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我跟郭茂宸,今生朋友,來世冤家。”張學良説完,轉身就走。
張作霖大喝一聲:“你去哪?”
“我到前方去看看。”
“漢卿,漢卿!”吳俊升攔着他説:“咱們先商量商量。”知子莫若父,張作霖知道張學良頗得軍心,一到得前方,很可將被郭松齡脅從的部隊拉了回來。再説,變起肘腋,不叫自己的兒子上前方,又怎能叫他人去拚命?所以他又攔住吳俊升説:“讓他去。”等張學良一走,張作霖自己來調兵遣將——楊宇霆因為郭松齡指名要消除他,為了緩衝局面起見,徵得張作霖的同意,避往大連;同時打算着到關東軍方面活動。因此,張作霖不得不自己來發號施令。
可是,環顧北大營,將在哪裏,兵在何處?
“完了!完了!”六神無主的張作霖勉強定下心來,籌劃應變的措施,跟五姨太秘密商量,決定將能夠調動的現款兩百七十萬元,寄存於“滿鐵奉天公所”作為逃亡本的準備。
由於魏益三的計劃受阻,郭松齡倒戈的戰事,不得不由山海關開始,一路勢如破竹,首先被打垮的是張作相的第十五師;傷亡慘重,部隊長只剩下一個少校副營長。接着是韓麟、遊金純、湯玉麟的部隊,亦都不支,或退或降,俱告瓦解。
在政治方面,馮玉祥、孫傳芳分別通電響應,李景林亦有通電,聲明與奉天離關係,並將京奉運輸總司令,楊宇霆的親信常蔭槐,以及兵站司令張宣等人扣留。此外梁啓超的研究系,乘時投機;梁啓超的兒女親家林長民隨同郭松齡夫婦行動。策劃張作霖垮台以後的奉天政局。
不過,儘管張作霖坐困危城,已在作逃亡之計;張學良在秦皇島旅順一帶棲棲皇皇;熱河的闞朝璽亦有反奉的趨向,看來郭松齡的氣勢如虹。但奉軍中亦有冷眼旁觀的人,認為郭松齡能否成事、頗成疑問,因為他起兵倒戈的動機,值得懷疑,尤其是殺姜登選一事,強烈地顯示出,郭松齡只是氣量狹窄,志在報復私怨。
當十一月甘二,郭松齡在深州召集軍事會議時,恰好姜登選乘專車出關路過深州,即將到站,郭松齡的副官長馬之福。向郭松齡請示,要不要去
接?
馬之福的意思是,郭松齡去一接,姜登選自然要在灤州住一晚,就此加以軟。但郭松齡只是關照:“你代表我去請他下車住一晚,明天早晨我去看他。”等馬之福照實轉告,姜登選這樣答説:“不必了!我跟你們軍長瀋陽見吧!”姜登選不上鈎,馬之福只好硬攔了,
代站長,姜登選的專車,不準開行;同時馳報郭松齡,將姜登選硬請下車,安置在車站前面的一處民房之中。
至此姜登選才知不妙,一夜未曾閤眼;第二天一早寫了封信給郭松齡,要求會面;回信是一時無暇,容後再説。這樣軟了五天,姜登選被殺;事先有人勸郭不要殺他,而郭松齡不聽。因為第一、姜登選擠掉了他的安徽的地盤;第二、曾任黃興的參謀長的李書城多嘴,將姜登選所説的,第二次奉直戰爭時“在山海關沒有殺郭松齡,實在是他的運氣”的話,告訴了郭松齡。新仇加上舊恨,便不惜處決了在此役中完全無辜的舊
同袍。
就從這一天開始,局勢逐漸發生了變化,首先是張學良與郭松齡的籍顧問宇田與儀戰,經過
本方面的安排,在灤州接觸,試圖找出停戰的途徑。張學良要求先行停火,再商善後;而郭松齡提出的條件是:山東歸嶽維峻、直隸歸馮玉祥、熱河歸李景林,郭松齡本人回奉天,執掌東北軍政。彼此的距離,南轅北轍;張學良知道與郭松齡已無可再談,便由秦皇島轉赴旅順,偕同楊宇霆回瀋陽,決心與郭松齡以武力周旋到底。
