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466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時候,她甚至還把剛從她體內出來的命子,含在嘴裏着,這一切的美妙讓張文驚喜不已。

這一夜,房間內全是誘人的聲音,空氣中全是靡的氣味,兩具體不知疲憊的纏在一起,在彼此的身上索求着,似乎是情愫壓抑了太久,要把過去的補回來一樣,張文和張曼瑩沉浸在愛的美妙世界中,久久不能自拔。

第六章祭祖風波馬上就要中秋了,傳統的節在這落後的地方就像過年一樣隆重,大街上到處可見販賣月餅和柚子的商家,大量學生和企業的進駐,讓原本冷清的四清縣越發繁榮,一切都在蒸蒸上的發展,所有事情也都朝着好的方向前進。

張文的生意都上了軌道,人自然也輕鬆了,不過蘇蕊卻忙壞了,大量的資金和項目都投向四清縣,而這考驗着這裏的通運輸,即使是縣城中心的街道,也都會因為行人問題而擁,地方太落後的問題也一一浮現水面,最近她正忙於在各個修路的工地上巡視,連帶和張文偷情的機會也減少許多。

李欣然這妞則還在省城,沒有回來,也不知道她到底有沒有懷孕,問她也説不知道。

這段時間,張文只能和這兩個美豔的尤物通通電話、發發簡訊緩解思念之苦。

前一晚,張文難得找到機會和蘇蕊偷情,一連和她做了三次,差點都被榨乾了,早上起來時,只見她紅光滿面,又恢復活力,張文則是睡到下午才起得來,也酸了一、兩天。

愜意的生活呀!最近張文的事不多,而且剛好和秀秀放假,於是張文趁着空閒就帶她們去旅遊三天,當然每天晚上都是情奮戰,回來的時候兩個小妞都高興壞了,天天看着洗出來的照片,擺着帶回來的紀念品,也把張文伺候得和小皇帝一樣,得就像在做夢一樣。

四清縣就要富裕起來了,連帶的效應就是五掛村一帶會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出外打工,令原本就貧窮的小村子變得越來越冷清,如果不是張文的兩個養殖廠設在這裏,留住不少年輕人,恐怕這一帶真的就成了養老區,當然也有不少人把眼光看在消費羣上跑去做生意,這也讓原本貧窮的小地方變得富裕起來。

五掛村一帶最有氣勢的建築物,原本張文還以為是他那豪華的大宅,但今天才知道天外有天,那依山傍水而建的張家祠堂才是最顯眼、最美的地方,有兩百年曆史的老祠堂雖然經歷歲月風霜,但在小心的呵護和修繕下,卻也是氣勢蓬,比電視上的一些古宅還要氣派,看起來更有威嚴。

張家祠堂佔地近六十畝,很多繁瑣的東西和關於氏族的一切都被小心翼翼的保管着,而其實對於傳統張文有很多事不明白,不過卻對於位於正中間的祖宗牌位到很震撼。

只見一塊塊牌位從高到低,就像小山一樣,一個個刻着古老記憶的名字,讓你彷彿能看到他們活着的時代,在香火的繚繞、虔誠的供奉下,看起來格外神聖。

今天算是本地大家張家最重要的子,張家祭祖是十年一次,正好讓張文給趕上。

歷代衣錦還鄉的子弟都慷慨解囊,小心呵護着這古老的祠堂,即使這裏十分貧窮,但老祠堂依舊是氣派非凡,光是高達五米的門牌就充滿威嚴,更別提大得驚人的祠堂,如果不是親眼看到,張文無論如何都想不到在這深山中會有這麼氣勢磅礴的建築物。

門前雕龍畫鳳的大柱,每一條龍都徐徐如生,彷彿耳邊能聽到那充滿威嚴的咆哮聲,每一頭鳳也都活靈活現,張開巨大而美麗的翅膀,似乎要飛回九天一樣,刻滿祥雲瑞獸的大門,蒼老而大氣的院牆,即使歷經多年歲月,但依舊古樸而莊重,能將一間古老的祠堂保存得這麼完整,不知聚集張家多少代人的心血,也可以看出張家對於宗族的重視。

祭祖的熱鬧的程度都比得上過年,而且比起過年,這熱烈的氣氛甚至還更加讓人驚訝。

張文遠遠的在山下就能聽到鑼鼓喧天,孝順的子孫燒起的香,幾乎把整座大山都包圍起來,古老的大宅在煙霧瀰漫中顯得莊嚴,神聖的讓人心生敬意。

由於汽車上不去山頭,要到祠堂只能用走的,張文踏着一階階不知道經過多少年還依舊穩固的台階,看着腳下這些長達兩百米的石階,而在那個落後的年代,要經歷多少艱辛才能鑄造完成?在這杳無人煙的地方修建偉大的建築物,古老的人們下多少汗水,才讓這莊嚴的祠堂傲立於羣山中?

