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2章在這種情況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作為傑出的領袖人物,他從這場小小的遭遇戰和這兩名戰士的傳奇經歷中,看出了段家軍將士之間猶如父子兄弟一般、彼此絕對信任、相互依賴的親密關係,以及由此產生的可怕凝聚力。
他之所以稱為可怕,乃因段家軍在歷次征戰中均是如此,緊密協作貫穿於各部隊和每個戰士之間,這種團結協作神不僅來自於部隊的
常訓練,更是一代代段家子弟在特殊家訓的反覆薰陶下一點一滴累積而成的一種本能,讓他們在生死關頭總能爆發出驚人的力量,這也是段家軍總能堅持到最後關頭的關鍵因素。
他的大軍非常忠誠,上陣殺敵時英勇頑強、一往無前,但他很清楚,這是建立在全軍將士對他狂熱崇拜的基礎上,將士們的崇拜是通過尚軍師心策劃的一場大騙局、將他捧上高高的神壇之後獲得的,這種忠誠和崇拜很盲目、缺乏深厚底蘊,故而無法持久,只因這個驚天大騙局一旦被某個高人揭穿。
他的大軍立馬就會變成一盤散沙、任人宰割的烏合之眾!這一直是他非常擔心的問題,或者該說是他的大軍截止目前最致命的弱點,然而正如梁紅玉拿麾下官軍士氣不振這一嚴重缺陷束手無策一樣。
戰天鷹也拿這個夜困擾他的致命傷毫無辦法、唯有拼命掩蓋。因此段家軍這種由大家族數百年傳承鍛造出的、擁有深厚底蘊的強大凝聚力,正是他的大軍最迫切需要偏偏又普遍缺乏的高貴品質。這就是他麾下這支平民大軍和段家軍這種貴族
英部隊之間的巨大區別,也是他如此欣賞段世恆的主要原因。
所以他不會因為段翔的過失處罰段世恆,更不會拆散段家軍,只因他如果那樣做的話,這支部隊就會失去他們之所以成為段家軍的靈魂和強大的凝聚力。
他也會失去一支不敗雄師和全軍的好榜樣。至於個別高級幕僚對段家軍的猜忌,他認為大可不必,若連這點肚量都沒有,他跟千禧帝又有何差別?他也不可能創立起雲中帝國、麾下大軍更不會快速發展壯大到如此程度,而且他竊以為。
即便段世恆往後真有反意,以那些安到朔州軍各部隊之中的段家子弟對他的絕對忠誠,到時候朔州軍中到處都有他的大批內應,那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做出上述這番深入考察之後,戰天鷹愈發堅信,只要段家軍出馬。
就一定能拿下飛狐陘這個至關重要的戰略要!然而他尚未來得及下令駐紮在廣陵的段世恆率軍開拔、向飛狐陘要
發動新一輪更猛烈的攻勢,便
銳地察覺到了羅剎門的一系列異動,對此他不得不加以留意。
畢竟他的據地附近都不穩固,豈敢輕言向千禧皇朝的核心地帶大舉進攻?他的反應是
調部分兵力加以應對,尤其是在跟羅剎門利益爭奪非常
烈的重點地區。
在懷安之役中戰功顯赫、向宣府軍鎮進攻時卻受阻的宣德軍詹海亮率所部回到銀州府,遏制羅剎門關中分舵的夜霧霜擴張勢力。
在桑乾河畔差點全軍覆沒、後來在飛狐陘也未能有所建樹的朔州軍麥騰則率軍回到太原府,主要力用來對付飛鴻山莊艾龍麾下的地主武裝。雙方的爭奪焦點主要體現在爭取民眾支持方面。
隨著戰天鷹大軍規模越來越龐大,逐漸變得有些良莠不齊,四處竄的小股部隊時常幹些打家劫舍的勾當,這也是歷朝歷代起義大軍的共同特
,戰天鷹雖明令