其次是馮玉祥與李景林發生了矛盾。當郭松齡倒戈的通電一發表後,馮玉祥便加強了對北京的控制。馮玉祥一向厭惡“安福系”因此權傾一時的京畿衞戍司令鹿鍾麟,逮捕了安福系的要角曾雲需與姚震,同時派國民軍分別駐守車站及東民巷,以防要人避匿。
見此光景,段祺瑞大威脅,一面改組執政府,讓梁鴻志解職,改派許世英接任;一面派黃郭與許世英赴張家口向馮玉祥徵詢時局意見。結果馮玉祥發表“擁護執政,始終不渝”的通電;而段祺瑞則以改組執政府作為回報,一向擔任段馮之間橋樑的賈德耀,出任陸軍總長;由張作霖推薦的代理農商總長莫德惠請辭照準。
但馮玉祥卻希望他留任,更希望他留京。原來馮玉祥之跟郭松齡合作,多少有些投機質,他不以為郭松齡能順利成功;也不以為張作霖會,敗塗地,到得相持不下時,他可能會發生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想留住莫德惠,作一道他與張作霖之間的橋樑。
為此,馮玉祥特派他的掛名參謀長,清幫大字輩的張樹聲,向莫德惠致懇切挽留之意。莫德惠跟他的機要秘書’王冠吾商量,認為張作霖對郭松齡倒戈,李景林的離,所受的刺
甚大,此時最需要的是
神上的支持,莫德惠回東北以示與張作霖共患難,對他是一種極大的鼓舞。不過對馮玉祥不必表示得太明顯,不妨虛與委蛇。此外,王冠吾安排莫德惠與段祺瑞作了一次秘密的會晤,段祺瑞保證,除非郭松齡能徹底控制關外的局勢,他不會發表他的東北職務。同時請莫德惠轉告張作霖,儘可能堅持,切勿輕言離開瀋陽。
不過,北京的治安,鹿鍾麟完全掌握;馮玉祥既然要留莫德惠就不會輕易讓他離開北京。所以想了一條“喧賓奪主”之計,由王冠吾帶着一班莫德惠的“班底”離京赴津;而莫德惠便化裝為“班底”之一,安然通過鹿鍾麟派在前門車站的便衣偵探的耳目。一到瀋陽,張作霖大欣
,特開帥府儀門
接,大張盛宴。
宴後密談,張作霖最關心的是李景林的態度,他希望李景林之通電聲明與東北離關係,只是權宜之計。基本上仍傾向奉天。為此,特派許蘭洲為密使,到天津活動。許蘭洲的行囊中,除了正金銀行的四十萬元支票以外,還有李景林老母的一封家書,告誡李景林善自為計,莫入歧途,希望能策動李景林來個“反倒戈”郭松齡如果後路有變,瀋陽方面再發動反攻,前後夾擊,形勢就大為不同了。
當然,李景林的態度重要,還不如本態度的重要。當所謂“奉變”初起時,張作霖便找他的
籍顧問問計。張作霖的
本顧問有好幾個,但最親密的是,由
本陸軍參謀本部推薦的,前關東軍高級參謀松井七夫;他的哥哥便是
本陸軍“少壯派”要角之一的松井石
。在張作霖準備逃亡時,松井七夫將五姨太及張作霖的年幼子女,都接到他家裏去住,同時建議張作霖分兩條路線求援於
本,一條是外
路線,活動
本駐奉天總領事吉田茂,致電外相幣原喜重郎要求支持張作霖,結果是加藤內閣決議,對郭松齡發出警告,不得損害
本在東三省的利益。這個警告,便成了
本在華外
、軍事、經濟各方面駐在人員,處理“奉變”的行動綱領。
