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五章近处的卡尔曼第16节elizondo说实话,我一直莫名奇妙地,对自己这小说家的头衔不以为然。为什么呢?还没有细细想过。只是顺着大,既然大伙儿都那么津津有味地以小说家自居,我也就不多推辞。回忆以前,领受着种种好处的时候,偶或有过一种想笑的觉。世界太有趣:它不仅制造骗人的小说,还要制造骗人的小说家。这么想多了,再遇上好意恶意的吹捧时,我大抵不至于立即忘了自己姓名。

有一次我顺口对一个记者说:我发现,我其实没有什么小说家的才能。没想到人家却冷冷地说:你的意思,是说别的小说家更草包?

得我无话可答。但是事后,好几次我记起自己这句话。特别是一翻开那些名著,便不由想起它来,若有所思地捉摸一会儿。

到前年我才想通了这件事。在那个秋天里,我一手拖着带轱辘的小行李箱,一手握着一本薄薄的《卡尔曼》,走遍了梅里美笔触所及的一个个地点。在传奇的安达卢西亚,在龙达和直布罗陀,我深深地对伟大的小说折服了。这才是小说呵,我不断地慨。后来,乘编一本小说集的机会,我表达了这个思路:…惟结集时人才有空回忆、并接触自己早期的习作。我不为自己和这些自己写下的所谓小说的单薄,到吃惊和害臊;也为容忍和成全了如此自己的时代,到惊奇与慨叹。

如今我对小说这形式已经几近放弃。我对故事的营造,愈发觉得缺少兴致也缺乏才思。我更喜追求思想及其朴素的表达;喜摒除迂回和编造、喜把发现和认识、论文和学术——都直接写入随心所的散文之中。

这并非是在贬低小说艺术。或许正是这样的我,才算懂得了尊重小说。其实,若写的话在今心态下也许我可能写得好些?——不必了,那要花费大量的力,要适应别的语言并重新检验自己的能力。我已经说过:对于以故事为叙述原则的小说,我并不具备什么才能。

世纪末虽然诸般破败,可我还是跑了个快活。逛到了法国和西班牙界的圣-巴斯蒂安的时候,耳朵听的都是巴斯克人的话题。

视野里,是这个古老民族的森林高山。我突然想起来;卡尔曼的情人、那个痴情大盗的民族,不就是巴斯克么!他就是因为听了卡尔曼说的蹩脚的巴斯克语,就是因为卡尔曼诡称自己是他的巴斯克同胞——才喝醉了酒一般心里了方寸、脚下歪了步子。就因为那个巴斯克的心病,他一步一陷,直至最后没顶于黑暗甜的深潭。

这种病我太悉了,它使人那么容易就联想起一个城里的哈萨克。在梅里美的笔下,错当了兵的小伙子对着美人还能怎样呢?他无计可施,主动地吐:“…我是埃里仲杜人,”elizondo,我朝南方眺望着。在那个方向上,大名鼎鼎的比利牛斯山脉已经郁郁苍苍地渐次耸立,从我站立的圣-巴斯蒂安一带,离它只有几步远。

是的,这个地方是是故事起头的一个点,它也是从法国进入西班牙的入口。拖着的小行李箱放进小旅馆以后,我得以细细地端详和想象它。

这可真是一个美男子的国度!

走在圣-巴斯蒂安的市中心和周围的小镇上,见到每一个臂而遇的男子,换哪怕一两个单词,心里都掠过这样的觉。

站在这儿脸向着南方——地中海的信号飘过来了。

不是空气,不是腥,是人的血统和神气,在宣布着阿拉伯的临近和介入。街的小伙子、成年人、老者、胖子、消瘦者、穷人、绅士——每一个都魅力四溢。见鬼了,魅力最小的居然是姑娘!我必须说对进入这么一个地方缺乏准备,仿佛这股美带给人一种罕见的紧张。在侏儒充斥的中国,我从未力会这么临近。

