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症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症齐央眼圈突然红了,指头气力十足,掐得我的肩头生疼:“庄,我又何尝愿担这些名声。那时见到公子益与陈国上卿同至,我昼夜不安,只觉此事别有意蕴,这许多动作,不过是为严加防范。可她们谁也不助我,人人只道我得志忘形,竟有族中世妇当面责问我是否觉得太子过小容不下了,还有人告到国君处,说我不敬亡姑…”她深了口气,忿然道:“她们只知诽谤议论,自从太子将托与我,众妇便只想看我笑话…”

“长嫂!”我忙低声打断,向她示意四周。

庭中除了庑顶的响动,安静极了。不远处的几名世妇和寺人不时瞅来,表情怪异。

齐央看看他们,收住话语。她放开我,低头用衣袂拭了拭眼睛,片刻,她再抬起头来,已是一脸平静。

“无事。”她淡淡地说:“此处并无外人。”

“呜…”这时,旁边传来婴儿的嘟哝声,庚又不地在侍姆怀里挣扎起来,乌溜溜的眼睛盯着齐央,一个劲地伸手。侍姆面为难地看着我们,驻足不前。

齐央怔了怔,随即走过去。

“我来。”她转头对侍姆说,接过庚。

庚趴在齐央的肩上,一手紧紧地抓着她的领边,不再出声了,却望着她咧开了嘴。齐央神柔和下不少,握起他的手,将头凑前去轻蹭着他的脸颊。

我看着他们二人,心绪翻滚不断。

齐央的担心不无道理。兄终弟及,如果杞国还有别的嫡子,那么,只要觪还没有当上国君,未来对于齐央和庚而言便是不可预知的。我忽然想起滨邑和黄河边的遇袭,如果类似的事再发生…背脊凉飕飕,任凭父亲的诺言坚如磐石,又怎能防住明暗箭?而这一切,都决定于父亲是否再立夫人…

“长嫂方才说曾有人告到君父处,”沉思了一会,我开口道:“不知君父如何表示?”齐央看向我,手缓缓抚着庚的背:“国君并未责怪,说稍加整理也好,只是不得损器物。”我点头,看着她:“君父此言,长嫂以为何意?”齐央默然不语。

“长嫂,”我安道:“君父为君多年,岂不明其中机要?可知君父是有意护你。”齐央边浮起一丝苦笑:“我也曾想过,只是宗伯等人已有意劝国君再立继室,我又怎能安心?”我沉,道:“眼下母亲丧期还有两月方,他们便是有心也不敢过于显,长嫂不必心急,且待兄长归国再作计议。”齐央微微颔首:“我理会得。”我没再说下去,转开话题,同齐央聊了聊中的琐事和庚,又站了会,与她别过,离开了母亲的室。

心里并不十分踏实,虽然自己劝了齐央一番,但她刚才的话着实让我到了事情的严峻。我站在道上,犹豫片刻,转身向父亲的室走去。

到了闱门前,寺人却说父亲还在与上卿议事,不能见我。踌躇一会,我决定回到自己的中,找丘来问益的事。

“公子益?”丘想了想,道“老妇一直跟随君主,且公子益自有保氏,老妇却不甚了解。只知那时公子益生母庶妫离世,公子益不过七八岁,国君忧其无人照料,夫人便将其收养。”我问:“陈妫为公子益姑母,彼时可有意收养?”

“怎会无意?”丘的脸上出一丝不屑:“陈妫只出公子樵一人,又与公子益有亲,最合适不过,可惜夫人断然不肯。”我点点头:“如此。”丘叹了口气:“现下却难说了,夫人故去,而公子益尚未及冠,此事只怕又将重提。”我一愣,惊讶地说:“你怎知?”丘不以为意地笑了笑:“老妇如何不知?如今夫人之位虚空,陈妫若得收养公子益,再扶为继室,岂不完?”我仍有不解:“陈妫有公子樵,何必再收公子益?”丘看我一眼:“君主此言差矣,谁人不多子?况且,公子樵生迟钝,那身体又…”她低声音,神秘地在我耳边说:“中早有传言,他活不过两年了。”我讶然。樵几年前曾经从马上摔下,跌得梃重,后来就一直疾病身,这些我是知道的,却不料已经发展到了这个程度…这么说来,怪不得陈妫起心,益的确是个上佳的人选。而对于益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个改变身份和命运的绝好机会…

将近正午的时候,父亲中的寺人前来,说父亲刚刚议事完毕了,让我过去。

我应下,随他往正走去。待我走到堂上,只见这里静悄悄的,父亲正坐在案前,靠在几上,以手支额,一动不动。

“国君正在休憩…”寺人面尴尬,小声地对我说。

我点头,没有说话,让他拿来一件裼衣,轻轻移步走上前去。

父亲的室比别处都要大上许多,光线照在前堂,渐渐淡下。父亲没有一丝动静,低着头,发间的银丝清晰可见。我在案前驻步,静静地凝视,他身上的齐衰稍显宽大,看上去,竟有些说不出的佝偻和苍老,不复往的衣冠楚楚。