另一條自然是軍事路線,除了由松井七夫直接致電參謀本部要求出兵干預以外,最重要的活動對象是“關東廳長官”兒玉,及關東軍司令官白川。不過,本軍方初期對張作霖的軍事支持,並不積極,只是由關東軍指派駐遼陽的第三十九聯隊所屬的一個大隊與一個工兵中隊,進駐瀋陽;以及關東廳增派“巡查”一百餘名,擔當瀋陽城內城外的警備而已。
十二月四這一天,對郭松齡、張作霖來説,都是個大
子,郭軍前鋒佔領了出關第一要地的錦州;而就在
本閣議對郭松齡提出警告的這一天,據説關東軍司令白川到了錦州,以
軍不干涉郭軍行動為
換條件,要求郭松齡承認張作霖與
本所訂的各種條約:郭松齡表示不能接受,白川拂袖而去。
又據説:郭松齡到達錦州後,熱河都統闞朝璽曾派他的參謀長邱天培來談合作,闞朝璽的條件是,保全張作相吉林督軍的地位;闞朝璽自行進攻黑龍江,取吳俊升而代之;奉天則歸郭松齡。可想而知的,郭松齡必然拒絕。
這些“據説”都來自郭松齡方面。事實上內外形勢都已轉變為對張作霖有利。在內,馮玉祥與郭松齡的密約,在河南的國民軍並不知道;當然也不會知道直隸、熱河的地盤已劃歸李景林這一協議,所以國民二軍、三軍的鄧寶珊與徐永昌兩部,仍着着向李景林的防區進;同時馮玉祥派張之江率領三旅之眾在豐台待命。準備支援郭松齡的計劃,亦被李景林誤會為將與鄧徐兩軍,合擊會師。這一年多來,李景林飽受國民軍的莊迫,至此認為忍無可忍,決心與國民軍見個高下,重金禮聘德國軍事顧問,在北倉一帶,秘密構築有電網與地雷的新式防禦工事。
這一下,當然導致了李郭關係的本變化,由“中立親郭”轉而為“拒馮遠郭”;十二月二
發表了表明立場的通電。
他的立場是“職司守土、保衞地方,此役倘有對於直隸擾害秩序、破壞和平者,惟有率我健兒、捍我疆土,人不侵我,我不侵人。”明明白白地表示,直隸是他的地盤,不容許國民軍侵入。當然,他作此強硬的表示,須有所恃,首先想到的是張宗昌,論公,直魯齒相依,是一起磕過頭的弟兄,所以“直魯聯軍”的新番號,很快地出現了。
十二月三,李景林所部與國民二軍鄧寶珊部,在直隸大城進行了歷時一個半小時的偵防戰,正式開火決裂,接下來便是第二天李景林發表痛低馮玉祥的通電。同時李景林對郭松齡亦採取了行動,一面釋放郭松齡
給他看管的奉軍將領高維嶽等人;一方面隔斷了馮玉祥與郭松齡之間的通路。
這對郭松齡還不是太大的打擊;打擊最重的是,關東軍司令白川向奉、郭雙方提出書面警告,表示兩軍行動如果擾亂到南滿鐵路兩旁的附屬地帶,及軍守備區時,關東軍職責所在,必要時將採取武裝行動。換句話説,郭松齡的部隊,不準越過南北向的南滿路及西東向的京奉路之
叉點的“老道口”這個
叉點在瀋陽以西;倘不能逾此點而東,即無法到達瀋陽,無異為張作霖加上了最後的一道保障。
郭松齡當然要提出涉。由他的駐京的胞弟郭大鳴轉託黃膺白,向
本駐華公使芳澤謙吉嚴重抗議,理由是過去奉軍入關,都是暢通無阻;即就眼前而論,南滿路向亦正在運吉、黑兩省的奉軍南下支援,何得獨獨限制郭軍?這樣説法,理直氣壯;芳澤表示,果真郭松齡能打過遼河,乘勝往瀋陽追擊,應該沒有問題。
問題是郭松齡能不能打過遼河?張學良集結殘部,在錦州拒郭的一戰,打得並不好,只靠率部退過大淩河時,破壞了鐵橋,暫時阻遏了攻勢,未來情況如何,頗為難説。因此張作霖特地於十二月八,在瀋陽召開軍事會議,檢討局勢。
