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蒼山洱海閒看風景帝王公子義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洱海又有“葉榆水”、“西洱河”、“昆彌川”等稱謂,由於其外形如耳得名。

此時,洱海之邊,有兩騎策馬並行。

只見其中一人突然勒馬停住,眼望點蒼山古樹參天,雲霧繚繞,卻是長聲一嘆。

另一人見狀,卻緩緩停住馬,向那人道:“陛下何故嘆息?”但見先前那人白衣盤錦,氣勢迫人,卻是大理國國主段思廉。他身畔馬上之人,自然便是令千秋了。

段思廉見令千秋發問,便道:“令公子,我昨不是和你説好?今後公子只稱呼我為段兄便是。”——他在令千秋面前,居然將國禮完全拋開,非但不自稱為“朕”竟然更稱兄道弟起來。

令千秋道:“陛下貴為一國之君,於我大宋毗鄰,千秋不過是宋國子民,禮數卻不可失。”段思廉聞言道:“虛禮不過為俗人而設,豈可約束公子此等人物?”令千秋笑道:“陛下當真是抬舉令某了。千秋不過是俗之又俗的一個大俗人,只因自幼頑劣,因此便被家父嚴加管教,禮數上雖然比不得我家中那幾位兄弟,但也不是不知進退之人。”段思廉望着他搖了搖頭,道:“看來公子當真是瞧不起段某…也罷…我大理不過是邊陲小國,自然入不得公子之法眼。”令千秋忙道:“陛下這卻是誤會了。令某前剛入大理,便承陛下親自接,已是不勝惶恐。更兼陛下以國禮大宴相待,心中早已不盡,又怎會對貴國有所輕視?這才是冤枉於我!”段思廉聞言笑道:“如此最好!”他當下又道:“公子一路行來,可略曾見到我大理國中之風土景?”令千秋道:“豈止是略見,簡直是歎為觀止。貴國四季如,鮮花似錦,處處都是美景。尤其是適才道路兩旁的山茶和杜鵑,花團錦簇,綿延百里…當真是令在下耳目一新!”——原來雲南一帶素以山茶花名揚天下,廣有盛名,早在隋朝之前便已多為栽培。大理國中的山茶,花大豔,最多的一株竟能盛開萬朵,白的欺霜賽雪,紅的如火如荼。除此之外,國中之杜鵑花亦是栽培極廣,僅傳世者便有二百多種,無論是點蒼山甚或是玉龍雪山,均可見到漫山遍野,萬紫千紅的杜鵑花盛開。因此令千秋這一番言語倒不是憑空捏造。

段思廉笑着點了點頭,道:“我天南一帶,卻有八大名花,公子可曾聽説?”令千秋道:“令某倒也略有耳聞。這八大名花之中,以山茶為首,杜鵑為次,其餘六種便分別是玉蘭、百合、蘭花、報、龍膽和綠絨蒿了。”段思廉聞言大喜,道:“令公子果然博聞強記,段某佩服。”他見此處離點蒼山不遠,只要一抬頭便可見到翠竹滿山,飛瀑散花,更兼遙遙望見山頂之處的皚皚白雪,便指着遠處向令千秋道:“令公子可見到那蒼山之雪不曾?”令千秋向他手指之方向望去,果見遠處銀妝素裹,雄偉壯麗,不由得讚歎道:“人説大理有‘風花雪月’四大奇景。這山之上仍是蒼翠滴,而峯巔卻已縈雲載雪…中原之地實是難見。”段思廉原本一直含笑望着他,此時忽道:“這蒼山積雪,終年不化,卻能照盡蒼茫萬物,紅塵百態…”令千秋見他突發慨,不覺心中暗奇,當下道:“陛下此言,卻似另有他意?”段思廉笑道:“我不過是想到了一些前塵舊事…”他聽令千秋仍是稱呼自己為“陛下”便道:“公子為何還是要以‘陛下’相稱…”話未説完,似已想到一事,登時面道:“令公子,段某有一不情之請,未知公子可否答應?”令千秋道:“陛下請説。”段思廉微一皺眉,道:“又是‘陛下’…段某一向仰慕乾坤堂令總堂主之風範,只是他老人家一向雲蹤霧跡,難以得見…不想今令公子蒞臨天南,實是無上之光。今你我二人有幸至此蒼山腳下共遊,真乃三生有幸之事…”他頓了頓,又道:“《世説新語》上説‘山公與嵇、阮一面,契若金蘭’…你我二人一見如故,不如便對此蒼山玉雪,義結金蘭如何?”令千秋聞言,卻笑道:“承蒙陛下不棄,對在下青眼有加。令某不過是一介布衣而已,實不敢辱沒龍顏。”段思廉聞言,不由得滿臉皆是失望之:“公子當真是瞧我不起…我大理段氏雖於早年間融入白蠻一族,但先前卻也曾是中原武林世家…想不到啊想不到,傳到今,竟然反而受中原人士之鄙薄…”令千秋見他滿臉沮喪,哪裏還像個一國之君的樣子,心中卻不免暗暗發笑。他初見段思廉之時,見其人一派凜然不可侵犯之氣勢,倒還像個皇帝,哪知此時竟會因自己婉拒結拜之事而失望至此,倒也甚為動。