止也阻擋不住這股壞風氣。
所以,對於羅剎門鑲紅旗和鑲白旗而言,除了設法找冤家對頭收回各自的產業,還不得不以武力來保護自己的傳統勢力範圍和各種利益。幾次稍大規模的衝突下來,夜霧霜和艾龍麾下這兩支鄉勇武裝雖然人數不少。
但訓練時間和強度不足、戰鬥力有限,自然奈何不了英勇善戰的詹海亮和麥騰所部,但由於有實力強悍的羅剎旗兵做後盾,鄉勇武裝吃了大虧時,兩位旗主請示夫人同意後調集部分旗兵參與衝突,詹海亮和麥騰也同樣沒法將他們擊垮。
截至目前,無論是羅剎女王還是戰天鷹都有些投鼠忌器、不願放手一搏,這是一場雙方綜合利益之間的大博弈,而非大決戰。道理很簡單,二人原本都並未將對方視為主要對手,卻對二人實現各自的戰略目標都有所妨礙。
而這,正是由於長公主的巧妙安排所致。戰天鷹本是雲中武林大豪、江湖草莽出身,起事後他的義軍中加入許多佔山為王的土匪,和許多不事耕作、遊手好閒的各地遊民,從人員構成上決定了其掠奪,也是養活這支數十萬大軍的需要。
羅剎門的鄉勇武裝則主要是租用羅剎旗兵下屬各女真家族的土地從事畜牧或耕作的農牧民,無月三年前在嘯山莊附近遇上的那對樸實善良的老農夫婦一家三口就屬於這種情況,只要勤勞且租用的田地夠多、再養些家畜之類,不僅能保證溫飽,還能有點餘錢用來蓋房子娶兒媳。
***他們跟牧場主或地主之間是一種自古以來自然形成的相互依存關係,彼此可以自由雙向選擇,不存在農奴和奴隸主之間那種固定的從屬關係。
只要不是在鄉下購置田地的達官貴人或羅剎旗兵組織各家族這些由關外遷來的外來戶,大多數牧場主和地主本身就是由部分農牧民經過幾代人的辛勤勞動和勤儉節約積攢起足夠多的田產之後形成的一個特殊群體。
或者該說是農牧民這個龐大群體之中的英。這些有產者出於對勞動力的爭奪,大多都會善待農牧民,地租的高低是由這兩大階層之間相互達成妥協的結果,並非因為地主善良。
而是須得雙方自願、導致地主的貪慾受到制約,無論多麼貪婪的地主收取田租也不會太過分,否則他本僱不到人幹活。
農牧民有選擇不受僱於某家地主另行擇業的自由,這兩個社會階層可以相對自由地進行協商和妥協,決定了二者之間不會出現不可調和的尖銳矛盾,除非有陰謀家別有用心地煽動起這兩大階層之間的仇恨。
從大的方面來看,目前沒有官方背景的地主和廣大農牧民都是處於千禧朝社會金字塔底端的草階層,處於塔頂的是如狼似虎的官府。
官府的絕對權威排除了協商和妥協的可能,民間給官府上繳的各種賦稅名目越來越繁多,最終都會轉嫁到廣大百姓頭上。
除了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幾乎沒有任何力量能制約皇室和官府永無止境的貪慾,導致千禧朝這兩大社會階層之間的矛盾和對立越來越尖銳、已到無法調和的境地,在這種情況下,民間各階層對官府的忍耐和仇視漸漸近極限。
雖然悠久的農耕歷史和錯誤觀念的灌輸把中原百姓變成了溫柔的兔子,但兔子急了也會咬人,一旦兔子都會咬人的時候,還想維持這個社會的穩定恐怕就只能是一廂情願了。
可惜千禧帝就沉浸於這樣的一廂情願之中、得過且過,始終不願按照長女的建議及早大力革新治國之道、設法調和皇室內部和這兩大社會主要階層之間的尖銳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