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为了长定河水患造成灾情、影响耕的事,皇帝下了早朝之后,将一些重臣都留下来移往御书房继续讨论。这一讨论,就谈到下午,要不是听到某位不耐饥的大臣肚子忍不住发出的鸣叫声,紫光帝还真没
觉到饿。
让御膳房做了简单清的饭菜,送到御书房边吃边讨论。等到南方灾情处理、赈济、筑堤等的方案都有一定具体的解决头绪后,已经是月上中天的时候了。本来想留下众位大臣一同共进晚餐,但看到他们脸上心力
瘁的表情后,决定好心放过他们,让他们好好回家休息。还有那么多国家大事要处理讨论,还是多多善待这些用得上的人吧。
让贴身侍仆将晚膳送进御书房随便吃了几口撤下,神仍然很好的紫光帝在喝了口茶后,坐回御案后,对着
桌待批阅的奏折忙碌起来。新帝上任没有明烧着的三把火,然而为了稳稳掌握好朝政,在最短时间内让朝臣习惯他的执政方式,也让自己习惯国家的运作模式。
在磨合期间,国事繁重不等人,他要做的事还太多,恨不得一天有三十六个时辰可以用,他没有时间累、没有时间睡觉,自然更没有时间去想今晚要去召幸哪位妃妾这种小事。
有时在喝口茶的片刻之间,会让些微放空的脑袋去想点轻松的事——比如无奈的想起眼下自己忙成这样,而他那些臣下却还拼命要把绝世美女往他后去,仿佛他时间多到可以专职当个采花蜂。虽然说男人没有不好
的,但处他这个位置,他有比当一个好
男人更重要的事。
并非想当什么千古贤明大帝,老实说,纯粹当一个不过不失的安分君王,就是件非常耗费力气的事了。即位两年以来,每都在忙,却不觉得国家的整体情况有什么明显的改变。当然,国家的变动太大,于国于民都不是件好事,潜移默化才是最理想的治国之道…
“皇上,敬事房总管来请示,今是十五,是否往明夏
那儿宿夜?”贴身御侍在一旁乖巧倒茶,边小心问着。
“明夏?”心思全然没放在这种事上。随口问道:“上一次朕召幸何人?”
“禀皇上,是随风苑的杨侧妃,于下半夜召幸于『承干殿』。”
“轮序而言,下一个该谁?”
“照轮序上而言,应是咏。”
“可今夜是十五…”紫光帝想了一下。对于后的雨
分配,他向来尽量做到公平,也不喜
把这种例行家事过得太过混
,尤其当了皇帝之后,这种事更该慎之又慎,以前曾有过的教训让他深刻记取。
他要忙的事已经太多,最最无法忍受的是女人把后成一团
。最好一切按规矩来,这样就天下太平。于是最后决定道:“通知下去,上半夜咏
,下半夜明夏
。明
卯时在明夏
叫起。”
“是。”侍仆应诺后,立即退出御书房,到外头传话给敬事房。
“等很久了?可有先睡会?”紫光帝低声问。
“谢皇上关心,臣妾方才确有小睡片刻。”她轻声应。解下君王的狐皮披风到一旁的屏风上挂好,然后倒了杯茶奉上,温顺的立于一旁。
虽然已经在咏那边用过一顿宵夜,也喝了好几杯茶,但紫光帝还是将茶抿了一口才放下。对明恩华道:“下次若再有这种情况,朕会让人过来传话,你且先睡无妨,无须再等。”
“是。臣妾知道了,臣妾多谢皇上的关怀。”一贯的低眉顺眼。
“这是什么?”皇帝走到书案旁,就着两盏油灯的亮度,看着桌案上一迭新写成的书稿。漂亮工整的簪花小楷相当赏心悦目,就算内容仅是乏味的练笔抄书,也有十足的欣赏价值。
“很秀丽的字。”他称赞道。
“谢皇上。这是臣妾随手写的草稿,内容有些凌,还需要加以整理,是一些童蒙的东西。予瞳已经四岁,该开始学习了。”见皇帝的眼神从漫不经心的欣赏转为对内容的注意后,她只好在一旁加以说明。
“予瞳已经四岁了吗?是可以该开始学习了。写得不错,以谣韵的方式编写章句字义与经典格言,容易记忆,施于童蒙教育,应可收到事半功倍效果。这样吧,你好好编写,待全部编写完成后,付文书馆缮写成册,
后即以此书册作为所有童生的初学本。”紫光帝很快看完手上的十数张文稿,同时做下决定。
“这…是。多谢皇上,臣妾定会尽心尽力完成。”惊讶,却不觉惊喜,但又拒绝不得,只能应诺。
紫光帝意点头,对这个决定意犹未尽,见桌案上放置了十来本书,内容经史子集无所不包,一旁还放置了数十张记下重点的稿纸,反正也没有别的事可做,便落坐,对这些东西一一检视起来,一方面提个意见补遗,一方面打发剩余的时间。
倒没料到明夏这位,竟有如此好本事。翻看着所有文稿,发现自己竟没有可以提意见的地方,就可以知道这个编写人是多么心思缜密的人了,而且,难得的学识丰富。
紫光帝发现自己对这个新妃的了解太过贫乏,算起来本是一无所知…这样可不好,非常不好。
明恩华一直乖乖静立于皇帝身侧,安静得像个最本分的侍仆,主人没有需求,她就绝不开口表现,沉静的观察着他。
皇帝身上有干净清的味道,想来是在咏
那边沐浴过了。那么,此刻来她这儿,应只是打算坐坐就走吧?所以才会刻意专注于桌案上那些不值一哂的事物上…她心中暗暗想着。
在紫光帝的七个妾中,只嫁进皇室两年的明恩华,对紫光帝而言,是最陌生的
子,两人一直非常不
。
以前当东太子时,由于没有太多事情需要他劳心劳力——经历过差点被儿子
政变的事件后,勤业帝把国家权柄握得极牢,绝不旁分。东
太子每
能做的也不过就是一些与国家政策无关的事,与士子往来、主持宗庙祭祀、在早朝上听政而不能问政等等。所以
子过得很悠闲,有许多时间可以与
妾子女相处,情
维系得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