通盤檢討下來,仍舊大有可為:第一、有關東軍幫忙;第二、李景林態度轉變,尤其是李景林與國民軍已經開火,如果直魯聯軍能夠擊敗國民軍,必然揮師山海關,自郭軍後路逆擊,郭松齡有天大的本事,亦難逃束手就擒的命運;第三、郭軍倉猝出關,冬天的裝備不夠,北國冰封,天氣嚴寒,大大影響了郭軍的戰鬥力及士氣;第四、京奉路的鐵軌,破壞得很厲害,郭軍工兵團,修一段走一段,進展很慢,最狠的一着是,張學良接受了他的好友,也是英文老師,任職京奉路局的英國人愛爾頓的建議,將沿線水槽完全破壞,火車行駛全靠水火相濟,缺水跟缺煤同樣動彈不得;拉民亻夫挑水,費時費事,自然限制了部隊的行動;第五、吳俊升的騎兵,雖以中東路的俄國人,間接響應郭松齡,拒絕載運,但已入吉林然挑南,正越過科爾沁大草原,兼程南下“黑龍江馬隊”自乾隆年間的海蘭察,一直到清末的僧格林沁,赫赫有名,這支生力軍一到,可使戰局改觀。
但最重要的一點是,張學良個人的號召。郭松齡回師出關,是打的張學良的旗號,而正面抗拒的正是張學良本人。這一來郭松齡便變成師出無名了。而旦,張學良馭下有恩;郭軍將士,愈近老家,便愈覺得自己的行為合不合中國軍隊傳統中所強調的“忠義”二字?因此張學良在前線喊話的效果很大,郭部團長以上的軍官幾乎個個在軍用電話中,與張學良訴道衷曲。只要時機一到,楚霸王四面楚歌、兵敗孩下的故事,立即可以出現在郭松齡的身上。
因此,在這一次軍事會議中檢討下來,重新鼓舞了奉軍的信心,決定整兵再戰,全部兵力計有張作相所部兩萬八千;遊金純軍八千;湯玉麟四千;張學良的總預備一萬,合計五萬人。主要裝備有野炮一百門。作戰方針是堅守遼河,以待局勢的變化。張學良除在遼河左岸,築了一道一英里長的戰壕以外,另外修築了一條接連京奉路的輕便軌道;他的司令部就設在裝甲火車中。
在內外各種因素牽制之下,郭松齡竟有些舉棋不定了。本來他的左翼已佔領了營口,如果由張作霖的老家海城北上,經遼陽,柑瀋陽之背,出這一支奇兵,以張作霖的後防空虛必然震動,可以導致其崩潰。但郭松齡顧到,第一、路程較遠;第二、這條進攻路線正沿着南滿鐵路,可與關東軍發生衝突——他新請到的秘書長梁啓超的兒女親家林長民,可能提出與關東軍衝突,十分不智,主張循外路線,取得
本諒解的建議,因而在軍事上,失去了制先的機會。
見此光景,反而促成了本軍方見機而作,準備打落水狗的計劃。其時瀋陽人心浮動,老百姓紛紛避難,西關的火車站中,擠滿了老弱婦孺,張作霖每天開會,除了大罵“郭鬼子”、“小六子”以外,束手無策。於是在遼陽的關東軍進駐瀋陽,派出部隊在瀋陽八個城門口站崗,代為維持秩序。
這樣到了十二月十五,
本方面有了新的行動,一方面在朝鮮
軍有一部分渡鴨綠江,向奉天移動;另一方面,關東軍司令白川,派了一個叫安河內的中佐,向郭松齡的外
代表齊世英,提出了第二次警告,南滿鐵路兩側二十華里,亦即十二公里以內,兩軍不得
戰。
這是不平等條約上所規定的,軍從來沒有執行過;一旦執行,對郭松齡構成了嚴重的抵制,因為自南而北的公路,是與南滿路平行的。郭松齡無法利用這條公路就什麼也談不上了。
但郭松齡仍舊相信芳澤謙吉的話是有效的,只要奉軍一垮“乘勝追擊”通過南滿路不成問題。事實上,他亦只有這條路好走,因此,集中五萬兵力,野炮二百四十門、迫擊炮一百五十門、重機槍一百五十,沿京奉線由溝幫子、大虎山一直開到巨
