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父母心思易變“失寵”的和皇太子你憐我,我憐你,越發恩愛。對小正正那是不用說了,恨不得把整個世界捧到小正正面前,以表達自己的關心愛護之意。

“兒子,爹孃對你永不變心,往後你娶了,生了子,爹孃依舊最疼你!”小兩口親吻擁抱著小正正,信誓旦旦。

他們的似海深情,小正正只視作平常,矜持的淺淺笑了笑,專心玩起手指。

皇帝為十一皇子聘下京城一位小官的長女為王妃,欽天監卜算好吉、吉辰,禮部把聘娶的各項儀式仔細列出,報上來,皇帝瀏覽過後,硃筆批了準字。親王是皇太子兄弟,娶儀式和皇太子相似,當然了,隆重程度是沒辦法相提並論的。

皇帝對十一皇子還是很疼愛的。雖然為他聘娶的是小官吏之女,可也是挑細選過的,容貌端莊,情溫良,知書達禮,舉止大方,除了孃家沒有權勢地位,其餘的和大家閨秀相比也不差什麼。十一皇子受封鄭王,藩地便在新鄭,地處中原,富庶肥美。對於十一皇子這樣的身份地位來說,這樣的結果已經很好,並沒什麼可抱怨的。不過,曾經風光過、不可一世過的邱貴妃卻覺得十分淒涼“小十一娶了這麼個媳婦,真是委屈。況且中原不如江南,小十一的藩地也不夠富庶。”她如今寵愛已失,再不能像當年盛寵之時,為了一丁點兒不如意的事就跟皇帝傾訴,求皇帝為她做主——那時皇帝三天兩頭的去看她,她常常可以見到皇帝,自能相機行事。如今三個月兩人個月的都見不著一面,即使有滿腹心思,她又能跟誰說呢。

“封地倒還能湊合,王妃這麼個出身,真是不能忍。”邱貴妃到了這會兒真是後悔,後悔自己沒有先下手為強,早為十一皇子挑選名門嫡女為妃。

王妃是皇帝親自定下的,她也不跟敢皇帝拗著,只好憋著口窩囊氣,眼睜睜的看著禮部為十一皇子問名納采、納徵請期,到了正子,十一皇子親至女家娶。

十一皇子的王妃姓陶,父親陶大志是左軍都督府一名案瀆,從九品的小官。這樁親事定下之後,皇帝破格把陶大志提為鷹揚衛指揮使(掛名,不管事),故此,冊封陶氏為鄭王妃之時,詔書上寫的是鷹揚衛指揮使陶大志之女。這陶氏從一名不入小官吏的女兒成為鄭王妃,嫁入位於王府大街的鄭王府,恍若一步登天,歡喜無限。不只陶氏,就連陶大志和他的子、兒子,也好像做夢似的,一下子成了皇親國戚,和從前相比,不知風光了多少倍。

“閨女,你嫁過去之後,可要小心謹慎的做人,不能給咱家丟臉。”陶氏臨出門之前,陶大志夫婦兩個再三代“要服侍好鄭王殿下,要服侍好公婆…”巴拉巴拉的,說了一大堆。

陶氏含著眼淚答應“兒雖不,敢不祇從。”滿懷喜悅和憧憬,也有著許多的忐忑不安,陶氏嫁給十一皇子,成了鄭王妃。她和鄭王年貌相當,情又溫柔順從,鄭王倒也喜歡她,魚水和諧。

新婚次鄭王和鄭王妃進宮朝見,先到乾清宮拜見皇帝,然後到坤寧宮拜見章皇后,接下來是到東宮拜見皇太子、太子妃。這三處一一拜見過,鄭王和鄭王妃便在內侍和禮官的引領下到了泰殿,這天皇帝賜宴鄭王、鄭王妃,在京的皇室成員全部到場,熱鬧非常。