他心中明知段思廉乃是因乾坤堂而看重自己,因此才會婉拒此事。不料段思廉此時又道:“令公子,既然你不肯和段某結拜,那麼段某另有一事相求,還望公子一定答應。”令千秋先前拒絕結拜,心中不免對段思廉稍存歉疚之意,此時卻聽他説另有一事相求,心道這大理國皇帝還真是沒什麼架子,不好再行推卻,當下便道:“陛下但有所命,在只要在下能夠辦到,定然無不依從。”卻見段思廉微微笑道:“此事卻是不難,而且乃是一樁美事。”令千秋聞言一怔,心中卻隱隱覺得不妙,卻聽段思廉道:“段某先前曾派本國官員前赴中原一行,得知公子尚未婚配。實不相瞞,段某雖為一國之君,但卻一向修佛,後宮空虛已久,膝下亦唯有一子一女…”令千秋聽到此處,腦中不由得“轟”的一聲,暗道早知如此還不如方才答應他結拜之事。

果然聽段思廉接着道:“我那太子廉義,今年不過十歲…至於嘉儀公主,卻已年滿十八,尚未婚配。令公子乃中原武林羣龍之首,段某有意將小女嫁與公子,未知意下如何?”令千秋聽了這話,此刻心中當真是五味俱全,更加有些哭笑不得。他心中暗道,倘若再將此事推卻,實在是大傷段思廉之顏面、大理國之國體。但細想此事卻甚是荒唐,這堂堂一國之君,片刻之前還要和自己義結金蘭,片刻之後卻又趕着要將公主下嫁,令千秋自出生至今,卻是頭一遭遇到如此窘迫之事。

好在他自出江湖以來,也經歷過一些風,心道此事唯有“兩害相權取其輕”既然不能即刻撕破臉面,便只好暫且委曲求全,應下其中一樁了。

他心中剛生此念,便暗罵自己無恥,又暗歎段思廉厲害——想不到這大理國主竟不惜紆尊降貴至此…也算是用心至深了。

當下再也顧不得臉面,只得“厚顏無恥”道:“段兄何出此言?你方才還説要和小弟義結金蘭,怎麼突然之間又要將女兒嫁給我?這不是憑空讓小弟矮了一輩?此事萬萬不可!”段思廉聽他如此説,先是一怔,後又面,大笑道:“如此説來,公子是應允與段某結拜之事了?”令千秋見倘若此時反悔,自己立時便成了出爾反爾之徒,只得硬着頭皮道:“兄長但有所命,小弟無不樂從。”此言一出,段思廉更是正中下懷,他當下笑道:“好!賢弟既然應允,那我們二人便速回宮中,挑選吉良辰,焚香結盟!”二人當下策馬回到宮中,段思廉便命欽天監查閲皇曆。這欽天監主掌觀察天象,推算節氣,制定曆法,最後揀定了後便是吉

宮中諸人和朝中官員聽説皇上竟然要與人結拜,不由得又是驚訝又是好奇,但聽説令千秋便是天下第一堂“乾坤堂”總堂主之子,便又紛紛釋然。

——乾坤堂威名遠播,不止大理一國,便是西夏、契丹以及吐蕃諸部亦有不少人眾為之欽服。

轉眼便到了結拜之

原來這大理國中雖然也早就有義結金蘭只説,但儀式上卻與中原頗有不同。

中原之人結拜,往往備下烏牛白馬等三牲祭禮,再於神明或天地之前焚香禮拜,而大理國中因佛教盛行,因此在結拜之時,參拜的卻是佛門之中的“護法名王”阿育王,所有供奉之物,自然無非也是奇珍異果,香花名卉等素物。

段思廉和令千秋在一眾宮娥的引領之下,步入殿中,先換了“金蘭譜”後又在神像之前焚香八拜,飲過素酒,便是禮成。論年齡自然是段思廉要大得多,二人當下便以兄弟相稱。只聽段思廉一口一個賢弟,端的是親熱非常。

既已結拜,段思廉便又將皇后子女等人召至殿中,各人重新見禮不贅。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