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2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剩下他一个可不就往死里揍了吗?

现在不求情,等大哥回来可就没机会了。

只希望大哥别多想,他们真的没想过争什么,父亲的意思他们都清楚,只要大哥在,无论如何他们都没有机会……

那些老不羞的难道真的以为他们会兄弟相残?

曹丕有点后悔掺和进这些事情时的干脆利落了,大哥为父亲征战在外,他们兄弟几人非但帮不上忙,还在后方捣,实在是不应该。

他现在将这些忏悔之情写下来送到汉中,大哥看了之后火气会消一些吧?

心思百转的二公子一边走一边思索着,觉得这个主意非常不错,当然,得赶在他们家老四之前将信送过去。

他的文笔从来比不过这小子,要是落在后面,只怕能消火功劳也不在他身上了。

丞相府中发生的事情没有瞒过曹,对于家里几个儿子搞出来的事情,曹丞相非但没有生气,甚至有些乐见其成。

他曹孟德的儿子,真的是什么也不懂的纨绔才奇了怪了。

自皇帝回到洛,他手下兵马拱卫京都,这朝中局势一变再变,却也都掀不起什么大的风了。

残破,国库空虚,朝中文臣武将的俸禄,说到底还是从他手里出去的。

不是没有人提议直接将都城迁到许县,如今局势已然明朗,若真的迁都,那就不是之前那般小打小闹了。

再怎么残破,到底还是大汉几百年的京都,如果不是真的无路可走,他们也不想挪到许县。

授斧钺,领尚书事,封大将军,到如今重置丞相,这一步步下来,就算皇帝不急,他身边那些人也该急了。

大汉治下数百年间,官职的变动一直没有停过,武帝之时开始抑制丞相的权利,但是在成帝之前,丞相依旧手握大权。

可是后来成帝改制三公,分丞相之权为散,形势便和以往大不相同了,三公高官厚禄,渐渐也失了实权,到如今,朝中事务几乎都由尚书来处理。

即便没有废黜三公重置丞相一位,领了尚书事的大将军权利也在三公之上,不过为了让朝中看清楚形势,他还是又任了丞相一职。

丞相为百官之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如今,皇帝只是个幌子,罢黜三公之后,朝中就没有人再能束缚他。

偌大的议事厅中,主公没有说话,底下也没人擅动,郭嘉扫了一圈在坐诸位同僚,抿了一口樽中美酒翻开手边的竹简继续看着。

文若和少良已经许久不曾来过议事厅,听说他们最近抓了个壮丁,啧,陈长文那子,也难为有人受得了。

旁边的程昱看着他桌案上的酒坛换了几次,额角还是没忍住全给他撤了,“主公还在,注意分寸。”郭嘉无辜的眨了眨眼睛,耸了耸肩慢反驳道,“主公从来不管我饮酒……”

“你怕是活在梦里。”贾诩瞥了他一眼,身子拔端坐的模样和郭奉孝简直处在两个世界。

饮酒误事又伤身,主公会不管?

其他人也就算了,他郭奉孝绝对不在不加管束的行列之中。

贾诩向来不喜多话,这几天也是被烦的厉害了,要不是主公有令暂时不动朝堂,他此时早就不在这里了。

谋士谋士,他们重的是谋,就不该在明面惹眼,尤其是他这般,隐藏的越深才越好,他本不是什么高调之人,在西凉之时有陆偃在前面挡着,更是觉得藏在暗处才适合他。

如陆偃荀彧名声四起者,身上都不只有谋士一个职责,他们更重政务,便是立在明面上也无妨,如他和郭嘉这样更重计谋之人,低调才是最重要的。

如郭奉孝这般四处惹人恨,也就是主公惯着,换了其他人还不知道被算计成什么样了……如果能算计的过的话……

连着被两个人挤兑,郭嘉撇了撇嘴,放下酒樽不吭声了,他是聪明人,只一个程昱他还能斗斗嘴,加上一个心思难测的贾文和,他还是省省心吧。

最近几位公子那边事情不少,也不知道朝中那些人都怎么想的,一个个都找到这人身上,纵观主公麾下谋士武将,最怕麻烦的他贾文和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一个不长眼的也就算了,偏偏那些人都找上门来,等主公开始动手,只怕下手最狠的就是这人了。

他只是一个柔弱的谋士,还是离远一点为好。

“志才去了汉中,洛城中发生的事情大公子已经知晓,也传信回府,或许其他几位公子该安稳下来了。”郭嘉强忍着不出幸灾乐祸的语气,一脸遗憾的别过头和程昱说道,“朝中那些老头要失望了。”程昱的神情一如既往的严肃,看他们家主公还在沉思于是转身道,“汉中有志才,大公子也该回来了。”郭嘉晃了晃脑袋,笑眯眯没有再接话。

看着底下头接耳的谋士们,屈起手指在桌案上敲了敲,“咱们的兵马集中在中原,辽东那边又沉不住气了,那边传消息过来,乌桓的骑兵出现在了犷平一带。”郭嘉将手边的竹简推开,抬眼看着他们家主公道,“主公想要如何?”曹没有直接回答,看着神怏怏的贾诩,再看看了脸一直没有变化的程昱,然后反问道,“奉孝以为如何?”郭嘉挑了挑眉,边带笑放肆的很,“依嘉之意,唯有一字,打!”第69章程昱摇了摇头,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