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第五十一章一肚壞水2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亦珍在家中花廳裡,接待了上門來聽回覆的官媒6嬸。
6嬸登門前,已聽說曹氏病重,坊間隱隱有傳聞是叫媒婆魏婆子給氣的。6嬸半信半疑,但總要親自前來聽了曹寡婦的回覆才好。不料一進了曹寡婦家,便聞見空氣中瀰漫著的濃重藥味兒,家中的丫鬟婆子個個殊無笑容,心道:莫非傳聞竟是真的?
待湯媽媽引著她進了花廳,6嬸見著亦珍,便知傳聞不假。只見一個身材清瘦的小娘子坐在花廳中,梳著未及笄女兒家慣梳的丱,穿一件素淨的窄袖褙子,一條月白馬面裙,眼裡帶著細細的血絲,眼下一片青痕,想是好幾沒睡好了。
見她進了花廳,那少女站起身來施禮:“小女子見過6嬸。”6嬸不敢小覷了她,回禮以後,賓主落座,亦珍著招娣看茶,二人寒暄兩句,亦珍才道:“此事本不該由小女子出面,只是家母前身染沉痾,如今纏綿病榻,無法起身,小女子上頭亦無旁的長輩,只得厚顏,親自來見6嬸。”6嬸觀她談吐有禮,舉止得宜,並不是那等幼年失怙,由寡母教養長大,畏畏縮縮小家敗氣的閨女,有心要賣亦珍個好兒,遂接了話茬:“小娘子說得哪裡話,小娘子事母至孝,實是為人稱道。”亦珍抿一抿嘴
,“家母早前與6嬸商議之事,小女略知一二。原本婚姻大事,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並無小女子置喙之地,奈何家母病重…”亦珍頓一頓,抬眸望向6嬸,“小女子別無所長,只能在母親
前侍疾盡孝。是以,家母早前同6嬸商議之事——便罷了罷。”6嬸聞言,不由得深深望了亦珍一眼。餘家小娘子眼看著要及笄了,如今不將親事定下來,萬一曹氏有個三長兩短,她須守孝三年。等出了孝期,她便是個老姑娘了,到時如何還尋得著好人家?
6嬸剛想開口勸說亦珍,不料她又輕輕道:“小女子尚有一不情之請。”
“小娘子請說。”
“待家母病癒,怕是少不得仍要請6嬸走一趟的,小女子想請6嬸在此之前,為小女子留意人家,若將來娶我過門,能接了家母一道毗鄰而居,方便小女子照顧家母生活起居的。”6嬸張了張嘴,這兩母女倒真是一心一意為對方著想。
“小娘子的意思,我領會了。”6嬸最終如此道。
“多謝6嬸體恤小女子。”亦珍站起身來,深深一禮。隨後著招娣奉上給6嬸的酬謝銀子,又取了自家做的四點心包在油紙包裡紮好了給6嬸提回去。
6嬸客氣兩句,收下銀子與點心,待出了餘家,望著緩緩合攏的大門,心中一嘆,好一位陋室明娟,談吐得體,進退得宜,到哪家當正頭娘子當家主母都使得。只有魏婆子那不開眼的老貨,以為將餘家小娘子說給謝家為妾人家便得哭著喊著以示謝。她這些年保媒拉縴,閱人無數,看餘家小娘子面向,往後倒是個有際遇的,便是賣個好也無妨。
這邊6嬸出了門,亦珍便回到母親屋裡。曹氏已經睡了一覺醒來,見女兒進來,伸手拍拍沿,喊女兒過去坐。
“母親稍待。”亦珍先去淨了手,又取了乾淨帕子對摺後戴在口鼻前頭,兩角繞到腦後繫好,這才來到母親邊,在
沿坐下。
“你這孩子。”曹氏微嗔。女兒聽了大夫的話,怕萬一自外頭帶了寒氣病氣回來,總是如此小心翼翼地洗手戴著帕子,才來伺候她。
“女兒每接觸的人又多又雜,若是真帶了寒病氣過給孃親就不好了。”亦珍嚴格執行大夫說的每一項注意事項。
曹氏帶著欣,又帶著一點點心酸,“是娘沒用。”
“孃親怎會沒用?”亦珍略睜大了眼睛,“孃親將女兒養大,養得如此漂亮能幹,可不就是孃親的功勞?”非但曹氏,連在屋裡伺候著的湯媽媽聽了,都跟著一起笑起來。
“這可是沒臉沒皮了?”曹氏溫潤的眼裡浮起笑意,“娘可沒教過這個。”亦珍輕輕伏在母親曹氏腿上,“女兒擅自做主,回了官媒,女兒的婚姻大事,暫且先擱下了。”曹氏望了女兒瑩白的側臉,滿腹的話語都化成無聲的嘆息,算是默許了此事。
這邊亦珍說服了母親曹氏,正自心中安,那邊魏婆子在飯館子裡茶亦已喝了過半。這時打外頭晃晃悠悠走進兩個衣襟半敞,
出裡頭顏
香。豔的汗巾的相公來,一個歪戴著六瓣兒帽,另一個則鬆散地扎著四方平定巾,俱是一副睡眼惺忪模樣。看那架勢,彷彿才從秦樓楚館溫柔鄉中出來。
魏婆子的吊梢眼自打兩人從外頭進來,便時不時往兩人身上看去。
這兩人正是縣裡出名不學無術、遊手好閒的混混,家中原也是有錢人,奈何一代不如一代,到他們老子手裡,已然不很經營得下去,勉強只能維持生計,不至淪落街頭。偏這兩個不思進取,仗著還有些祖產,成裡只知招貓惹狗,最討人嫌。也不知怎麼就臭味相投湊到了一處,沒
地一道廝混,下場賭錢,贏了便到煙花柳巷飲酒做耍,輸了便使心眼動腦筋訛了錢,繼續風。
快。活。
這兩人進了館子,往堂間兒裡那麼一坐,小夥計見了連忙上前招呼。這兩人亦不含糊,開口便是四個冷碟兒,四個熱炒,一壺上好的桂花釀。
掌櫃的在帳臺了一看是這兩位混世大王,心中暗暗叫苦,怎麼這兩位今就挑中他的小店了?
