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重逢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两年后。
一个夏天的晚上,我应邀去参加一个捷克朋友举行的party。这位朋友叫瓦尼亚,曾经在中国留过学,讲一口利的汉语,因此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之便,一边为中国人办事,一边狠赚中国人的钱。几年下来,从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光蛋,变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小富翁。他深知赚钱要靠这些中国人,因此非常喜
有实力或者有品味的中国朋友。他经常举办这样的party,但我是第一次来…实在不好意思再拒绝了。
人很多,但主要是捷克人。中国人不多,只是几家大公司的老板和一些自封为作家、画家、书法家的同胞。酒喝了不少,甜点也吃够了,大家正准备跳舞的时候,突然走进来一位身穿黑低
晚礼服的漂亮中国女子。瓦尼亚急忙
上前去,轻轻吻了吻她的脸颊,然后问:“你为什么才来?”那女子说:“实在对不起,我忘记了时间。”瓦尼亚说:“没关系,你能来就是我的荣耀。来吧,我把你介绍给大家。”他拉着她的手转过身来,欣喜地向大家高声说:“女士们,先生们,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我的好朋友,刚从布达佩斯来到布拉格发展的美丽的
西小姐!”大家有礼貌地鼓掌。
西小姐对大家含笑行屈膝礼。
音乐响起来了,瓦尼亚非常绅士地邀请西共舞。她跳得非常好,优雅舒展,就像一只优游的天鹅。
我站在角落里,端着一杯葡萄酒,冷眼看着。
夜深了,party也散了,我第一个出来,坐进车里,发动马达,打开车灯。
灯柱照着穿晚礼服的卢曦,她含笑站在我的车前。
在一个冷清的酒吧里,我们相对而坐。我要了一杯啤酒,她则要了咖啡。她说:“我一进来就发现了你,你为什么不过来打招呼?”
“我为什么要过去和你打招呼?你去哪儿了?”我直截了当地问。
“我没回国,我去匈牙利了。就拿你给我的钱,从练摊儿开始…,上个月才来布拉格。我还和以前一样吗?”她问。
我摇摇头。
“不一样了?”
“我已经忘记了你过去的样子,要知道,我们仅仅见过两面呀。”我说。
“我可是牢牢记住你了。这两年我碰到的男人可多啦,都他妈是坏蛋!”她恨恨地说,又莞尔一笑“不提那些了,郭小川说得好…‘肃杀的秋天毕竟过去了,繁华的夏已经来临’。”我笑了,说:“难为你还记得这首诗,‘时光像泉水一般涌哟,生活像海
一般推进’。”她端起咖啡和我碰杯:“为郭小川,为新生活,更为我们的重逢,干杯!”她把名片放到我面前“喏,我的地址、电话,还有新名字。”我看看名片,是新近注册的一家公司,
有名的。我说:“我该叫你什么呢?是卢曦还是
西?”
“你随便,反正也分不大清楚。再见吧,我要走了,给我来电话。对了,把你的电话给我呀?”我没给她去电话,她也没来过电话。
我觉得她显然不愿提起我们最初的相识。
后来,我经常听生意场上的中国朋友提到她的名字,说她生意做的云生风起,有声有。也有人说她是靠着**
易完成原始积累的,说得有鼻子有眼儿。
一个多月以后,我开车去布达佩斯的朋友那里办事。我想通过匈牙利中转,把货发到克罗地亚去。一大早出发,走走停停,中午才到布加迪斯拉发。在布加迪斯拉发吃过午饭,又在车里打了个盹儿,到布达佩斯天都快黑了。
朋友不在家,我就在车里等。等了大约有一个小时,他开着车风尘仆仆地回来了。
刚要开门,我按了两下喇叭。
他转过头来,我立即打开车灯,照得他浑身透亮,他却看不到我。
他知道必是朋友,便用手遮着眼睛走过来“谁呀谁呀?有这么照人的吗?叫警察了啊!”他咋唬着走到我车前“哟呵!有朋自远方来呀这是!赶紧走赶紧走,去中华楼去!”我们俩挑了个角落坐下,点了几个凉盘热菜,要了几瓶啤酒便喝起来。一边儿喝一边儿聊,朋友说:“你猜我这么晚回来去哪儿啦?”我当然不猜,他也不用我猜。
“我去监狱啦,看一个朋友,唉!”他长叹一声。
“怎么回事儿?”我问。
“我有一个好朋友,叫陶川。也是北京的,1991年我俩一块儿坐火车出来的。他国内有路子,来了就发集装箱。那时候赚钱太容易了,很随便就发了财。到1993年的时候,他已经是富甲一方了。老婆也来了,租一大house,十几间房子,都放着货,还雇了一个南方女子,发货记账都是她。夫俩开车跑外地,那女子在家就地批发,干得热火朝天。
“他们有一个好朋友,姓杨,广东人,二十多岁。这小杨也是个怪物,从小父母双亡,一个人在广州混大,什么场面没见过呀?可不知怎么就成了佛教徒。也不清信的是什么佛,反正家里是天天香火不断,那香火把家具熏得一道儿一道儿的,房东老因为这事儿跟他吵。吃饭前必打坐,虔诚着呢。
“他们几个互相经常走动,处得好。小杨有时候过来给大家做顿粤菜,我还吃过几回,味道确实不错。
“有天晚上,陶川和老婆又开车去了外地批发市场,家里只剩下那位南方女子。第二天晚上一回来,出事了:几个屋子的货,被搬得干干净净…连房东的电视机也给搬走了。
“陶川两口子登时就急了,十万美金的货呀,不是小数。赶紧就问那南方女子是怎么回事?她支支吾吾说不知道,她夜里没在家住,一个人害怕,跑小杨那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