河西岸的新民屯,與張學良指揮的守軍,隔河對峙——這一仗打起來,是一場其硬無比的殲滅戰。
不過,這只是郭松齡的想法,他的部下並不同心。其時他的部隊中,已傳了一句口號:“吃老張家的飯,不打老張家。”同時郭部高級將領,鄒作華、高紀毅、張振鷺、劉偉、範浦江等人,在新民屯透過奉天總領事古田茂所派的代表,與張學良取得了聯繫;甚至還利用
本的通訊設備,將郭松齡的部署通知了張學良。
在戰線上,郭軍高級將領,自亦有很“實惠”的支援行動,最明白的一個現象,由河面打過來的炮彈,落地不爆炸;當然是指揮炮兵的鄒作華動了手腳,將炮彈的引信秘密拆除,或者把螺絲鬆開,引信與炮彈的接觸不良,自然無法引爆。
話雖如此,張學良還是一步也不敢放鬆,連官長都抬了機關槍上前線。其時巨河已經結冰,怕郭軍履冰而過,直撲十里以外的瀋陽,所以士兵除白天作戰以外,晚上還有一個任務便是用鐵鏟鑿冰,使河面的堅冰,不至連成一片;瀋陽城內每家皆備的鐵鏟,一齊都被徵用。
這樣到了十二月甘一,吳俊升所派援兵的先頭部隊,騎兵四團由騎兵第七旅旅長王永清率領,星夜急馳長驅南下,側擊東西對峙的郭松齡,而且目標對準新民西南的白旗堡,打算截斷郭松齡的歸路。
這就到了郭松齡唱“霸王別姬”的時候了。二十二晚上,他在一家糧店召開軍事會議,表示將親上前線督戰,作背城借一之計。出席的高級將領,個個面現疲憊之
,有的瞠目不語;有的索
低下頭去,彷彿倦極入夢。見此光景,郭松齡長嘆一聲,宣佈散會。壁上的掛鐘,嘡嘡地打了十二下,又是新的一天開始了。
會後郭松齡接到密報,他的部下由參謀長陳在新出面,代表鄒作華、高紀毅等人,正式經過新民本領事分館向奉天接洽投降,提出的條件是:第一、赦免郭松齡;第二、保護投降者的生命財產。新民分館通知了總領事吉田茂,他親自向張作霖接頭,得到的答覆是:第二條接受;第一條拒絕。理由是奉軍的將領反對。
郭松齡發覺已為部下出賣,就只能私下逃亡了。新民是七路會的要衝,正東,越巨
河經張學良司令部所在地的興隆店,而達瀋陽;這條路郭松齡想走而走不通,自然不必再談。東南也是越巨
河,經大民屯至遼陽,亦無從考慮;西南到白旗堡,變成自投羅網。他唯一能走一條路是沿着巨
河西岸往南,希望能與佔領營口的部隊會合,
命可以保住一半。
依照郭松齡的意思,打算騎馬逃走,但韓淑秀不會騎馬,他又不忍拋棄夫婦兼“同志”雙重身分的結髮之。倉猝間只好
來一輛大車,連同林長民、饒漢祥,一起在凌晨二時,於大雪紛飛中,匆匆上路。
這時,軍用電話中傳來天津的消息:十二月十八,張之江下令總攻擊,與李景林的部隊,
戰了三天三夜;張之江大概讀過唐書,知道“雪夜入蔡州”的故事,命令士兵反穿老羊皮襖,利用雪
作掩護匍匐前進,竟能穿過對方防禦工事的鐵網,一直衝到敵軍陣地前,猝然發動攻擊,李軍大敗。十二月甘二
李景林退入天津租界;部隊則往德州方向撤退。
天津局勢的變化,如果早幾天發生,作為郭松齡盟友的馮玉祥佔了上風,或許在聲勢上,能對郭軍產生呼應支援的作用;同時留守山海關,防阻李景林,對郭松齡最忠心的魏益三,亦可進兵支援,但此刻對郭松齡來説,竟似諷刺他的兵敗如山倒了。
