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杜丽娘对这孤芳自赏的园林大起怜惜之心,她亦仿佛在叹自身:“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百年之后的某一天,黛玉自墙外过,遥遥听了这几句话,不心摇神
。大起知音之
——这等
竟无人怜惜,竟都付予了断井颓垣。青
绝
竟难觅归宿,岂不辜负了红颜?她们都是再
,灵慧不过的人,都由这园林
看穿了繁盛世相。便似这世间,所托非人的事情太多,一人,一事,一物。未必好的,就有另一件好的来匹配,而常常缺憾的,不般配的。
美丽之前的荒芜,荒芜之后的美丽,境遇的转换是如此微妙。人生的两面,一面繁盛妖娆,步步生莲,一面荒凉冷落,处处惊心,是与非,又该如何评断呢?
这样美好的天,明媚的光
要如何度过?究竟什么样的人家才能一直有
心愉悦的事呢?杜丽娘的话,问出了人生永远在追寻却永远无力填补的缺憾。答案绝对是悲观的,人生的缺憾与生俱来。没有绝对幸福完美的生活,没有一直
心愉悦的人。
“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再不提起。”走着看着,她心中幽怨愈发蓬
:原来我只是个囚徒。比囚徒更可悲的是,我一直没有意识到这个事实。
她的后知后觉令人同情,事实上现实中也有很多这样无形中被锢的人,她们确实难以发现自己生活圈子之外的世界。但我不喜
这样推卸责任的说法。这叫什么话?你已经不是个小孩子了,你甚至开始思
了,难道父母不提,你就连自己家的花园也发现不了吗?未免太懈怠无心了。
所幸,她的灵慧善及时消除了我对她的不
。
听她慨:“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她的话太文绉绉,容我来多口翻译一下:眼前的翠轩画船,多么
致,可惜竟被无情搁弃。这多么让人惋惜的事情!想一想啊,若是在响蓝天气登上亭台,
光像丝缎一样裹住全身,水
在
中变得温暖浓稠。
在轩中小酌,静坐清谈,遥观天际云霞变幻,受光
动的温存和迅猛;即使是
雨绵密的时候,坐上画船,随波
漾,雨丝
绕,也是别有风情意趣的。
听她叹:“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你看啊,这杜鹃已开遍,荼蘼架上游丝软坠,飘若烟云。你听啊,那莺燕双双对对,话语
绵。
所有官上的细致波动,如果留心,会发现都是很有意思的。我在中国古老的文字里看到这样的美,心里很悠扬,很惆怅。
杜丽娘是好天然的。因此能够
锐地发觉世界的美妙。可这世上更多的是不
好天然的人,他们对美好的定义不在
神层面,可悲的是——往往他们才是掌控这个世界走向的人。懂得这个世间美好的的人,往往不能掌控这个世界。他们通常被视作异类,秉
脆弱看似尖锐。
正像杜丽娘所慨的“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
”她的父母正是富贵中人,正是他们废弃了这园林。富贵中人留心名利,争权夺利犹恐不及。哪有闲心来欣赏这些天然美景呢?在这些人眼中,这都稀松平常,无关紧要,反正年年花开。年年花落,今朝不看,且待明朝。少看一天有何不可?而世道艰险,富贵功名不等人,一招不慎,便会
盘皆输。
这句话,今看来亦是非常醒目的,究竟是汤显祖的
察力深刻到跨越了时间和社会,还是世道人心一如百年前的浮躁浅薄呢?
杜丽娘越走越落寞,她的心情起起落落,园
触动了她的情思,也更让她意识自身处境的艰难,荒芜。
“香,我们回去吧。”她心意阑珊,她没有对
香说明自己忽然之间情绪低落的原因。她们的思想并不在一个层面上,说也是枉费
舌。
纵然,光堪赏还堪玩。你我也只是误闯
地的游人,
连越久,失落就越深,被打回原形时也就越狼狈。她这样想——如果,不能改变我的生活现状,就是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就此兴尽回家,重复我单调乏味的生活。
她不知自己在一天之内长大。天真的仙女,无意间失去了自己的羽衣,只好独自留在人间,等待她的男人带她回家。
卷三她的男人姗姗来迟,让她等足了三年。
我们必须相信,某些人的命运之间暗自有着奇妙的呼应和重合。虽然相隔万里,在各自的生活轨道上行进着,冥冥中却息息相连,他们处境相似,心境相通。一旦相遇了,就会像齿轮一样紧紧咬合在一起。
杜丽娘命中注定的人柳梦梅,在遇上杜丽娘之前,也做了一个梦。那个梦来得好蹊跷,像是早有预谋。
他梦到一园,中有一个美人立在梅树下,不长不短,如送如,对他含情脉脉:“柳生,柳生,遇俺方有姻缘之分,发迹之期。”那一双眼睛就像要将他融化。这多情的书生对梦中美人难以忘怀,因此改名梦梅,以
卿为字。
应该有很多次,杜丽娘遥想着梦中情人的容颜。一遍一遍的幻想,无法停止呼那样无法停止思念。她孤独的,孤独到,只能思念素未谋面的情人来维持生机,她不知道在遥远的南方,她的恋人早为她烙下鲜明的印记。
杜丽娘忧闷无端的时候,柳生也每里情思昏昏;两个人一个幽居小庭深院,一个闷坐果园;身边一个是小丫鬟,一个老仆人,都是贴心但不知心的人;杜丽娘倚栏远望的时候,柳生正和他的穷朋友韩秀才登台远眺,攀今吊古言怀抒志,两人一样怀才不遇;在杜丽娘游园的时候他也许正在游寺(实际上去打秋风,拜谒一位姓苗的官员,请求他赐予银两作为上京赶考的路费)。
虽然懵懂无知,彼此走的每一步却都在朝着对方靠近。
三年后,饥寒迫,贫病
加的柳梦梅来到南安,病途中被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所救,带到梅花观中。他一无所知从来生来,忘却了前生发生的所有事情。
百无聊赖之下他信步走进了一个园林。在园子的太湖石里拾到一个檀木的匣子,这匣子里藏着一个女子的
容图。
打开这副容图,柳生开始魂不守舍,心思回不到诗书上。他本以为画中人是仙。当他发现画中的女子既不是观音也不是嫦娥,而是一个美貌的凡间女子时,他随即陷入了铺天盖地无可救药的相思之中。
“成惊愕,似曾相识,向俺心头摸。待俺瞧,是画工临的,还是美人自手描的?问丹青何处娇娥,片月影光生毫末?似恁般一个人儿,早见了百花低躲。总天然意态难模,谁近得把云淡破?想来画工怎能到此!多敢他自己能描会
。
且住,细观他帧首之上,小字数行。呀,原来绝句一首。
“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客,不在梅边在柳边。”呀,此乃人间女子行乐图也。何言“不在梅边在柳边”?奇哉怪事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