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36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真問住了康奉,他猶豫片刻,不知該如何説,最後還是策馬跟在馬車斜後方的葛魏道:“二殿下在宮中時,有皇后娘娘與祿大人照應着,需要自己心的事少,自然也就不如大殿下思慮周全。此次南征後二殿下成長了許多,但如今這般事事謹慎周密,卑職也覺得十分詫異。”當朝相國祿廉木乃是皇后娘娘親兄,亦是赫連淳鋒舅父,自然事事為他考慮。祿家世代為官,光是祿廉木這代,便有五人在朝中任職,也正因如此,這麼多年來,蒼川帝雖獨寵赫連淳譯之母鞠妃,卻也不敢立赫連淳譯為儲,立儲之事才一直擱置。

華白蘇若有所思地將手中摺扇打開,又合上,葛魏所説算是印證了他最初的猜想,他憶起那到水牢尋他的赫連淳鋒,總覺得似乎便是從那時起,對方變得與初見時有些不同。

康奉其實也覺赫連淳鋒轉變很大,只是不清楚是不是該對華白蘇説,見華白蘇聽後便沉默下來,不由有些擔心地問:“華公子,怎麼了嗎?”

“沒什麼。”華白蘇回神,視線重新轉到葛魏那兒,微微皺眉道。

“不過話説回來,葛大人不跟在二殿下身邊,怎麼也跑來我這了?”

“卑職奉二殿下之命,保護華公子的安危。”葛魏恭敬地應道。

華白蘇聞言不由在心中嘆了口氣,但面上並未表現出什麼,只微微點頭後便放下布簾,坐回馬車之中。

大軍駐紮之地離石會城本就不遠,不到正午,一行人便入了北城門。

石會城不大,若正常穿城而過用不到三個時辰,天黑前就能出城,可正如赫連淳鋒所料,當大軍行至城中央時,便被大批面而來的百姓攔住了去路。

那些人中有老人,亦有八九歲的孩童,他們手中並未拿任何兵器,只是依靠人牆,將大軍攔在並不寬敞的街道上,口中喊着求見二殿下。

赫連淳鋒不顧身旁將士的阻攔,直接策馬到了隊伍的最前,看着那滿地跪着的百姓,沉聲道:“我就是赫連淳鋒,你們都先起來吧,有什麼事慢慢説。”或許因為提前知曉了李拯被抓,赫連淳鋒並未與大軍分頭行動,此次圍堵的百姓顯然比赫連淳鋒記憶中只多不少。

並且,若赫連淳鋒沒有記錯,上一世百姓中明顯有一位帶頭人,其餘百姓像是十分信任他,所有信息基本都由那人傳出,與李拯產生衝突的也是那人。

赫連淳鋒端坐馬上,視線居高臨下地掃過眾人,卻是遍尋不到那人的身影,他眯起眼,還來不及理清其中關鍵,已經被衝上來的老人及孩童圍住。

“不許傷及百姓!”身旁的護衞刀想要阻攔,卻被赫連淳鋒呵斥住,只好又將刀回刀鞘中。

這時站在赫連淳鋒馬下的一名孩子忽然死死抓住了赫連淳鋒的衣角,仰頭道:“求二殿下別再打仗了。”

“可以。”赫連淳鋒毫不猶豫地應下,道,“我等本就是撤兵返回鳳臨城,才會經過此處。”

“二殿下是想回去搬兵繼續打仗吧!”對方聲音中分明還帶着稚氣,出口的話卻顯得咄咄人。

“你們攔下我,是希望我促成兩國和平共處,我如今答應了,你們卻又不信,既然如此,你們又為何大費周章,甚至不惜命地將我攔下?”赫連淳鋒壓低了身子,與那男童對視,“我倒是想知道,是誰教你如此説的,又是誰告訴你我此行是要去搬兵繼續打仗。”那男童被赫連淳鋒的眼神嚇退了兩步,胡亂搖了搖腦袋不再開口。

赫連淳鋒再次抬頭看向前方眾人:“所以你們攔路的目的到底為何?要承諾,我已經給了,若願意信我,你們便好好回家去,等着朝廷的消息,若要繼續阻礙大軍通行,便別怪我按照蒼川律法來處置爾等。”人羣中一陣喧譁,倒也有人害怕被問責,三三兩兩地離開,但大部分人還停留在原地,猶豫着不知該如何是好。

也正是這樣的反應,讓赫連淳鋒確定了在場的確大多是被煽動的無知百姓,攔路不過是受有心人利用。

他自然不會天真到覺得自己幾句話就能平息這場動亂,但就算要動手,也絕不可能真如上一世般不管不顧的絞殺全部百姓,必須找到其中關鍵的幾人。

赫連淳鋒並未再開口,他緊繃着神,右手覆在間的鹿角鈎上,絲毫不敢鬆懈。

正在兩方人馬僵持不下時,赫連淳鋒右側的老人忽然起身向他撲去,赫連淳鋒出鹿角鈎阻擋,那鈎身劃過老人的上臂,卻是並未傷及命,守在身旁的侍衞立刻上前,將人控制。

説時遲那時快,當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人身上時,剛剛已經後退的那名男童,忽然從衣袖中掏出一紙卷,一扭紙卷後端,一枚飛針便向赫連淳鋒去。

“叮”的一聲,一把長刀橫空出現在赫連淳鋒身側,將那飛針擋下。緊握它的男人卻並未因此鬆懈,躍下馬背後死死掐住那男童的雙頰,往對方口中喂入一粒藥丸,下一刻男童便口吐鮮血倒地不起。

百姓中已經出現騷動,軍中將士們也紛紛出兵器嚴陣以待,混亂中,只聽赫連淳鋒沉聲問道:“葛魏,這是怎麼一回事?”作者有話要説:對啦,我好像一直忘記解釋了,赫連淳鋒的慣用兵器是鹿角鈎,古代比較適合馬戰的一種冷兵器。

“鹿角鈎,其鈎身有叉,形如鹿角”興趣可以自己查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