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7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出了问题。

游记的主人原先当是疫病,但心里又疑惑,疫病往往发于冬更替或是战之后,这暹罗国承平已久,处处繁华,况又是盛夏……只觉得这疫病来的也太蹊跷了些。

只是心里虽觉得蹊跷,却也做着防范,只在细微处观察着。时间久了,发现自己住的这家客栈竟然没有人染上,心里便愈发惊奇。

游记主人自言他旁的还好,独独对水质要求最高,所以就挑了一家虽简陋些,却自己打井水吃的客栈。这客栈里也没什么特的东西,都是白粥小菜,但胜在自家井水清冽,所以入口也还算熨帖。

住这家客栈的人多是穷人,也极少出去吃。

只是不知这吃食与蹊跷的瘟疫有没有关系?游记的主人做了一个大胆的推测:或许这类似于瘟疫一样的病症并非瘟疫?除却几处世家与吃不起公水的人,城中大多人都了钱吃公水水,有人吃得多有人吃得少,有人先天体弱有人先天火力壮,那便是中毒也不会在同一表现出来。

这城又小,细细论去没有谁和谁是不会见面的,被传染的几率应当相等,可那些不吃公水的,基本上都未曾患病。

他只是个异国客人,便有什么上报官府也不会被当回事。见官府人还拿治瘟疫的法子来断,他也很无奈,只得自己取了公井的水来研究,果查出里头被下了毒。

这毒也厉害,以西胡香末苏为主,又按比例配了几种药草和香料,烘干碾碎了便呈出莹洁的白,每取一点融到水里,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怪味。他回大夏时,特意带了些种子,说是放在了锦川郡。

看到这处,我心里一动,翻出去看了看这游记主人的名字。

明德,明从柏。

曾经明家的家主。

我又翻了接下来几本,大多是对这个方子的转录,配料都差不多的。倒是最后一本,在说了这个方子后,又多添了一句,“以古法荔枝甘,兼用香髓熬制熏染,取服,不出十,形同瘟疫而毙。”香髓。

大约若白的百香髓,便是胎于此。

又想起了若白。如今我已能极自然的从若白再联想到旁人了,不知道虎大能不能从若白那头找到些什么线索。

到了现下,似乎整件事情都大致明了了。

这本就是尹川王布的局,只是我成了其中的变数。出身贫寒毫无系,被明诚之招揽,又因明诚之请旨被放入兰台。

他们要防着我成为明诚之门下。

因为圣上喜这样的人,所以他们对我的工作和生活都进行了密的算计和毫无人道的打击,就在我开始全方位怀疑自己的时候,凤相来了。他助我护我,尽心尽力,甚至上言叫圣上放我去扬州。

扬州三郡,锦川曾是临远侯的封地,沭又是尹川王的封地。

黄克宗能有多大的势力与这些旧贼反派周旋?

凤相特意给我留了破绽,其实我早该看清的。

就连高士雯的死——“黄老爷是凤相一手提拔,自然要替凤相搞垮方家。”若真的是要除了方家,高士雯也不是不去方静那边的盐库清点,为什么那个时候不动手?

因为方静必定不会下这件事情,方静会往上报,一层层报回京师,便是消息迟些,圣上也会派监察史来彻查。他们还没准备好要反,只不过是发现高士雯有所察觉,所以动了手。

所以唯有叫高士雯死在唐代儒最信任的平湖郡里,纪信才会有办法住这件事,同时把脏水泼出去。

这脏水得先泼到了黄克宗身上。

也不碍事的,不过就是两个乞丐是扬州人罢了,最要紧的是查出高府的大狗、二狗与方静有什么联系。

于是最后查出还是方静下的手,与黄克宗毫无干系。

制衡之术,不仅圣上玩得好,就连他们也学了个八/九不离十。唐代儒看似与黄克宗不睦,下辖郡县的关系却好得不得了。倘若我猜的不错,大约两三天以后,锦川郡的盐就会率先运到五仙县里来。

圣上又不亲来巡查,只看得见节度使之间的刀光剑影,便以为一切都在自己掌控之中。

殊不知剑影是假的,刀光是虚的。

而最真的东西,大概早已借着这此起彼伏,在了最靠近心脏的地方。

我正想着,白仵作忽然扬着一封信进来,“宋大人来信了!”宋岸此时来信,大约不是好事。

我们叫白仵作赶紧过来,倒是张仵作问了一句,“此刻平湖郡里戒严,这信是怎么送出来的?”

“就还是往常走的那条道,只是因为戒严,所以这信来的迟了些。”白仵作已看过了里头的内容,他拉过凳子在张仵作身边坐下,“倘若早几天,咱们也不至于太手足无措了。”青衿又要说话,我知道他的意思,便叫他继续去看着白鹭,不必在此处候着。

青衿一走,张仵作便展开了信,将里头的内容大致复述了一遍,“这事儿不知道是谁报上去的,卓州的周老爷最早把消息送到了京师,内阁亲自来的信,叫扶风郡的高大人去守着宋大人验毒破案。纪大人几次想拦着,奈何高大人有内阁的手信,他也拦不得。”高士雯自打发现了地的秘密后,就对自己往后的遭遇有了预料,高士綦接了信便往上报了。

周垣一心要巴结内阁,自然快马加鞭把这消息递了上去。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