皇太子納妃禮儀繁瑣,親、合巹之後次朝見,再次盥饋,再次廟見,然後是隆重的慶賀禮,慶賀禮完成,皇太子和太子妃的婚禮才算落下帷幕。親王納妃儀式簡單多了,新婚第二見之後,帝后賜宴,閤家團圓,沒有專門的慶賀禮。

鄭王和鄭王妃甫入殿中,便聽到一片歡聲笑語“瞅瞅,這便是小十一的媳婦兒了,新娘子很漂亮!”這裡妃嬪、王妃、公主雲集,個個珠光寶氣,雍容典雅,鄭王妃一一陪笑見禮,十分謙恭。

雖然成婚之前官中差了女官去指導禮儀,鄭王妃也刻苦的學習了,還學的很好,可這時她還是很忐忑不安。她是小門小戶的姑娘,生平頭一回見到這麼多尊貴的女子——儘管此時她也算是這些尊貴女子中的一名。

鄭王妃有些惶恐,這一惶恐,她就只顧著恭順的和這位公主行禮,和那位王妃見禮,卻把最重要的人給忘了——鄭王的母妃,邱貴妃。邱貴妃正沒好氣呢,她今天一大早在廣福宮等了又等,也沒等到新婚的鄭王和鄭王妃,心裡那個失望,就別提了。對,親王新婚,入宮朝見,確實沒有到偏宮來拜見的禮制,可是,陛下若隨口提一句“到廣福宮去。”內侍和禮官們便會帶著他們前來了。他們沒來,可見是陛下本沒有提起。邱貴妃很寒心,卻也無計可施,只好忍氣來赴宴。她知道在宴會上鄭王妃會來拜見她,可是在宴會上的拜見,和專程到廣福宮的拜見,哪能相提並論呢,差遠了。專程到廣福宮的拜見何等鄭重其事,宴會上的拜見,不過是順水人情。

鄭王才一進來就被幾個小表弟圍住打趣,好一會兒才騰出身來,走到鄭王妃陶氏身邊“跟我拜見母妃。”鄭王妃這才想起來還沒見過丈夫的生母,太失禮了,更加惶恐。

新婚夫婦到邱貴妃面前下拜,行四拜禮,邱貴妃微笑“快起來。”拉過鄭王妃陶氏細細打量,稱讚了幾句,送了一個鑲珠嵌寶的瓔絡項圈做見面禮。陶氏見這瓔絡項圈做工美,璀璨耀眼,知道價值不匪,心中。鄭王殿下的母妃準備了這樣的見面禮,可見是器重自己的,沒有看不起自己的出身。

今天是很正式的場合,鄭王妃陶氏身穿翟衣,頭戴九翬四鳳冠,臉上一直掛著溫順的笑容,謙恭有禮。邱貴妃用挑剔的眼神打量了陶氏許久“長的還行,小家子氣了些,配不上小十一。”邱貴妃暗暗想道。

敬妃賢妃等人都笑著恭喜邱貴妃“佳兒佳婦。”邱貴妃很識趣的笑道:“陛下親自挑選的兒媳婦,豈有不好的。”說笑著,鄭王妃一一拜見過端妃、敬妃、賢妃等人,倒得了不少的見面禮。

敬妃的兒子梁王成親比皇太子早,已經就藩,卻一直沒有傳來喜信兒,敬妃未免著急。她嘆了口氣“鄭王妃一看就是個有福的,貴妃娘娘定能早抱孫。”賢妃知道她的心意,笑道:“這是自然,一定能的。姐姐你也是,定能早抱孫。”敬妃慨“梁王妃進門都兩年了,至今也還是…唉,不提了,我沒那個命。”賢妃抿嘴笑了笑“這還不好辦麼?姐姐,為梁王選秀便是。”她輕輕鬆鬆說出選秀的話來,敬妃和邱貴妃聽在耳中,各自動心。沒孫子怎麼辦?選秀啊。對兒媳婦不滿意怎麼辦?選秀啊。