十二月二十三,在大風雪中走了一天,入夜到了遼中縣屬的老達房地方,得到警報,外號“天下好”的王永清,已率領騎兵追趕下來了。郭松齡雖有衞隊,但都是些年輕魁梧,雖有訓練、卻無戰鬥經驗的新兵,決難抵擋。事急之際,只有先覓地躲藏,等王永清衝過去之後,再思
身之計。
於是找到一家富農家的地窖,郭松齡夫婦與饒漢樣錯縮在裏面;林長民不願“入地”仍舊住在大車裏面。將近夜午,人馬喧闐;王永清的部隊到了,他可能已獲得情報,下令搜索。林長民急急下車逃命,卻為彈所擊斃;郭松齡夫婦被捕;饒漢祥卻比林長民來得幸運。奉軍看是個窩窩囊囊的老頭子,一身又髒又臭,還長了一頭的癬,當時就把他放掉了。
郭松齡夫婦被解到老達房西北的白旗堡。作為張作霖討逆軍總司令吳俊升;吳部的第十七師師長萬麟;以及王永清的直屬長官第十四師師長穆
,都已趕到白旗堡;對於如何處置郭松齡當然要向張作霖請示。
吳俊升接通了瀋陽的電話;張作霖説道:“把他押回來!我倒要問問他,為什麼造反?”放下電話,吳俊升沉不語;萬福麟問知結果後,主張遵令辦事,將郭松齡移
給張學良,可是吳俊升不同意。
“郭鬼子一見了漢卿,就死不掉啦!不能留着他。”吳俊升作此決定當然知道楊宇霆會支持他,張作霖怪罪下來,有楊宇霆在,不必擔心。不過,雖説不能留着他,還是留了半天;將郭松齡雙手釘在大車車廂上、遊街示眾,讓所有的奉軍看看造反者的下場,頗有明朝末年處置失律叛逆之將“傳首九邊”以勵軍心的味道。
張學良得知郭松齡夫婦遊街以後槍決的消息,對吳俊升頗致不滿;但張作霖卻認為處置明快,着實可嘉。至於投降的郭軍高級將領,由新民本領事分館護送到瀋陽以後,楊宇霆主張從嚴處置,為首者一律槍決。但張作霖左右手之一的張作相不以為然。
“郭鬼子鬧出這麼大的亂子,也是有原因的。我們不能不先自己反省一下,自己也有錯處。現在郭鬼子已經槍斃了,其他的人就不必羅織在內。如果一開殺戒,都是東北子弟,我們要結多少冤家?”他提出建議:“善後工作,不妨給漢卿,讓他從寬處理吧!”事實上,張學良早就由興隆店渡河,在新民作了寬大的處置;一併且收容了在錦州、綏中等處的殘部。除了在山海關的炮兵第二旅魏益三所部,改投了馮玉祥以外,第三、四軍團的實力,並沒有受到重大的傷害。
善後工作告一段落,張學良才回到瀋陽。這場大禍都是他用人不當闖出來的,料想他父親不會輕易饒他;所以大家商量好,由他的父執張作相、吳俊升陪着他去請罪,一見了面,自然是雙膝着地、長跪不起。
張作霖一半是氣憤,一半也是做作,拔出手槍、連哭帶罵:“你這小子,結匪類,閣下滔天大禍,要你老子的命不説,害苦了弟兄,害苦了東三省的老百姓。不虧你老子還有幾位過命的老弟兄幫着,咱們早就死在郭鬼子手裏了。今天我不斃了你這小子,對不起老弟兄,對不起東三省的老百姓。”説完唏哩譁拉地拉手槍的保險閂。
唱這出“轅門斬子”作陪配角的張作相、吳俊升,趕緊跪下來為張學良求情“大帥饒了他吧!不然咱們不敢起來。”
“罷!罷!”張作霖扔下手槍去攙扶兩位老弟兄“看兩位大爺的面子,暫且饒你的小命。從今以後,不准你再胡鬧”郭松齡的職務改由韓麟繼任,他亦照郭松齡一樣,綜理三、四兩軍的軍務。張學良暫且韜光養晦、嘯傲煙霞——在郭松齡倒戈那段期間,張學良心力
瘁,一天睡不到兩三小時,不能不靠鴉片來支持,就此
上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