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比原定空投目標偏離了大概174米,誤差還算可以接受。”看著手機屏幕上的信息,陸舟嘴角勾起了一絲笑意。

總的來說這個逃生艙算是完美的發揮了作用,雖然對坐在裡面的“宇航員”可能不太友好,進入大氣層段因為G值過大可能導致短暫的黑視甚至是昏,但在發生空難的時候保住命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而且,這些缺點也都是可以在後續的改進中,被克服掉的。

看著從隔離區內出來的陸舟,李局長連忙問道。

“怎麼樣?這玩意兒管用嗎?”陸舟心情愉快地說道:“管用的,從傳器各項指數來看,坐在裡面的如果是人的話,這會兒應該還活著。”李局長緊接著繼續問道:“那這種逃生艙對使用者的身體素質的要求苛刻嗎?”

“苛刻?不算苛刻吧,”陸舟尋思了一會兒,繼續說道,“只要不是心臟病、高血壓患者,一般身體素質符合正常成年人標準的,只要經過了一定的訓練,都能夠使用這套設備。視個人身體情況的不同可能會產生一些副作用,但總體上都在可恢復的範圍內。”李局長繼續問道:“那如果用它來空投士兵,你覺得可行嗎……”陸舟微微愣了下,隨即猜到了他在想什麼,於是笑了笑說。

“理論上當然是可以的……就是成本上恐怕會讓人有點難以接受。”李局長:“這一臺設備單價多少?”陸舟想了想開口道:“大概一兩千萬美元吧。”相比起宇航員倒是不貴,但也絕對不便宜。

就算是用來投送特種部隊,這種只能一次使用的空投裝備還是昂貴了點。

而且如果後續對其加以改進,運用了一些類似於主動噴減速等等之類的先進技術,還得考慮到裝備的保密等等問題。

不過,如果能夠掌握這項技術,其意義也是相當非凡的。

這將意味著華國的陸戰隊員能夠在一小時甚至是更短的時間內,無視別國領空降落在地球上任意一個角落。一旦發生需要執行人道主義救援、海外人質營救、或者諸如境外打擊恐怖分子之類的行動,這種裝備的價值就凸現出來了。

看著兩眼放光的李局長,陸舟笑了笑說道。

“走吧,這裡已經沒什麼好看的了。”回過神來,李局長微微愣了下說:“這就完事兒了?”

“差不多,我這邊基本上完事兒了,”看了眼吉普車的方向,陸舟繼續說道,“剩下的就是等金陵那邊的研究員過來,對著陸區域以及逃生艙做更全面的檢查……這些工作大概會花上個兩三天的時間,然後就得麻煩你們想辦法幫我們把這臺設備送回金陵了。”李局長眉頭搐了下,忍不住說道。

“就這點事情你還親自往這兒跑一趟。”就尼瑪拷貝個數據,是個人都能做吧!

“我本來也不是完全為了這件事兒才來這裡的,”看了眼遠處營地外的滾滾黃沙,陸舟眯了眯眼睛繼續說道,“逃生艙這邊的情況我只是過來看一下,主要還是考察這片沙漠的環境。”聽到陸舟的話,李局長微微愣了下。

“考察環境?”

“嗯,”陸舟點了下頭,“為咱們華國的生物圈二號選址!”第712章火種計劃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美國便嘗試過在亞利桑那州圖森市以北的沙漠中建造一座微型人工生態循環系統,旨在密閉狀態下進行生態與環境研究,幫助人類瞭解地球是如何運作,並研究在仿真地球生態環境的條件。

這個計劃最初是由一名橄欖球運動員發起,並且得到了包括洛克菲勒在內的多家財團的投資,耗資1.5億美元,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然而遺憾的是,最終的實驗結果並沒有像這個點子被提出來時的那樣轟動,進駐生物圈二號的實驗團隊在堅持了僅僅一年的時間之後,便宣告了計劃的失敗,不得不從生物圈二號中撤出。

而實驗得出的唯一結論僅僅是,地球可能是唯一適合人類生活的家園。

總的來說,這個計劃毫無疑問是失敗的,生物圈二號不但沒有形成一套能夠穩定獨立存在的生態系統,甚至在項目結束之後一度險些被改造成生態酒店。

不過站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這個想法卻相當的具有開創,並且由此而誕生的一些技術,也在很多其他領域中重新綻放了光彩。

從系統佈置的任務來看,任務鏈的第三階段有九成以上的概率是在月球建立一個永久或半永久質的聚居地,或者是科學考察站。雖然現在第一階段的載人登月都還沒有完成,但並不妨礙陸舟先為未來做準備。

更何況,即便是第一階段的任務中,也有著諸如“在月球上種田”這類支線任務等著他。

因此,在與華科院、航天局、科技部的專家進行過幾次細緻的之後,“火種”人造生物圈計劃便應運而生。

相比起美國的生物圈二號,“火種”計劃的目標則更為明確,就是為太空殖民活動做鋪墊的。

綜合氣候、環境等等一系列的因素,“火種”計劃生物圈a的選址被定在了準格爾盆地中央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通過一個半球形的建築結構,與外界完全隔絕。