賢妃把她們的神看在眼中,心中暗自得意。

賢妃也是有兒子的人,她的兒子排行第八,受封榮王,藩地在廣西。賢妃是個有算計的人,她的一兒一女,八皇子和九公主年紀還很小的時候她就在為兒子選王妃,為女兒相駙馬。在她看來,兒子是親王,怎麼著也要選位淑女為妃,女兒的駙馬更要是書香門第的俊秀青年,知書達禮,溫文爾雅。不過皇帝乾坤獨斷,本不容她手,八皇子和九公主到婚齡之後,直接命令宗人府選王妃、駙馬。至於賢妃的心意,他問都沒有問一句。榮王妃是翰林院一位侍講的女兒,家世教養都是極好的,不過容貌只是端莊,不甚美麗,子也不活潑,榮王一向不喜她,背地裡不只一回跟賢妃抱怨過。賢妃一直想著要替榮王選秀,務必要選幾個既美貌又機靈、合榮王心意的女子送到廣西,務必要讓榮王趁心如意。可是,選秀這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並不是她想選就能選的,這會兒見敬妃和邱貴妃都動了心,她哪有不高興的。

一位親王想選秀,或許不行;三位親王都想選秀,哪有不成的。

“若梁王和鄭王選秀,榮王也沾個光吧,選幾名侍妾。”賢妃笑說道。

邱貴妃心中一動“榮王、梁王、鄭王要選秀,難道皇太子不要選?他可是成親一年多了,東宮之中只有一位東宮妃,早該廣選淑女,充實東宮。”敬妃和賢妃都有些猶豫“合適麼?”敬妃是小心謹慎做人慣了,有事沒事的都不敢攀扯皇太子。賢妃卻是想著,若是再添上皇太子,選到的好女子怕是要東宮先挑了,才輪得著榮、梁、鄭三王。若是絕女子大都被東宮挑走,榮王豈不失望。

“選秀,大多是從平民當中選。”賢妃委婉說道:“皇太子身份矜貴,平民女子怕是沒有資格服侍。”敬妃聽著賢妃是不想攀扯皇太子的意思,非常贊同“是這個道理。皇太子國之儲君,原和諸弟不同。”邱貴妃輕蔑的看了她們一眼,這兩個沒膽子的,不過是選個秀罷了,這麼句平平常常的話,她倆都不敢說!一遇到和東宮有關的事就噤若寒蟬,至於的麼?

她們不敢說,我說。諸皇子長成,為他們選秀,充實東宮、王宮,是何等光明正大之事。這種話說出來,誰能反駁?誰敢反駁?

樂隊奏起雅樂,眾人都忙站起身。

樂曲聲中,皇太子和太子妃並肩走過來,兩人均身著常服,儀態嫻雅從容。

寧壽公主和福壽公主陪著章皇后也進來了。

儀仗如雲,數十名內侍宮女如眾星捧月一般簇擁著皇帝,冉冉而來。

皇帝在上首升座,章皇后的座位在他左側下首,皇太子和太子妃的座位在他右側下首。樂曲聲中,眾人齊齊下拜,皇帝笑容滿面“今是家宴,敘家人禮即可。”眾人起身道謝,各自入座。

皇帝又娶進一個兒媳婦,當然是很高興的,把鄭王和鄭王妃叫過來,勉勵了不少好話“…舉案齊眉,白頭到老,早為皇室開枝散葉…”鄭王和鄭王妃紅著臉,唯唯答應。

和皇太子聽在耳中,心中暗樂“他老人家衝著哪個兒子都是這一套啊。”看看,你長大了吧,娶媳婦兒了吧,該給朕生孫子了。

“做爹的兒子真可憐啊。”和皇太子很有默契的相視一笑。

作者有話要說:謝謝my2birds送的地雷,謝謝支持正版的讀者。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