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縱橫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半晌之後,才聽得這個瞎眼老頭緩緩的説道“周昌,你覺得偽明的這個盟約究竟意味着什麼。”直到這時,人們才能發現,原來那個老者的後面居然赫然站着一個人兒,瞧他的模樣,一身長袍,風度翩翩,分明是一個頗有學識的人物。如果再細細看去,還會發現他與莊親王府,那個長篇大論的幕僚長得極為相似。

此刻,一定要説有什麼不同的話,便是缺了在莊親王府中的那份儒雅風度,只見他靜靜的站於洪承疇的身後,連大氣也不敢一口,如果不是洪承疇親自説話,人們還真難知道,這個房間裏居然還有着這麼一號人物。

不過,這個人還是相當倨傲的,一旦開口,便顯示出了一份非凡的自信,語氣之中對曾經代表漢人江山的大明沒有絲毫的敬意,在那裏滿是不屑的説道“永曆小兒,實在無能,難道他以為拉攏了幾個西南小國,便能偏居一隅,安享富貴不成。如此不思進取之人,眾人還指望他能夠力挽狂瀾,救此天傾,真真可笑。經略大人其實完全不用為此擔心,只需遏制住明軍的攻勢,則其兵自亂,到時候我們乘亂而下,偽明定可一鼓而破。”洋洋灑灑一番話甩出來,他自認為點中了要害,定能打動人心,就算是經略五省的洪承疇也不例外。

可惜,洪承疇搖了搖頭,眼中出一絲失望,他以為莊親王推薦的這個年輕人多少會有一些見識,結果比他人強不了多少。如果一定要説他有什麼特別強的,便是他能在讀懂八旗勳貴心思後,洋洋灑灑的説出一番道理出來。何況他洪承疇雖歸降於滿清,但好歹曾是明朝的重臣,對大明多多少少還有着一份情,聽見周昌的語氣,眉頭已經是不由自主的皺了起來,輕聲説道“罷了,罷了,下去”周昌已經聽出洪承疇語氣之中的不耐,也是眉頭微蹙,退了下去。

等到他走出之後,洪承疇又陷入沉思之中,他在北京城裏曾經看見過的那份“坤輿萬國全圖”不斷的浮現在腦海裏。

雖然他從沒有聽説過大航海時代,更沒有見識後世繽紛複雜的國際局勢,可是從南明的一樁樁舉動中,他還是嗅到了一絲異樣的味道,然後如同順治一般,拿着一支筆,在畫布憑着記憶輕輕的一畫,將整個南洋勾進大明的勢力圈裏,然後扔下筆,大聲嘆道“好一個楚王,好一番風雲”説到這裏,他立即喚來文官員,寫了一份摺子,朝着北邊快馬遞去,然後打開窗户,朝着朦朦朧朧的遠處看去,雖然他雙目成疾,早已沒法看得清遠方,但他卻下意識的覺到,天要變了。

天是否變了,周昌並不知道,不過他知道,十年寒窗絕對不是為了自娛自樂,而是有朝一能夠貨於帝王之家。

在莊親王的跟前,他可以擺出一副飄逸清高的模樣,展現出儒雅非常的氣度,但絕不代表着他不渴望獲得富貴榮華,不想衣錦還鄉,光耀門楣。

可是,此刻周昌,雖然還是那個周昌,此刻的他揮舞摺扇的時候,還是那樣的瀟灑,不過,他的心卻亂了。洪承疇的府,他並沒有獲得對方的賞識,甚至連挑撥離間這樣的大計都還沒來得及説得出口,對方便揮揮手,讓他下去。

若是碰別人,揮揮手讓他離開,也無不可,可是那個人是洪承疇,是漢之中的典範,是將來的乾隆皇帝要親批於二臣傳中的人物,所以,他的淡漠絕對大有問題。

此刻的周昌面前也擺着一份世界地圖,但見面線條劣,繪畫潦草,甚至於在紙一抹,還能抹出大量的墨跡出來,本就是剛剛才畫去的。

如果有人還能看得更加仔細一點,恐怕還會發現,清朝的地盤明顯偏大,幾乎佔了大半個地球,而大明、暹羅、緬甸等控制的地盤也是格外的異樣,實在難以同真實的情況對照起來。

此時,若是有一個西方的製圖師站在這裏,一定會萬分訝異的問道“你真的確認這是世界地圖嗎?”不過,是不是真的世界地圖,對於周昌來説已經不要緊了,他的腦海裏漸漸的理出一絲線條,然後線條變得越來越清晰,繼而編織出一副異常絢爛的圖畫。

