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藏猫猫看书,防止丢失阅读进度】
2、凶年:荒年、灾年。
3、善有果:果,成功之意。指达到获胜的目的。
4、不敢:书本为“毋以取强”5、取强:逞强、好胜。
6、物壮:强壮、强硬。
7、不道:不合乎于“道”8、早已:早死、很快完结。
秋战国时代,社会动
不安,大小战争此伏彼起,给国家带来破坏,给老百姓的生活造成灾难。老子反对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在本章里,老子认为战争是人类最愚昧、最残酷的行为“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严重后果。老子主张反战的思想,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有其积极的意义。
给人们带来的严重后果,这是从反对战争这一角度出发的。因为战争是人类最残酷最愚昧的行为。本章中所讲“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就是讲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唐代王真《道德真经论兵要义述》说“五千之言”八十一章“未尝有一章不属意于兵也”明未王夫之也认为《道德经》可为“言兵者师之”近人章太炎说,《道德经》一书概括了古代兵书的要旨。他指出“老聃为柱下史,多识故事,约《金版》、《六韬》之旨,著五千言,以为后世谋者法。”(《訄书·儒道》)当代学者张松如认为,八十一章中直接谈兵的,本章、下章及六十九章,共三章而已。讲哲理偶以兵事取喻者不及十章。所以《道德经》不是兵书,例如从军事学角度讲,它无论如何也不能与《孙子兵法》相提并论。在
秋战国时代,战争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哲学家、思想家们对这些社会实际问题并不会
视无睹。他们从这些战争的过程中,观察到某些带有哲理
的问题,并上升到哲学高度加以分析研究,寻找到包括战争在内的一般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如“物壮则老”等,这无疑具有普遍的启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