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热闹喧嚣的东方海洋中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三十章、热闹喧嚣的东方海洋(中)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下旬,海南岛,崖县(三亚),三亚港此刻,三亚港外的海平面上一片桅杆如林,船舰蔽海,但岸上的建筑中却是人去楼空,寂静无声。

历翻到公历一九四五年的岁末之时,距离海南岛沦陷于军之手,已经过去了六年之久。不过,比较特殊的是,发起海南岛攻略的幕后推手,并非侵略成本陆军,而是貌似理智的本海军。

——在战争初期,本帝国的铁矿石供应基本上来自朝鲜和中国东北,但这两个地方都是陆军的控制地区,就是说铁矿石被捏在陆军手上。当时本的陆海军是生死仇人,同样生产军需品的工厂车间绝对不会在同一个车间里为海军和陆军同时生产,而是盖上两个车间,一个门口挂上“陆军大臣指定生产场所”另一个门口挂上“海军大臣指定生产场所”的牌子进行生产。本海军若是要钢铁,只能看陆军的眼

这种铁矿石分配的事情,在和平时代能够通过文官内阁进行协调,海军尚可勉强容忍。到了战争时期,陆军部一家独大,死死霸住铁矿不给海军分润。而海军又是吃铁大户,随便哪一艘战舰的钢铁用量,就能顶陆军的一个战车旅团。结果很快连几艘造了一半的主力舰都开始材料短缺、频频告急,眼看着几乎就要停工。

因此,在中战争全面爆发的两年之后,本海军就琢磨着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从中国想办法自己找铁。然后军令部的一群海军参谋对着地图看来看去,发现海南岛这地方既有稻米又有铁矿,还是个海岛,似乎很适合拿下来作为资源产地,于是就提出了一个雄心的口号,要把海南岛变成“海军的洲国”!

接下来,1939年2月,本帝国海军大举出动,气势汹汹地直扑海南岛:当时因为广州陷落,后勤补给线断绝,岛上的国民正规军已经基本全部撤走,国民政府的那点儿海军也早已在长江和珠江上沉的沉,降的降,整个海南岛只剩下几个保安团和五指山据地的琼崖红军游击队(著名的红娘子军就在这里面)。

面对联合舰队的大舰巨炮,岛上如此薄弱的抗力量,自然抵挡不了军的脚步。在很短的时间内,除了位于内陆,远离海岸的白沙县,整个海南岛的重要港湾和城镇全部被军占领,上了太旗。一座座碉堡、码头、港口也被军迅速建设起来。他们拓宽公路,架设铁桥,以加速对海南岛自然资源的掠夺。

占领了海南岛之后,跟在洲和华北的情况差不多,本人在这座中国最南端的热带海岛上也没做什么好事,主要就是强行征发劳工,没没夜地开发石碌铁矿、田独铁矿和莺歌海盐场,大肆掠夺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田独铁矿可以直通港区,但石碌铁矿却并不靠海,也不靠河,矿石外运十分困难。

军为此专门从石碌修建了一条通往八所港的铁路,再从八所港运矿石出海。为了铺设这条55公里的铁路线,军前后征发中国、朝鲜和台湾劳工数万人,历时五个月才完工。然后,八所港本是一座小渔村,本没有现代化的港口设备。为了容纳万吨级以上的矿石船进港装卸货物,还必须扩建为人工港口。整个石碌开发包括矿山、铁路、港口和发电厂,一共动用劳工十四万人之多,死伤工人数以万计。

等到两大矿区完工之后,劳工们的厄运也没有结束,他们被强迫投入矿井充当苦役,规定每人每天必须拣矿石八吨,完不成任务不给饭吃,还遭毒打。劳工吃的是数量不足的红薯、玉米、南瓜汤;住的是简陋的茅棚;睡的是竹片架成的上下两层大通铺;穿的是破麻袋或洋灰纸袋。许多中国劳工被活活累死或待致死。

不过,随着太平洋战争的全面爆发,海南岛的情况又有了新的变化,一批批美英战俘从菲律宾、马来亚和澳洲被相继拉过来投入矿场,而原来的华人劳工则被相继去了澳洲,仿佛是互相换了工作岗位。

与此同时,随着更优质的澳洲铁矿和南太平洋镍矿相继被军控制,海南岛上的这两处铁矿和莺歌海盐场,东京战时大本营眼中的重要大为下降。面对琼崖抗游击队的扰,守岛军的反应也越来越迟钝,起初还不时组织下乡清剿,后来就只是守着沿海的几个县城,放弃了广大的乡村地区和陆上通线。

再后来,本人的“海南警备府”从海口搬到了崖县,继续收缩兵力,把海口等几座城镇都丢给了伪军管理,即使这些小城小镇陆续被抗武装攻陷了,仿佛也浑不在意,只是死守住两座铁矿场不放。

到了去年的时候,为了进一步从海南岛调兵力,减少无谓的消耗,本人的“海南警备府”甚至把之前花费偌大人力物力兴建的石碌铁矿和八所港,还有更南边的莺歌海盐场,也都给相继废弃了——因为石碌铁矿深处内陆,在矿山铁路的沿线地区,红军抗游击队的破坏扰活动十分频繁,譬如扒铁轨,割电线,打伏击之类,不断给本人造成各种人力物力的损失。相对于澳洲西部品质更高、治安环境更好的铁矿(四周都是无人区),继续维持海南岛石碌这边的采矿生产,已经得不偿失,犹如肋。