當然,考慮到現實因素,在實現手段上陸舟並沒有像亞利桑那州的生物圈二號那樣,過分拘泥於通過建立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來為“殖民者”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取而代之的是允許“有限的礦物、淡水、生物資源輸入”,以儘可能地降低資源輸入量為實驗目標,來執行這個計劃。

關於這個項目,陸舟雖然制定了具體的執行計劃,但並沒有親自負責,而是選擇了和華科院、華國農業大學等幾家高校進行合作,並且從華國農業大學選擇了一名研究員作為主要負責人……

在150團4營搭建的營地內住了一晚上,次在見過了從金陵那邊趕來的研究員之後,陸舟簡單地代了下現場的工作,緊接著便接到了華國農業大學那邊的電話,得知那位研究員已經抵達了烏市。

從烏市到準格爾盆地中央還有不小的距離,陸舟也不著急,中午吃過飯之後讓王鵬開車帶自己和一名部隊裡的嚮導,出去在沙漠上兜了一圈,考察了一下附近這一帶的地形。

差不多到了傍晚的時候,一輛沙漠的軍用吉普和一輛送水車,一同出現在了荒漠的地平線上,緩緩向著營地入口的檢查站駛來。

正巧這會兒也從外面回來了,陸舟便直接在門口下了車,向著那輛沙漠的吉普走了過去。當他走到車門口的時候,一位戴著眼鏡、穿著防風大衣、模樣瘦高的中年男人,提著一隻看起來很是陳舊的帆布揹包推開車門走了下來。

一眼就認出了陸舟,這位中年男人將揹包甩在了肩上,笑著伸出了右手。

“幸會幸會,陸教授您好!久仰大名了!”

“不用這麼客氣,”陸舟握住他的手晃了晃,鬆開之後笑著做了個請的手勢,“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裡面請吧。”除了帶著用品和吃飯的傢伙之外,車上還坐著兩名同樣穿的風塵僕僕的博士,臉上的氣看起來不太好的樣子,似乎這一路上都沒怎麼睡好。

由於外面的風沙很大,一行人顛簸了一路也都很累了,於是陸舟便將他們請進了一間活動鐵皮房內。就在他打算去找茶具的時候,穿著軍綠便裝的顏妍端著茶壺和杯子從外面走了進來。

“水剛燒開,你去坐著,我來吧。”看著顏妍點了下頭,陸舟說道。

“麻煩你了。”

“不麻煩。”伸手將鬢角的髮絲至了耳後,顏妍給坐在屋子裡的四個人分別倒上了一杯茶水,然後將茶壺留在了桌子上,轉身走出了門外,並且順手帶上了門。

坐在桌子前的陸舟從屜裡取出了一張履歷,對照著簡歷打量了一下很拘謹地坐在沙發上的那位中年教授,尤其是比照了一下照片和本人是否相像。

被陸舟打量的有些不好意思,那教授輕輕咳嗽了一聲,語氣拘謹地問道。

“請問有什麼問題嗎?”

“沒什麼,只是確認一下,”淡淡笑了笑,陸舟放下了手中的那份履歷,看著那名教授說道,“歡來到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坐在陸舟面前的這位農大的教授,名字叫胡洋,名字和一種在戈壁灘上不算罕見的植物諧音,踏實勤懇的格也很相仿。

在此之前,陸舟並沒有見過他,只是從華國農業大學給的那份履歷上看過他的照片,以及簡單地瞭解了下他的研究方向,和學術背景。

總的來說,他的履歷各方面都比較普通,和大多數從事冷門方向研究的學者一樣,沒評過長江學者,更與院士無緣……不過這些東西並不是陸舟所看中的。

畢竟研究方向這麼冷門,要是還能出一堆成果,那才叫尼瑪的有問題。

陸舟只是簡單地看了眼他的履歷,便拍板作決定將這個項目給了他來負責。

原因無他,一方面是專業對口,另一方面則是沒有一定的執著或者說毅力,很少有人會堅持一個冷門且難出成果的方向,堅持了這麼多年的時間。

再一個這份工作很辛苦,必須常年待在戈壁灘上,可以說是費青費生命。

除了他之外,基本上沒有人主動申請來這裡。

從某種意義上,陸舟的選擇其實也不是很多。

寒暄了大概兩分鐘的時間,陸舟沒有客套太久,放下了茶杯之後,很快進入了正題。

“客套的話我就不多說了,相信關於‘火種’計劃的具體情況,農大那邊已經有人和你說過了吧。”

“是的,”胡洋點了點頭,語氣認真說道,“前天我這邊就收到了項目的計劃書,幾乎立刻就往這邊趕了。”

“一路上辛苦了。”

“哪裡的事,”胡洋拘謹地笑了笑,“幹我們這一行的,總歸是得往試驗田裡走,不管是在沙漠上還是在市區邊上,對我來說都是一樣的!”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