且不論掌櫃得在心中嘀咕,這倆混混坐定以後,待冷碟兒熱炒桂花釀一一送上,邊吃邊挑剔起來。
“呸!這鹽水豆子恁地無味!吃到嘴裡,能淡出個鳥來!”一個將嚼了兩口的
豆“唾”一聲啐在桌上。
“看這館子裡生意如此清淡,想必定是廚子手藝不佳之故。”另一個順勢道。
掌櫃的只恨自己不能趕了他二人出去,內心裡眼淚直。
這兩個混混挑三揀四吃飽喝得了,一抹嘴,起身就往外走。小夥計趕忙趨上前去,“勞煩二位客官,四個冷碟兒,四個熱炒,並一壺上好的桂花釀,攏共…”那戴六瓣兒帽的混混把眉眼一豎,“這店裡的東西做得恁地難吃,叫人食不下咽,大爺客氣,不砸了你們的招牌,你倒不長眼,問大爺算起銀子來了?!”小夥計覷了眼縮在帳臺裡的掌櫃的,心道:你跟我這做夥計的橫什麼橫?
另一個扎四方平定巾的從中和稀泥,“告訴你家掌櫃的,趕緊換個廚子。虧得是遇見了我們哥兒倆好子,不與你們計較,否則必定要貴店在這一帶做不下生意去。”這時候坐在門邊角落裡的魏婆子輕笑一聲,“這兩位公子的酒菜錢,老婆子付了,不用找了。”說罷摸出一小錠銀子來,拍在桌子上。
那小夥計眼角餘光瞥見掌櫃的連連點頭,忙過去收了銀子。
“多謝媽媽!多謝媽媽!”魏婆子先兩個混混一步出了飯館,那兩個混混對視一眼,跟在魏婆子身後,也出了門。魏婆子當先,走進飯館隔壁一條僻靜小堂中,兩個混混隨後尾隨而至。
“這不是魏嬤嬤麼?適才多謝魏嬤嬤了。”兩人認得魏婆子是走街串巷替人說合姻緣的媒婆子,只是素裡井水不犯河水,少有
集。這會兒魏婆子無故替他二人結了酒菜錢,怕是無事不登三寶殿。
魏婆子也不遮掩,“老婆子與那谷陽橋頭支茶攤的人家,有些私怨,想煩勞二位,替老婆子出一口惡氣。也不必教他傷筋動骨,只消那茶攤開不下去便可。”說罷又自袖籠裡取出個素面兒的荷包來,“這裡是十兩定銀,事成之後,另有酬謝。”兩個混混彼此望了一眼,盤算著這銀子可賺得,到底還是銀錢的誘惑佔據了上風,一人接過了銀子道:“定不教魏嬤嬤失望。”一人拍著。脯道:“此事包在我兄弟二人身上。”魏婆子哈哈一笑,“那老婆子便靜候二位佳音了。”說罷自出了小
堂,嘴角噙了笑家去了。
兩個混混等魏婆子走了,拉開荷包一看,果見兩錠明晃晃的銀錠子在裡頭,心道這魏婆子出手真是大方,也不曉得那谷陽橋頭支茶攤的人家與她有何私怨,教她如此捨得下功本,只為了要人家那茶攤開不下去。
不過這與他二人也無甚關係,他們是拿人錢財,與人消災,何況這錢也容易賺得很。兩人收了荷包,又晃晃悠悠出了堂,從西市往谷陽橋一路而去。待來在橋頭,朝下一望,便看見在橋下涼亭旁支著茶攤的湯伯,正舀了熱茶端與路過的吃客。
兩人遂一前一後下了橋,來在茶攤跟前,“老頭兒,你這茶攤有什麼好吃的茶?”湯伯見是兩張陌生面孔,又一副市井氓的打扮,忙賠了笑道:“小老兒的茶攤四季專賣酸梅湯與桂圓紅棗茶並熱茶,連幾
茶果。不知兩位客官想來點什麼?”