而三亚的田独铁矿因为邻近海岸,矿石可以很方便地直运港口,运输和开采成本都比较低,防御游击队的扰破坏也比较容易,所以依靠大批美英战俘的免费劳动力,一直到四五年底还在继续维持运转。

总之,随着游击队的顽强奋战和军的大踏步撤退,在今年十月的东京核爆前夕,除了最南端的崖县和最北端的海口,整个海南岛80%以上的地区都已经被冯白驹司令员领导的琼崖抗民主政府所控制。

至于海南岛上残留的“国敌后力量”也就是当初那几个保安团的残部和之后一些偷渡过来的“空降特派员”则早已在国共双方第二次撕破脸之后,被琼崖纵队在屡次战之后彻底扫一空了。

等到东京核爆和蒋委员长“还都南京”的消息传来,冯白驹司令员更是利用海南岛上的伪军思想混、士气低落、人心惶惶,而国府“受降”援军尚未抵达的机会,集中全部兵力对海口发动了反攻,一举光复了这座海南岛上最大的城市。岛上残余的最后一股伪军不是缴械投降,就是乘坐渔船逃向了香港和广州。

至此,冯白驹司令员领导的琼崖红军,自从在1927年打起红旗以来,艰苦鏖战十余年,硬是在强敌环伺、孤岛作战、四面环海、远离中央、外援困难、武器落后的艰难困境之下,先后顶住了各路反动敌人的一次次围剿,在中国的最南端屡败屡战、不屈不挠,成功建立了这样一块规模不小的红据地。

在1945年底,整个琼崖红据地已经从抗战初期的区区三百余兵力,逐步发展到了地跨十余县,拥有群众人口两百万,武装民兵一万余人,产正规红军战士五千人以上的可观规模,在中国南方各省的敌后红军游击队之中,堪称首屈一指。除了最南端的崖县沿海地区之外,几乎整个海南岛均已被红武装光复。

不过,虽然琼崖纵队的形势发展如此喜人,但对于崖县这块海南岛上最后的硬骨头,冯白驹暂时还没有去啃的打算。毕竟,崖县这股正牌军的武器装备和战斗力,可不是海口那些杂牌伪军可以相比的。

而且,军在侵占崖县之后一直在大兴土木,在三亚港设立了华南海军第四基地,在崖县西部的黄设立了华南第十三航空基地,整个崖县都被建设成了本海军的军事要,常备驻扎一个驱逐舰战队和一个鱼雷艇战队,外加作战飞机五十多架,还有运输船、补给舰和其余小型舰艇近百艘。对于极度缺乏重炮和技术兵器,火力极为单薄的琼崖纵队来说,想要从陆地上攻克这样海陆空兵力俱全的要化港口,基本就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事实上,如果不是三亚港的本海军陆战队近年来作战态度异常消极,基本不再出动扫乡村,只是坐守县城、田独铁矿和港口要的话,琼崖纵队想要纵横全岛,都不会像现在这样轻松。

与此同时,还得防着国民的军队从北面渡海来犯:广州、钦州和雷州半岛的伪军,如今也都已经陆续“换皮”了。虽然那些空降过来的“国府大员”如今正忙着“接收敌产”但同样也没人说得准,那位刚刚被再次赶出南京的蒋委员长,会在什么时候想起海南岛上的这群红脑壳,然后命人组织一场新的进剿。

所以,即使是在光复海口之后,冯白驹司令员也并没有被胜利的喜悦冲昏头脑,冒冒失失地把刚拉起来的队伍往本人的坚固要上硬碰,而是做好了跟三亚港本海军这个恶邻,继续长期对峙的心理准备。

然而,就在这一年公历的最后几天,冯白驹司令员却发现自己突然收到了一份天降大礼包。

“…你说什么?崖县的本鬼子都走光了?就连三亚湾的鬼子海军也在撤退?你确定没看错?”带着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刚刚从海口那边凯旋回到据地的冯白驹,对前来汇报情况的侦察员问道。

在得到了对方的肯定回答,并且被告知前线的侦察哨兵已经接管了崖县的县城,缴获大量器械物资和许多完好无损的工厂作坊之后,冯白驹顿时再也按捺不住,仓促拉了一个连外加警卫班,就往三亚赶过来。

——虽然军入侵海南岛以来的所作所为,堪称是极端的残忍暴,让海南岛上的各族人民尽了血泪。但同样也不得不承认的是,正是本人的入侵和开发,才让长期落后的海南岛有了一点儿工业基础。

如今海南岛抗政府的据地兵工厂,就是依靠军放弃石碌铁矿和八所港之后没来得及破坏的工业设备,还有几个投诚的台湾工程师,想办法拼拼凑凑、修修补补给鼓捣起来的。就这样,还是让渡海潜来的新四军通员羡慕不已:琼崖纵队兵工厂的厂区里居然有电网,有铁路!全国有几个据地能办得到?

因此,一听说在崖县又有了“捡洋落”的机会,冯白驹不由得一蹦三尺高,脚下跑得就跟长了翅膀似的,那情真是跟如今国府那些“接收大员”的心情差不多,唯恐去接收的游击队员不知轻重,坏了东西。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