心中忽而有些酸楚,自己似乎从不曾这样仔细地看过他,对于这个我称为“父亲”的人,自己或许有很多看法,却谈不上了解。或许,他与母亲本是不同的角,我无法像对母亲那样对他,也从不主动接近他,而现在…我到一阵无力的讽刺,自己的动机又何尝单纯…

忽然,父亲的头往下掉了掉,一下醒了过来。发现我站在面前,他似乎吓了一跳,惊奇地看着我:“姮?”我窘然退后一步,解释道:“姮本为君父披衣…“父亲看看我手中的裼衣,神缓下,出笑意:“如此,有劳吾女。”吾女?我愣了愣。过去从来只有母亲这么唤我…心里想着,我行礼,上前为他披上衣服。

“吾闻姮不久前曾至此,”父亲看着我:“何事?”

“姮无事,”我答道:“不过在中散步至此。”

“如此。”父亲颔首。

寺人端来一只盛着清水的小陶盂,呈在案上,父亲将它捧起,慢慢地啜饮。

“姮许久未抚琴了吧?”过了一会,他突然说。

我一怔,点头说:“然。”父亲微笑,让寺人从堂后取来一把琴,对我说:“为君父抚上一曲如何?”我应诺,坐到琴前,调好音,缓缓拨弦。

父亲倚在几上听着,一言不发。微微抬眼,只见他的目光定定的,若有所思,好像在盯着我的手指看,又好像不是。音有些涣散,我垂眸,将注意怜中到弦上。

良久,一曲完毕,我再度抬头,却发现父亲又闭上了眼睛。我示意寺人来收琴,他轻手轻脚地过来,搬动间,却一不留神响了弦。

父亲睁开眼睛,片刻,问:“完了?”我颔首:“完了。”父亲看着我,语气柔和:“我几前听乐师艮言,姮习乐神速,乐歌听过三遍即可背诵,”他忽然低低地笑起来:“你竟还说要亲自教她琴乐。”我怔住。

旁边的寺人朝我使眼,要我随他离开。另一名寺人走上前去,恭声道:“国君劳累,再饮些水吧。”说着,将身体挡在案前。

我起身,随寺人向堂后走去,后面隐隐传来父亲疑惑的声音:“沫如何不弹了…”走出室,我迫不及待地问那寺人:“君父不是好转些了?”寺人答道:“国君确是好了些,医师却说此疾无法治。”我沉,问他:“此症可常犯?”寺人一脸愁容:“国君每每劳累,便会如方才一般,时而识人不得。上月有两回,国君几乎将上卿逐出室;公子益归来时,国君还曾将其误认作太子。后来,公子益每中陪伴国君,又常往苑中散步习,国君神稍好了些,却仍不时犯病。”我默然。

父亲将我错认作了母亲,他把益当作觪也并没什么可奇怪的。只是,在这个微妙的时候,父亲的病情着实令人担忧…回头望向身后,庑廊下空空的,木柱和檐梁逐渐将视野引入室的幽暗之中。微风自另一头徐徐吹来,似仍有堂上的话语声传来,仔细地听,却又杳然一片。

踌躇片刻,我转身返回父亲的室。

“君主!”寺人惊诧地赶上来:“国君正犯病…”

“不妨事。”我说,头也不回地加快脚步。

堂上,寺人还在案前劝着父亲,请他到寝室中休息。

“不去不去!”父亲挥挥袖子,皱起眉头,一脸执着地说:“我俟沫于此,尔何以多言!”寺人声音为难:“国君…”

“君父。”我走上前去。

寺人和父亲皆是一愣。父亲看着我,目光茫然,好像不认识我了一样。

“君父,”我示意寺人退开,微笑地在他身旁坐下,温声道:“沫要你先去歇息。”父亲怔了怔,望望堂前,又看向我,疑惑地问:“沫在何处?”

“沫…”鼻间忽然泛起一丝酸涩,我缓缓地呼一口气,看着他,一字一句地说:“沫还未归来,她说你若不去歇息,便再不理你。

“父亲蓦地定住。

“再不理我…”稍顷,他确认般地喃喃重复道,表情似有落寞。

“嗯。”我躲开那目光,垂眸看向衣袖,伸手整理上面的皱褶。

面前一阵窸窣声起,我抬眼,父亲已经从席上站起身来。他神间若有所思,慢慢地向堂后踱去。

刚走了几步,他忽然停住,回头说:“沫归来时,要告知我。”我没有说话,只略一颔首。父亲不再言语,随着寺人离开,身影消失在灰白的堂壁之后。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