“哦?那便來兩盞酸梅湯醒醒酒罷。”兩人也不到涼亭裡去,只掇了茶攤裡的條凳,往方桌邊一坐。
湯伯小心翼翼地解釋:“二位來得不巧,今酸梅湯已經都賣完了…”這倆混混也不即刻作,只一笑,“那有什麼就喝什麼罷,剛吃了酒,口乾舌燥,只消解渴便好。”湯伯見二人一副好說話的樣子,並不似來尋不痛快的,略略放下心來,只心裡仍提防二人,盛了滿滿兩盞桂圓紅棗茶,又另贈了兩樣茶果,端了送到二人跟前,“客官請慢用,當心茶燙。”說罷退到一旁去。
因過了午正,早市已經散去,路上來來往往的行人漸漸少了,湯伯微微垂了眼,想歇一口氣,哪成想耳聽“哐啷”一聲脆響,茶碗在地上摔了個粉碎,褐的茶湯
了一地,桂圓紅棗撒得到處都是。
“兀那老頭!我二人才方吃了酒,想喝盞茶醒醒酒,你給大爺上的是什麼?!想燙死我們不成?”湯伯心頭一緊,竟然真是來尋釁滋事的,趕忙上前賠禮道歉:“是小老兒的不是,燙著了二位客官,小老兒給二位客官賠禮了。今的茶錢都算小老兒的…”偏這二人不依不饒,“有你這樣做生意的?茶錢?爺不差錢!”
“你這茶攤,要酸梅湯沒有,要桂圓紅棗茶又燙死人,爺不高興,便想拿茶錢打爺。當爺是叫花子麼?”
“看什麼看?!再看少爺我砸了你的茶攤!”
“求二位爺饒了小老兒罷。”湯伯心知今怕是躲不過這一場了,只是仍想能好言好語地把這兩位專門來鬧事的煞星勸了。
“饒?”他二人眼珠一轉,笑了,“若要我二人饒了你,你便跳下河去,學王八遊一圈再上來。”說著指了指谷陽橋下頭的城河。
湯伯望著橋下的城河,心中叫苦不迭。如今已過寒節氣,雖說是午間,但要他老胳膊老腿地下河一遊,分明是要他的老命。他這條老命丟了不要緊,只怕家裡要雪上加霜,叫夫人小姐孤兒寡母的,如何營生?
兩個混混見湯伯猶豫,更是囂張,“不遊?看不起少爺是不是?今定要叫你這老頭兒好瞧!”說罷擼胳膊挽袖子,一把掀翻了方桌,掇起條凳,掄圓了砸碎了兩個盛茶水的大甕,推倒了裝茶果的食盒,拿腳在上頭來來回回地碾了又碾。
湯伯人單力薄,哪攔得住這兩個混世魔頭?
不消片刻功夫,茶攤便叫這兩個混混砸得滿地狼藉,用來裝物事的獨輪雞公車更是被砸得支離破碎,桌子也斷了兩條腿兒。湯伯阻攔不住,被甩得跌在滿地茶水中,狼狽之極。
兩個混混這才住了手,“看你以後還敢不敢看不起少爺!”隨後揚長而去。
橋頭兩旁的人家聽見有人鬧事,又打又砸的,無不緊閉門扉,無人敢出來替湯伯說句公道話的。
這在谷陽橋景家堰裡做生意的人家,都是小本經營,來來往往也俱是人,大家每
抬頭不見低頭見的,便是有個磕磕碰碰,也不是什麼過不得的怨氣。可不曾見過有人這樣往狠裡打砸鬧事的。
再者都是向巡檢衙役孝敬過銀錢的,地痞無賴哪怕來訛點銀子花花,也不會得動靜太大,免得壞了衙差大人的財路,最後自己倒黴,是以一向都相安無事。今
這兩個混混卻是素
都在西市與花街柳巷裡出入的,很不把這些小商小販放在眼裡。若非魏婆子拿錢攛掇,
本都不往谷陽橋這頭來的。
兩混混砸完了茶攤走了,留下湯伯,噙著淚水默默收拾殘局。這是家裡維持生計的,如今被砸了,他如何向夫人小姐代?再則夫人如今身體欠佳,若是曉得了,又動了氣,萬一加重了病情那可如何是好?
這時候巷口條頭糕鋪子的門“吱呀”一聲開了,老闆娘自裡頭出來,手裡拿著畚箕掃帚,一邊來幫著湯伯收拾,一邊壓低了聲音道:“湯伯,您老在此間設茶攤,也有年月了,茶好,價錢公道,人緣也好,從來沒人找您老的麻煩…家裡最近是不是得罪了什麼人?”湯伯長嘆一聲,“沈家嬸子,多謝你…”老闆娘擺擺手,“我那見有個婆子攔下了你家小娘子,說些不三不四的,虧得你家小娘子是個規矩人…”老闆娘左右看了看,“如今怕是被人記恨上了。”作者有話要說:惡人自有惡人磨,大家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