六公尺,紫蓋、天柱、芙蓉、回雁、蓮花等峰也很有名。

山上的勝景有十桐、十五嶽、三十八泉、二十五溪、九池、九潭、九井等。

縣治在山之中部東麓,循此而西南行,約二十里有南嶽廟,廟高七十二公尺,大殿重簷七層,裡面有七十二柱子,象徵南嶽七十二峰,寺院宏偉壯大,僧侶甚多,香火也十分鼎盛,由此上山,沿途有白龍潭瀑布、福嚴守、虎跑泉、鄴侯書院、磨鏡臺、半山亭、玄都觀、獅子巖、南天門等名勝。

再上即為祝融峰巔,有上封寺與祝融廟,附近並有觀臺,可觀出自然景象。

足下萬山磅礴,天際湘水如帶,佇立峰頭幾疑可摩青天而摘星辰,確實盛名不虛。

祝融峰的高,方廣寺的清幽,以及水簾的奇妙,號稱南嶽三絕,為三湘第一勝地。

天朗氣清,充分表現小陽季節,衡山城行人熙熙攘攘,非常熱鬧,柳一鳴一行五人用過早餐後,隨即向祝融峰前進。

一路上游客甚少,但朝山進香的善男信女,沿途絡繹不絕,景物清麗,紅葉滿山,不亞於江南冬景。

行近南嶽廟,遠見巍峨建築,氣象莊嚴宏偉,五人在知客僧的引導下,進入廟內隨喜一番,用過齋飯之後,稍事休息,中午立即登山賞遊沿途名勝。

白龍潭留連,虎跑泉賞玩,尤其是三位夫人興致特高,指點青風,徘徊古蹟,聽松風,而戲泉,望蒼茫並瞻帶水,身寄名山,別有一番趣味。

雖然路程不過十餘里,一路賞玩下來,不覺走了大半天,一直到酉時時分,方抵鄴侯書院。

鄴侯書院,相傳為唐代宰相李沁讀書處,亦即至今傳人間的懶殘分芋佳話中的鄴侯。

該院古樸宏敞,幽雅別緻,飛瀑泉映帶左右,蒼松翠柏環繞其間。

俯瞰則視界遠闊,仰觀則祝融峰巍峨頭頂,既能煮茗聽松濤,又可開窗明月,確實是讀書最好所在。

寧靜小築,乃是院側的一座小樓,負山臨溪,建築古意盎然,專供上山遊賞衡山貴賓夜宿之地。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