雖然年輕一代很容易遺忘傳統,不過對於一向有着虔誠心的張家來説,卻是不敢忘卻,所以在陳桂香嚴肅的叮囑下,張文一早就帶着張少琳和小丹,將車停在山下後,就早早來到祠堂。

也有不少人回鄉祭祖,許多人更是不遠千里地趕回來,貧窮的五掛村到處都是車子和摩托車,山下還停了兩、三百輛轎車,不排除有衣錦還鄉,想炫耀的人。

其實傳統雖然古老,不過也有一些不太合情理的地方,秀秀和要讀書,沒辦法來是正常的,不過舅媽和姨媽是外姓的人,所以也不能來,這樣古板的規矩讓張文有點不快,不過陳桂香特別遵守,所以在無奈之下,張文只能讓兩個美婦在家等着他。

整個早上,老一輩的人都在唸悼詞,然後就是祈求五穀豐收之類的話,由於是用本地的土話念,就像是在唸經一樣,張文本聽不懂,但卻可以聽出這些蒼老唱中的虔誠,在嘶啞的聲音中透着的古樸、莊嚴,讓人打從心底受到不一樣的衝擊。

中午就是聚餐的時候,因為是公家擺席,所以每個人都要三十塊錢,每桌菜不管男女老幼,也不分尊卑,全是七道菜,這也是為了顯示一視同仁,菜則大多清淡,葷菜則只有一條清蒸魚和一隻雞,不過好在廚子們的手藝不錯,做得特別可口,還是可以讓人飽餐一頓。

吃完飯後,不少人陸陸續續離去,在收拾完後,張文這個孝子也該出場,他捐了一萬塊錢給祠堂後,張候明這死了不到一年的人也有了牌位,即使沒有突出貢獻,也可以很光榮的當上列祖列宗,果然有錢能使鬼推磨——不對,這年頭錢夠多的話,搞不好就能讓磨推鬼了。

老傳統就是繁瑣,一堆規矩儀式下來後,讓張文累得身體都要散了,出來後,卻看見原本擺滿桌子的大院被收拾得乾乾淨淨,其他鄉親全站到旁邊興致地圍觀着,而中間則擺上二十桌擺着茶具的桌子,桌子前面則是一個像祭祀用的案台,族裏的其他人則圍在四周,讓張文到有點納悶。

張家的女人佔了其中一桌,張文坐到主位後疑惑地問道:“媽,祭祖都要結束了,怎麼人都還在呀?而且只擺了這幾桌,那麼多人還站着呢!”

“傻瓜!”小丹在旁邊興奮地笑着,成為眾人的焦點似乎讓她很開心,笑咪咪地説:“哥,接下來就是‘採福’了,祭祖結束後,燒豬和祭品都會擺出來,按古時候的説法就是,族裏的鄉紳和當官的會競相叫價,然後把買來的食物分給族裏的其他人,自己留下的就是福分了。”

“哦,説白點就是拍賣呀!”張文頓時恍然大悟。

“差不多吧。”張少琳指了指案台,難掩興奮地説:“現在就是族裏有能耐的人較勁的時候了,誰能穎而出,誰就光宗耀祖!到時候不只是祭品,還有那畫着五福的大旗,總之到時候誰家門前上那大旗,誰就是這一年最有面子的人。”張文順着張少琳手指的方向看去,立刻看到一面紅的大旗風飛舞着,旗上的文字也不知道是用什麼古老的字體寫的,本看不懂上面寫什麼。

張文細心地觀察後,發現其他十多桌的人也把目光都集中到那面大旗上,一個個都自信的笑着,似乎是志在必得,而這一面旗子看起來沒什麼,不過在這傳統的小地方,似乎象徵的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