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杨澜升官了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变革,但是,这足以证明杨澜是一个干实事,而非崇尚清谈的官员,自从这个地方作为翰林院以来,一百多年,这藏书楼不晓得换了多少主事之人,然而,没有一个人能像杨澜这样不仅将一应琐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有所创新。
看见杨澜这样的表现之后,韩广动了心思,他准备将杨澜召到自己身边,帮助自己处理公务,在近距离地情况下,再好好观察其人,韩广是一个才的人,如此良才美质,他舍不得放手。
在他看来,为了个人野心拍皇上马,行事稍微急功近利,这些都算不得什么,毕竟,杨澜只有十八岁,年轻人,难免会犯有些错误,但是,只要自己把他放在身边,循循善
,以身作则,他相信,像杨澜这样聪明的人,一定会很快成
起来,走上正确的道路。
然而,就在韩广想要将杨澜提拔到自己身边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出乎他意料的事情。
东林的谬昌期想利用杨澜和皇太孙朱由校的关系,将方从哲写给杨催促其快速进兵的信件呈递到万历帝跟前,想通过这封信将萨尔浒大败地罪责安到方从哲头上,
其下台。
胡闹!
荒唐!
对于这件事,韩广是过后方知的,他虽然没有说什么。心中却用以上两个词语为谬昌期等人地这个行为下了定论。
当初,在李三才的暗中策划下,东林曾经一度掌握了权柄,执掌内阁,然而,最终,他们还是败在了老
巨猾的浙
领袖沈一贯手中,被沈一贯赶出了内阁,不过。即便如此,在朝堂上,东林
人士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之所以如此。原因非常简单。
第一,首先江南文风鼎盛,远非全国其他地方可比,就算是京师也远远不如,每一年,通过会试,殿试进入朝堂的江南士子远比其他地方的士子要多,这些人大多出自苏杭,南直隶。乃是天生地东林人士。
第二,东林地有力人士多为权贵之家,就拿如今赋闲在家,名动天下地东林
军师李三才来说,他家便是大运河上的枢纽,北京通州这边商人地总头目,家财万贯,甚是惊人。
除了李三才,像其他东林大佬。从前的首辅刘一,叶向高,尚书周家谟,李汝华,孙如游,包括大学士韩广这些人都是家财万贯,肥的油的家伙。
有了这些人的钱财,关系网等大力支持,不停又有新血通过科举注入东林。所以。即便东林一被齐
,楚
。浙
联手赶出内阁,甚至丢掉了一些六部地位置,然而,他们仍然有着庞大的潜势力,不容人小觑。
对韩广,叶向高等人来说,他们已然深居高位了,纵然,一时间无法将方从哲赶下台,进入内阁,他们也不会心急如焚。
很简单,他们等得起。
这些老巨猾,经历官场沉浮多年的家伙都知道,方从哲地位置之所以屹立不倒,不管他们怎么攻击都无法成功,乃是因为有一个无比支持他的皇帝,除非他们丧心病狂到要将万历帝赶下台,否则方从哲一人独相的局面便不会改观。
他们之所以等得起,乃是因为万历帝的越来越老了,他的身子也一直不好,腿脚不灵便,后背也有些问题,说句大逆不道的话,万岁爷已经活不了多久了,等到文官集团鼎力捍卫的太子朱常洛上位,那个时候,有的是机会。
所以,像韩广他们这些东林大佬明知道方从哲和萨尔浒大战败北一事不了干系,最起码也要负领导责任,但是,他们仍然没有全盘发力,准备凭借此事将方从哲赶下台,他们只是指使手底下的言官发出试探
地攻击,攻击方从哲的学生兵部给事中赵兴邦。
当方从哲站出来,鼎力支持赵兴邦的时候,韩广等人便偃旗息鼓了,他们已经试探出了方从哲的态度,这便已经达到目的了。
他们等得起!但是,和韩广,叶向高这些家财万贯的东林大佬不同,像杨涟,谬昌期,左光斗等东林新派人士却等不起!
他们为什么等不起呢?
因为他们的官职不高,没有多少权柄,在现在的这个位置上,他们无法施展自己救国救民的政治抱负,嗯,这个救国救民地政治抱负是他们的说话,在其他派人士来看,便是所谓的政治野心了。
常年在中下层的位置上连,对朝堂政事没有一点话语权,岁月就此蹉跎,他们自然是等不起,为了上位,他们敢于铤而走险,为了扫清朝堂上空弥漫的妖雾,为了铲除
佞,就算是粉身碎骨也不怕。
嗯,说得通俗一些,那便是为了股能坐上高一点的椅子,什么手段都可以施展出来,任何东西都可以利用。
这便是谬昌期在幕后人物指使下想通过杨澜,而不是循着正规途径将那封信呈递给万历帝的原因。
并非是害怕沿着正规途径,方从哲会没这封信,他们其实想打方从哲一个措手不及。
这封信的来路也非常的不地道,乃是他们安排在杨身边地一个细作在兵败焚烧信件地时候偷偷藏下来的。
他们地层次不够,目光自然便没有韩广等人看得远,看得透,于是,当孙承宗拒绝帮他们递这封信的时候。他们病急
投医,找上了杨澜。
结果,杨澜将这封信通过方文转手还给了方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