回到小旅馆,打开护窗板,窗下是一个咖啡馆。大学生们聚在这里度周末,喊声闹声一片鼎沸。我依着窗欣赏他们。胡吵嚷的男生使人安心了些,他们的学生习气和校园腔散开在空气里,多少平衡了一点人的男气息。

我猜,无论法国也好西班牙也好,大概人们都会与我有类似的观点:若干的北非血统使人骄傲,黑头发的要比黄头发的优越。一个难题跟着来了:愈是在美男子的国度,女美的标准愈不易确定。难怪梅里美一下手就选定吉卜赛人当女主角:若不这么办,他会纠在一道难题里。即便是黑头发的欧洲姑娘、即便她们比起盎格鲁-撒克逊人来,显然更加健康、风情而苗条;但与她们的男伴相比,不能不说稍逊一筹。

我翻开从北京带来的《卡尔曼》。出发前就打算在这儿开始,在旅行安达卢西亚的路上重读它一遍。

男主人公唐-何在托付转母亲的遗物时说:“…或是面,或是转给一位老婆婆,地址我等会儿告诉你——你只说我死了,别说怎么死的。”他还说“倘若你上邦贝吕纳(pamplona),可以看到不少你到兴趣的东西…那是一个美丽的城。”这是我引用的第二个傅雷译名。邦贝吕纳是包括埃里仲杜在内的那一片巴斯克土地的一座城市,大盗何的孤独母亲在那里想念着儿子。后来我多次为当时没有绕了那个弯而遗憾——它和梅里美时代一样,偏离了去法国的大路。

现代的唐-何里头,也有人铤而走险。大名鼎鼎的eta如尔兰共和军一样,在此地使人谈虎变。总想多了解一点巴斯克,显然,美男子的脸庞背后,藏着严峻的话题。为了接近人,我们甚至在路上拦住人找话茬儿,力争和人谈。

一次,获得和一个人讨论巴斯克语渊源的机会。坐在湛蓝的海边,暮中的巴斯克风景一派静谧。我的观点,无非盼难解的巴斯克语能追溯到哪种突厥或蒙古语言,听人讲学术界有这么一说——但是对了一堆词,个个都对不上。

“可是我看见市中心的牌子,erdia。如果-ia是地理后缀,这个词难道不是和突厥语的‘中央’ordo太像了吗?”我强调着只知道的一个词,其实对自己的观点一点也不打算坚持。没有erdia哪里还有话题呢,我只想偷窥一眼巴斯克的心。他们的心里,也绽开着血的疤么?

语言学家是一个巴斯克姑娘,但她完全不考虑突厥起源的可能。我想起《卡尔曼》,就提起了这个话题。但西班牙人好像对梅里美没有太多兴趣(这也是一个印象深的体会)。只是在问到唐-何的家乡、埃里仲杜的时候,才算找对了话题。

“elizondo?太美了,”她说的时候摇着头,着一口气。

好像眼前的风景跟那个elizondo不能相比。那不单是美景,还散发着浓烈的香味儿。而elizondo不在我的计划之内,我总不能处处走遍。还要多美呢?我不地想。在中国我们已经习惯了不之地。elizondo就在那道山里,凝视着隔开法国的那道深黛的山脉,我企图判断那位安达卢西亚大盗的背景。

肯定很美,我想。而且它不会像西海固一样必须理解才能看见,森林繁茂,它一定美得赏心悦目。不止风景,我判断那里的巴斯克人一定更加典型。好像一忽儿我猜到了梅里美的思路,他恐怕曾经沉良久。他需要一位底蕴与卡尔曼神相当的美男子,为了给将要出场的吉卜赛美女配一个合适的伴儿。

——怎样才能达到不是阅读的、而是一种如视觉如画面的“匹配觉”呢?

我明白了:渊博的他选择了巴斯克人。在巴斯克的子里,以及后来听说巴斯克的消息时,我常对这一选择背后的见识,油然浮起钦佩之心。只是当时条件不允许我过份逛;何止elizondo,即便是邦贝吕纳,我也不打算绕道去探访了。

因为安达卢西亚在南部遥遥呼唤。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