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164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陽光的照下會閃着五彩的光芒,很美,這麼漂亮的沙灘很適合沙灘浴,李慕就經常帶着元寶與吳越周平他們在這裏聚會。
因為別墅前的這片海灘是沒有貝類存在的,所以元寶想要像在李家村那樣帶着小桶去挖點什麼貝類就只有繞到海島的另一面,那邊的海灘是金黃的,金黃
的沙子裏才有小貝類的存在。
每天元寶忙着各種玩耍,而李慕也忙着張家中元節祭祖的事,就這麼着,時間離中元節越來越近。
當島上越來越熱鬧,來拜訪張毅他們的族人也越來越多的時候,中元節到了。
中元節為鬼節,是國人對於過世之人最為重視的節。
張家尤其重視這個祭祀祖先的子,每一個祭祀程序都按古訓來,參加祭祀的每一個人都必須穿戴專門定製的衣服,衣服為仿古的漢代白
祭服。
這裏李慕第一次進到張氏在島上的祠堂。
祠堂修建得富麗堂皇,佔地很寬大,起碼有十畝左右,分為內外兩進院子,內院除了專門供奉祖先靈位的英靈閣,還有商議家族大事的廳堂;而外院則供奉着張家的歷代祖訓,同時還有懲罰族人的戒律堂。
家祠是威嚴與莊重的,不容他人冒犯。
內外院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進的,內院,除了張家嫡支的男,任何人都不能進去,就連每天的打掃都是安排嫡支裏的男
。外院,是分支與嫡支女
祭祖的場所。
既然家祠有內外院之別,那麼管理的人也不同,外院主持人為歷代張家族長的夫人,內院主持人為歷代族長,在他們之外,還有族老是可以隨意通行的。
張家有八位族老,大族老是族裏輩份最高的長輩,所以他也管理着家族裏的戒律堂,族裏很多人都怕他,因為他是最公正最嚴肅的族老。
中元節一大早,李慕是完全沒有時間管元寶的,他在天還沒亮五點多的時候就在忠伯的陪同下去了祠堂,而作為男的張毅,要在早上七點以後才帶領族人去祭拜。
作為家祠外院的主持人,祭祀中的很多事宜都是由李慕負責的,比如祭祀用的祭服,祭品,包括衞生的打掃,場地的佈置,他都在忠伯的幫助下讓人準備好了,特別是,很多祭品都是需要手工現做的,這些要提前準備好。
當然祭品不用李慕親自做,不過,他得安排人手。
而且,也不是誰都有資格能做這些祭品,得挑選人,而人選則是張家的媳婦們,所以,這還真是李慕的事,作為族長夫人,這些事都歸他管。
能把自己做的食物獻給祖宗,這是張家媳婦最大的榮幸。
所以,之前李慕就據忠伯提供的資料選取了一批張家的媳婦來給祖先做供品,這些人有住在島上的,也有住在市內的嫡支分支,不管她們在外的地位如何,回到張家就得按張家的規矩辦,因為她們是張家的媳婦。
這次做供品的人選是李慕還不太悉張家的人才跟忠伯商量着擬定的,等過了這次祭祀,他對張家
悉以後,下次的人選就得由他單獨考察選取,而這也是他作為族長夫人的權利。
中元節正式祭祖這天,張家嫡支的男女都需要按時來祠堂祭祖,而作為外嫁而來的媳婦則不需要,這並不是歧視女而是幾千年的祭祀傳統。
除了嫡支,有能力的分支也需要到家祠祭祖,這是家族對其的認可,也是今後權利的分配。
本來張家媳婦是沒有祭祀的權利,不過被選為給祖宗做供品的女除外,她們是可以參加的,哪怕就是進入外院的資格,這也是天大的榮幸了,因為這代表着她們家男人在族長心目中的位置。
地位就代表着下一年張氏資源的分配,這就是家族。
所有張家人都很重視祭祖,特別是這次的祭祖,這可是張家嫡支從海外迴歸後的第一次祭祖,從每一個出現在祠堂的張家人臉上就可以看出,他們有多嚴肅。
李慕帶人從側門進入祠堂的外院後所有的祭品也跟隨着他的到來而魚貫擺到供桌上,最先上的是鮮花、香燭與各種水果,這些是擺在供台上的,然後是各種糕點,三牲,白飯與齋菜,最後上清茶與白酒,這些是擺到供桌上的,到此,所有的供品才算是擺完,擺完供品後就需要在外院的主殿與院子裏擺下大量的蒲團,這是一會祭拜之人跪拜需要的。
主殿的供台上供奉着張家的祖訓,下方長長的供桌上放着琳琅滿目的供品的,一個上,一個下,這是有家祠的大家族才能如此區分,要是沒有條件的就只能放在一起供奉。
外院的所有事宜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着。
把外院所有事宜處理完畢後才到內院,而內院要等張家的男人們到了以後才開始擺放供品,這時間上都是無縫銜接的,半點都馬虎不得,還好,忠伯每年都準備這些,在他的提點下,李慕也順利地完成的外院祭祀前的準備工作。
早上七點,張氏祠堂的正門準時開啓,隨着門軸的吱嘎聲,張氏嫡支歸國後的第一次祭祀正式開始,祭祀的人包括了嫡支,也包含了分支,這是家族的一次大融合,所有張家人都很重視。
此時的李慕也換了一套白的祭服帶着有資格待在這裏的張家媳婦們站在外院主殿的最前方,而忠伯正站在他的身後。
隨着祠堂大門的打開,張家男成員在張毅的帶領下分為兩排魚貫而入,人員排列的順序不是按照按年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