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3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半個時辰後,李光心滿意足地吃到了土豆燒牛。廚娘手藝不錯,做出的味道同他前世吃過的也不差什麼,只是辣的略有些澀。沒有前世的辣椒,廚娘用的是一種名為蒟醬的東西調味,味道辛辣,是唐朝的“辣椒”。

光記得地球歷史上,辣椒原產地是在拉丁美洲,傳入中國要在明朝時期了。雖然辣椒不同於土豆這種高產值作物,但李光還是決定下次遇到兔子先生,問問有沒有辣椒賣,他略微買一些種在莊子上。

解決完了壓在心頭的事,李光又在小韓莊略微休息了休息,便趕回了晉陽城。他剛一進國公府,還沒走到康壽苑,便有小廝急急過來,笑着道李父要見他。

“父親?”李光猜不到父親要見自己的原因,簡單洗漱一番換了身衣服便拐去李周書的書房。從小韓莊到晉陽城,李光雖是坐着馬車,依然被土吹了一臉。便是晉陽城內好一些,也都是黃土壓實的路,時不時就得灑水壓壓土。習慣了後世平坦乾淨的馬路,李光覺得秋風一起,他大概就要窩在府內,或者乾脆造出水泥鋪了小韓莊到晉陽的路。

他思緒紛紛,遠遠便看到書房敞開的窗邊,造紙坊的白掌櫃正恭恭敬敬地站着,彎同父親説着什麼。難道是紙已經造好?這個速度未免有些太快,但想想他購買的《造紙大全》來自三級文明,大唐的技術自然無法與之相比。

書房內,白掌櫃正陪着小心解釋着這些紙的製造工序。他雖不懂造紙,但來之前已特意請教過工匠,只需要照述一遍即可。李周書聽得漫不經心,多數時間的注意力都放在一沓裁成40釐米見方的白軟紙上。

見到李光過來,李父笑着招招手,“小七來,説説這是什麼紙。”書桌的一側,李周書已經糟蹋了不少白軟紙。如李光要求的那樣,這種軟紙的十分好。李光看着父親試圖在上面作畫,忍着笑湊近道:“衞生紙。”李父笑道:“白掌櫃已經説了這個古怪的名字。只是這種紙太過柔軟,又遇墨則化,並不適合用來書寫。是方子不對還是工序不對?”李母買下造紙坊的事,李父一早就知道了。夫兩人雖説由着李光折騰,但也時不時會問一句。今天白掌櫃上門求見李光,説是造好了其中一種紙,特意來獻給李光過目。李父聽説後,便把白掌櫃喊到書房,想着看看小七到底折騰出了什麼。

只不過這種白軟紙……李父有些看不明白。雖然這種紙的質量看似不錯,柔軟又充滿韌,但遇水則化的問題卻限定了其用途。他問起來,白掌櫃小心表示這就是按照少爺要求造的,柔軟、不易扯破,好。至於少爺要用來做什麼,他也不清楚。

李父的問題顯是給了李光一個台階,若是這種白軟紙不是李光想要造的紙,失敗的原因便是方子或者工序的問題,而非李光的問題。

他一腔慈父心思,李光輕笑,點頭道:“這種紙就是這樣,並不是用來書寫,而是另有其他作用。”

“什麼?”李父好奇道。

光低聲説了一句。李父訝然地看着他,半晌哈哈大笑起來。

“小七……”李父想説什麼,又笑着搖搖頭。不過回想一番,摸了摸桌上的衞生紙,又覺得小七説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只是想到李光大張旗鼓買了一座造紙坊,只是為了方便之用。李父好笑之餘,指着小廝將收好的一盒金餅送到康壽苑。

“你想造衞生紙便衞生紙吧。這盒東西算是為父補貼造紙坊的。”李父同李母態度一致,不要求李光作什麼,只要安康就好。雖然李父也覺得衞生紙不是不可行,舊時隋朝宮廷也有用紙的記錄,只是用的畢竟是少數,也沒有傳到後世。當然隋朝宮廷用的紙同小七造的衞生紙自不可同而語,但衞生紙再好,也只能留着自家用,怎好擺在外面販賣。心思轉念間,李父便想着後多補貼小七一些。至於衞生紙造出來便都送到家中,留着小七慢慢折騰。

李父不將衞生紙當回事,李光也只是笑笑沒解釋。反正他造紙也只是為了自個方便。留了兩沓紙給李父用作實驗,李光將白掌櫃送來的紙派人全送到了康壽苑。

一夜過去,李光便將這件事丟在腦後。誰想,不等他第二早起用飯,李父便趕到康壽苑,指明要昨天白掌櫃送來的衞生紙。

“?”李光覺得奇怪,但李父卻不肯提用途。還是過了幾天李母委婉地表示讓紙坊多造些衞生紙送到府內,李光才隱隱猜到紙的用途。想到父親當時的反應,李光好笑地想,若是這件事傳到後世,父親説不定也能得一個“婦女之友”的稱呼。

第17章印刷衞生紙的受歡程度,大大超出了眾人的預料。

先是李母,接着是隔房的女眷,再後來是同李母好的幾位世家夫人。不過半月的時間,李光的造紙坊還未開業,衞生紙已經在晉陽上層女間打出了偌大的名聲。柔軟、好、乾淨、方便,種種優點簡直使衞生紙一躍成為除了珠寶首飾外最受女眷們歡的物品。當然,考慮到衞生紙的特殊效果,造紙坊掩去了方子的存在。對外宣稱是錯配方,誤打誤撞造出的白軟紙。

對於這一點,被李光私下稱為婦女之友的李父十分滿意。造紙本是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