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縱橫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记住【貓貓看書】:WWW.MAOMAOKS.COM

他在緬甸佔了一塊土地,當起了一方小諸侯,而他所選擇的位置正是後世的仰光。緬甸經過與暹羅的多次戰,早就壓不住手下的地方勢力,對於孫洋佔地為王的舉動,自然也只能是聽之任之,只是沒想到,最後居然讓他幹出這麼一樁事情出來。

同時,孫洋在南方也是鬧得非常的風生水起,通過給過往商船提供補給,徵收税賦,竟然能夠維持得住一支兩千多人的僱傭兵團。

於是,孫永金在聯繫上孫洋之後,當即便賦予他修建船塢的權力,這是城鎮中心另一樣升級出來的建築。

不過,此刻孫洋卻有着另外一件更加重要的使命。

他的手上拿着一份地圖,上面畫着暹羅和緬甸,然後在背面歪歪扭扭的寫着幾個如同雞爪一樣的字,細細的辨認,方能看得清楚,一看便是孫永金獨特的字體,只見上面寫到“緬甸、暹羅、世仇”孫洋是孫永金在克隆人裏找到的另一個聰明人兒,雖然只是簡簡單單的幾個字,但孫洋已經瞭然於

緬甸只是一個支點,而它將要撬動的則是整個南洋。

直接受命於他的僱傭兵很快到來,跟着他們一起出行的還有兩百克隆人士兵,這樣一羣人非常融洽的集合在孫洋的旗幟下,然後把他們的目標直指暹羅的國都——大城。

這個時代,南洋恐怕很難有人不知道暹羅,在很多人的眼裏,這是一個窮兇極惡的名字,他曾經同緬甸發生過數次戰爭,把緬甸打得一片狼藉,他還曾經入侵過馬六甲,趕走過那裏的蘇丹。

在後世,它周旋於英、法兩個大國之間,努力的玩平衡之術,居然沒有徹底的淪為別人的殖民地。

暹羅的國王們似乎歷來便有這種長袖善舞的外手腕,國與國之間的關係被他們分析得絲絲入扣,然後見縫針,巧妙的運用他們之間的矛盾,從中漁利,或是保證自己的生存。

可是,明緬盟約的傳來,卻在剎那間讓暹羅國王陷入冰窟之中,坐立不安,不停的來回走動着,想要做點什麼,可又不知該如何入手。

正在此時,孫洋出使暹羅的消息傳來。

然後,一支看起來並不龐大的隊伍緩緩的步入暹羅的國都,大城。

這支來自天朝上國的軍隊沒有奢侈的華蓋,沒有神氣的儀仗,有的只是普普通通的四百多名士兵。

可是,從這四百名士兵的身上,大城的百姓和貴族們卻看見了一支久經沙場的百戰兵。看到他們,人們忍不住發出一聲讚歎“怪不得明軍能以區區兩萬餘人,大敗緬甸的十五萬象軍,有兵如此,縱然橫行天下,又能如何。”此刻,這些百姓們本沒有想到,打垮緬兵的並不是這支軍隊,而是白文選手下的一羣降兵降將。他們只是非常簡單的認為,大明所有的軍隊都是一般,都是如此的厲害。再一想到,在大明西南,還有十幾萬明軍在同數倍於他們的清兵進行對陣,心中便止不住的一陣仰慕。

於是,大城的百姓們便不斷的傳揚着明緬盟約,雖然裏面有很多話極其的直白,可是這些百姓反而覺得歡喜,覺得這比那文縐縐的話語好聽和容易理解多了。

如果他們也與大明有着同樣的一份盟約該多好,那時候,便只能是他們暹羅去欺負別人,而別人卻不能去欺負暹羅。

樸實的百姓,樸實的夢想,或許不知道這份盟約誕生過程中的齷齪也是一件好事吧,不知道緬甸是被大明綁上了他們的戰車,反而讓他們的思想更加純潔吧。

不過,那些暹羅貴族們顯然對這份盟約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

暹羅曾經數次入侵緬甸,這種仇恨是刻骨銘心的痛,他相信阿瓦城裏的莽達喇時時刻刻都記着,無時無刻不想報復,只是緬甸國國力衰,內部諸侯蜂擁而起,他們能夠暫時維持住表面上的穩定已經是難能可貴,那裏還有力來入侵別人。

可是,一旦同大明簽定協議,那便大不一樣了。緬甸王本就是抱着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心思,到時候,緬甸與暹羅一旦開戰,大明的軍隊肯定會南下,到時候或是兩線夾擊,或是與緬甸合營一處,他們可不敢打包票一定能夠抵擋得住能夠以兩萬人大敗十五萬象兵的明軍。

一旦暹羅大軍遭遇重大挫折,安南絕對會落井下石,使得他們面臨三國瓜分的局面,甚至於連老撾都有可能跑進來上一腿,讓他們更加雪上加霜。

想到這裏,他們心中不寒而慄。

在這種擔憂中,孫洋已經到了王宮的門口,正當他要一腳跨進去的時候,突然朝外面的暹羅貴族來了一個笑容。

笑容是如此的燦爛,彷彿在他們陰鬱的天空中,灑下一縷陽光,然後把整個烏雲都驅散開來。

此刻,那些暹羅貴族們覺到,孫洋的到來或許是一個好消息,局勢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糟。

暹羅國王當然也希望孫洋帶來的是好消息,雖然孫洋自稱這是一場非正式訪問,但是暹羅國王絲毫不敢怠慢,高規格的接待了孫洋,以及他的衞隊。

滿堂之中,盡是暹羅高官,在座的也多是國中勳貴。酒宴之中,眾人的目光不由自主的朝着前排看去,一個極端年輕的少年安然的坐於離暹羅國王最近的位置上,言笑晏晏,雖然舉止之中,頗有一些不和禮儀的地方,不過在座的高官勳貴沒有一個人敢因此而小看他。

此人在緬甸南方駐紮着數千鋭軍隊,都是極其悍勇之徒,聽説這些軍隊之中,還有數百紅夷。

對於這些紅夷,暹羅國可是很有着幾分瞭解,當年緬甸的東籲王朝偏居一隅之時,據説正是從一個叫做葡萄牙的紅夷那裏借來兵,一舉挫敗了緬甸其他競爭者,奠定了他們如今在緬甸的地位。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