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2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力。”酒暖气熏,我恍惚就想起当年刘成武写给我的那封信。他说,“这天下,终究还是我们的。”如今他主持奉议司,又跻身内阁;而钟毓与明诚之俱在长河南岸,守在大夏与西凉的国界线上。
天下三分,我们终得其二。
宴散了,微冷的风吹散了我
脸的酒意,青衿候在殿外,依然是一副贵家仆从特有的骄矜的样子,他躬身稽首,“孟老爷。”我一笑,屈指敲了敲他的脑门,“叫孟相,本相有那么老吗?”——全文完作者有话要说:一时兴起的故事,自己笔力差劲,这文也冷的掉渣,但还是
谢诸位陪伴了这么久,一路见证老孟
胎换骨,终于站在了他想站着的位置上。
老孟只是个普通人,被卷入时代洪,辗转求生。
平息后,会顺势的人才能站在
尖之上,老孟做到了。
希望我们都能做到。
*然后新文《我不当太子啦[穿书]》求个预收啦,这次是个轻松一点的穿书故事,预计最迟六月一开(作者菌三次元有点忙,挤时间码够存稿才敢开文),开文的时候掉落红包嘿嘿。
你们,比心~【预收文文案】袁润穿成书中登基即亡国的某太子,前半生作天作地,后半生凄凄惨惨。
拥有上帝视角是什么体验?
伪农耕好者袁润表示:我太难了,不敢当太子,好想被贬。
*五岁的袁润站在昭和殿门口当堂宣布:我不当太子了,我要去种地!
众臣:体察民意,宅心仁厚!
十岁的袁润鼓足勇气,推倒了昭和殿里传说是轩辕帝用过的大花瓶。
众臣:恭喜陛下,那是赝品!
十五岁的袁润长了本事,以一己之力把太史局搅得飞狗跳。
魏帝:你是不是不想当太子了!
袁润窃喜,以为终于摆了烂尾书中末代太子的悲情人生。
魏帝:要不来当当皇帝?
…
…袁润:???
卑微袁润发帖求问:万能的网友,如何被贬?急,在线等。
*简言之,这其实就是个父子和睦(假的)、君臣同心(假的)的小故事。太子每天都在花式作死求被贬(真的),皇帝老爹照单全收和蔼宽慈父如山(真的)。
第108章番外这一年是夏历建业九年。
还不到冬至,涪陵寺门前早早便排起了来上头香的香客。
“哎你可听说了?”等的无聊,排队的人便闲话起了近来的新鲜事,“孟老爷辞官了!”
“为何?”听的人来了兴趣。
“谁知道呢,圣上下了三道折子都没留住他。”最先说话那人撇了撇嘴,“人心不足蛇象啊……人活着无非酒
财气四字,必然是觉得圣上冷待他了。”
“嗐,你们知道什么?是孟老爷劝谏圣上重整内阁,又为了消减官费开支,这才以身作则的!”有人听不下去,立马出面反驳。
“你说的也不对啊,哪有消减官费开支把自己给赔进去的,分明是圣上要孟老爷尚长公主,孟老爷不愿意,这才辞了。”
“尚长公主的不是明大人吗?”
“这里哪里只有一个长公主……”
“孟老爷为国为民,怎么会以一己之私辞官!我不信。”
…
…
八卦向来叫人快乐。
我与青衿听了一会儿,觉得无趣,刚要转身走时,却被当中一个人拉住,“小兄弟,你给评评理。”随即看清了我的脸,他又一脸歉意道,“大哥,您给评评理,这孟老爷为国为民,大公无私,怎么可能是因为这样的小事辞官呢!”随即他顿了顿,“看您的年龄,盛英十三年,您在这长安城的吧,当时这儿还叫京师,对也不对?孟老爷高义,你可知道?”
“这我却不知道了。”我着半生不
的京话笑了一声,“我就是个外地人。”
“嗐呀。”那人松开我,回头继续舌战群雄。
“你们不知道?江湖客里又上了新话本,说的就是孟老爷这段事儿,你们若是得了闲,去听听,就什么都知道了……”涪陵寺又恢复了当年的繁盛,如今的主持叫空闻,是空、空藏那一批的弟子,曾经不起眼的小徒弟,如今也是长安城炙手可热颇受追捧的大师父了。京师改名叫了长安,但这些旧人身上,到底还刻着京师的印子。
青衿都没有问我要去哪里,沉默的跟在我身后,只到了城郊时喊了我一声,“老……”后一个字被他极快的咽了下去,他改口道,“公子,是这儿了吧。”冬天的长安,若是没了人为的妆点,是没有丝毫生机的。尤其是城郊这片地:焦土枯枝,干黄的平面上隆起一个半高的土堆。我从青衿手里接过水壶,倾了一杯在上头。
这是凤相的墓。
青衿扫出一块石头,我下意识要整整衣裳再坐,忽然想到今天的自己穿着棉布的衣裳,没有向来碍事的大袖与长裾。于是我笑了一声,“习惯可真可怕。”接着我看向那土堆,“今天带的是翡山,最后一次和你喝的就是这个茶,往后我就不来啦。”这九年,我每年的今天都会在这里坐一坐,不过通常是不会带着青衿的。
每一年我都会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