在這幅圖畫裏,張儀和蘇秦風采翩翩的穿行於諸國之間,用他們的三寸不爛之舌,逞兵戈之利,隻言片語之間,便讓諸國形勢風雲變幻。

當這幅畫最終成型的時候,周昌覺到,他已經知道洪承疇在想着什麼了,不自的拍案稱奇,大聲嘆道“好一個合縱、連橫”清兵在雲南的時候,曾經給緬甸王寫過一份恐嚇信,言辭烈的威脅到,如果不把永曆出來,就滅了他的緬甸國。如今想起來,這份恐嚇信可能適得其反,特別是在明軍全殲清兵雲貴主力之後,不僅沒有嚇到緬甸王,反而把緬甸國徹底的向了明軍那一邊。

至於暹羅,當年元軍入侵大理的陰影還歷歷在目,對於清兵也是極為害怕的,誰也不敢保證清兵滅了大明之後,不會接下來繼續滅亡他們。

老撾極可能也是抱着一樣的念想。

這麼一羣國家,原本相互敵視,輕易聯合不到一起去,即使清兵發動灼灼人的攻勢,真的併了某個國家,這些傢伙也會死不悔改。

可是,在大明的一番手腕下,這些國家就這麼糾集在了一起,雖然現在還沒有做出什麼事情,但是難保將來不會對清廷產生什麼危害。

如此手段,他隱隱的想起了一個詞語,合縱。

既然有合縱,自然會有連橫,他的目光迅速的朝着安南看了過去,然後淡淡笑了起來。

想通此節,周昌再不猶豫,打馬朝着北京直奔而去。挑撥之事,他已經佈置開來,自有下人去執行,用不着他時時盯着,倒是這個發現應當極早彙報,如此方能博得主子歡喜。

可是,當他來到北京,還沒來得及開口説出心中所想,便被莊親王拉去看紅夷進行火器表演,還説要給他入個旗籍,當他們滿人的奴才。

他聞言微微一喜,當即便泣的表示要為滿清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不過,接下來的紅夷火器表演卻震得他思維陷入停頓之中。

倏然間發現,他似乎有點跟不這個時代,他不知道究竟是世界變了,而是他的認識本就是錯誤的,那些從古老典籍中獲取的知識似乎顯得越來越不夠用。

足不出屋而知天下事,他曾經自信滿滿的如此自詡。

但是,僅僅只是一個荷蘭使團的到來,便把他的這種自信打得支離破碎。

初時,他以為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蠻夷,仰慕天朝國,不遠萬里前來朝拜。於是,心中異常自得,因為他也即將被容納到這個天朝國的統治階層之中,當然,用他自己的話來説,是學而優則仕。

當紅夷們的火炮不停的在耳邊炸響時,他很想説,異巧,何足道哉。”可是,他默然了。

此時,倒是那些八旗士兵顯得從容許多,鳥槍鳥炮,他們見得多了,不過是紅夷的炮更猛,槍更好。

可是,縱然再好又能如何,明朝的火器不多嗎,三眼銃,鳥槍,紅夷大炮,不一而足,但是在滿清騎的打擊下,土崩瓦解,不堪一擊。

倒是順治微微笑着,對八旗的表現很是滿意。

不過,真正打擊周昌的是紅夷帶來的那幅地圖,在那幅地圖,清朝的江山居然是如此的小,可這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這些紅夷在整個南洋寫下了一個大字“明”周昌的心在微微的顫抖,洪承疇能夠有這般見識,也就算了,沒想到一羣茹飲血的紅夷竟然也能看出這一點。

然後,在這種顫抖中,他聽見紅夷使者説道“皇帝陛下可願意看到偽明有這麼一天。”明末之帝國時代第十一章縱橫三正文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