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甘寧逞威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好半響,吳懿才返回坐席上坐下。

他掃了眼大廳中的將領,深口氣,說道:“諸位,天降大雨,使得江面霧氣朦朧,水汽瀰漫,視線受阻,無法行船。而且大雨落下使得江水猛漲,水勢非常湍急,四處都是漩渦,這種時候行船,非常危險,很有可能出現翻船的威脅,諸公有什麼對策?”說是翻船,其實是誇張的說法。

雖然江面水湍急,可舵的人悉風向,一般是不會出現危險的。

“將軍,主公已經下令進軍,攻打南鄭,打開目前的僵局。即使水勢湍急,可主公命令傳達下來,我等就必須趕往南鄭,完成主公的命令。即使有翻船的危險,那也不過是少數的一兩艘船,不可能所有大船都遇到漩渦。再者,我們乘坐的船是大型戰船,無懼風,將軍不用擔心大船的安危。”說話的人,名叫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

董和在劉焉麾下,歷任牛鞞縣長、江原縣長,現在擔任成都縣令,隨吳懿一起出徵。

他面相清冷,眼睛狹長,雙眼上方的眉呈獻一個八字,透出一股兇狠的意味。董和坐在坐席上,正襟危坐,神冷峻,透出一股冷意,使得周圍的同僚都覺得有些壓抑,不敢距離董和太近。

演義中,董和並不出名。

但是提及董和的兒子董允卻非常有名,和諸葛亮、費禕、蔣琬並稱蜀漢四英。

其實,史書中,董和的權柄也非常重。

劉備入主益州,立刻就徵召董和為掌軍中郎將,與諸葛亮一起署理左將軍大司馬府的政務(時劉備任左將軍兼大司馬),而且董和與諸葛亮也是相談甚歡,關係非常好。有道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能夠得到諸葛亮的青睞,足見此人的能力非常強。

但是,能力強往往遭人妒。

尤其是吳懿,對董和的意見非常大。

其原因,是因為吳懿和董和的意見相左。

董和勸說吳懿抓住機會,趁王燦領兵離開南鄭的時候,領兵攻打南鄭,使得王燦首尾難顧。然而,吳懿卻說等另外兩路大軍勝利後,再齊聚三路大軍進攻南鄭。因為有另外兩路大軍保駕護航,吳懿就不是孤軍奮戰,他率領的大軍也更加安全,沒有生命危險。

吳懿聽了後,心中微冷,目光看向右側第一人,眼中出期待的神情。

“董縣令,汝之言差異!”說話的人,名叫費觀,他坐在右側第一位。

此人身穿大袖博領長衫,衣袂飄飄,紅齒白,眼神平和,神淡雅,頜下三縷長鬚微微晃動,端的是氣度不凡,令人心折。

此人出身荊州大族,劉焉入蜀的時候,也跟著遷入蜀中。不僅如此,費觀和劉焉還有著複雜的姻親關係,劉璋的母親,是費觀的族姑,也就是說費觀和劉璋是平輩論的關係。不僅如此,費觀還娶了劉焉的女兒,又是劉焉的女婿。

和吳懿一樣,費觀屬於劉焉一系的外戚。

吳懿的妹妹嫁給劉瑁,是劉瑁舅兄。

費觀的族姑嫁給益州牧劉焉,生下劉璋,是劉璋表兄;而且費觀又娶了劉焉的女兒,又是劉璋的兄,關係非常複雜,但總歸是外戚。

兩人都有著相同的背景,也都是站在同一條戰線的人。況且,吳懿的想法,費觀也是認同的,他看見吳懿的眼神,立刻心領神會,站出來反駁董和,不讓董和的計謀得逞。費觀和吳懿一樣,都想繼續逗留江上,過逍遙子。

董和聽後,問道:“費大人,敢問您有何高見?”說話的時候,董和透出一股不屑。

那眼神,令費觀和吳懿都到一陣不舒服。

但是,無論如何,兩人的確比不上董和的資歷。董和是草階層,從基層一步一步走上來的,歷任各級官吏,各方面能力都比兩人強。兩人唯一比董和厲害的就是背景,因為兩人都有劉焉作為靠山,而董和卻是草,只能是靠自己的能力往上爬。

費觀笑道:“董縣令,您不妨去船頭看看大雨的情況。若是您觀察情況,應當明白按照目前的雨勢,沒有一兩天是不可能停下的。大雨直下,雨勢非常湍急,江面上雨霧朦朧,若是行軍,對於大船來說,負載太重,阻力太大,很容易發生事故。”說到這裡,費觀嘴角上揚,出一抹冷笑,道:“董縣令,您若是急於行軍,想要建功立業,可以率領一軍作為先鋒,先行趕路,攻打南鄭,您如何?”說完,費觀得意的望了眼董和。

吳懿聽後,也是出笑容,費觀這番話說得太好了,太符合他的意願。

大廳中,其餘的將領都是默然不語。

這三位神仙相互掐架,他們站在旁邊觀看最合適。一旦參與進去,不管是保持中立,還是支持其中一方,都要遭到另一邊的攻訐,或是遭到兩邊的圍追堵截。因此,大廳中坐著的小將都是冷眼旁觀,等勝利的一邊宣佈命令,出言附和便是。

最終,董和聽見費觀的話,大罵一聲:“豎子!”旋即,董和便不說話了,選擇了沉默。

若是獨領一軍出擊,他實力太小,勢單力薄,本無法立足。董和是明人,看得清局勢,當然不可能主動領兵出擊。

吳懿和費觀相視一眼,立刻宣佈決定:等大雨停下後,再趕路。

然而,此時距離大船百米外,一艘小型戰艦在大雨中乘風破,不停地晃動著。戰艦上,一名壯青年站在船頭,望著遠處濛中隱約透出的一艘艘大船,眼中出冰冷的光芒。

這一夜,註定不平靜。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