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羽化二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從議事廳裏出來,跟在李世民身後的長孫無忌和侯君集二人都有些提不起神。關於如何趁機奪取博陵,二人私下裏準備了很多看上去方便可行的方案。可今天的議題剛剛開了個頭,便被劉弘基
面堵了回去。不但害得二人失去了一個絕佳的展示才華機會,而且給唐公留下了貪功、涼薄印象!真真是得不償失!
“二公子最近曾經招惹過弘基兄麼?怎地他今天處處都針對咱們!”長孫無忌一邊走,一邊憤憤不平地道。
“明明是個難得的好機會,被他一説,我們幾個都成了勢利小人。可成大事者豈能學宋襄公?眼下博陵六郡分明就是塊肥,即使咱們不動手,羅藝、竇建德等人也不會放過!到時候壯大的是人家,吃虧的肯定是咱們自己!”
“弘基兄本是個有遠見的,可就是太在乎人情,以致於因私而廢公!”侯君集的雙手緊握,關節處攥得發白“他和李將軍是朋友不假,但眼下是問鼎的關鍵時刻,多一分力量,就多一分把握!”
“也許是他有自己的考慮吧。父親曾經説過,弘基這個人小事上不聰明,大事上卻很少犯錯!”李世民倒不像兩個心腹那樣氣急敗壞,笑了笑,低聲回應。
“那要看大小怎麼來衡量!”長孫無忌聳聳肩膀,冷笑着點評。
“一葉障目,泰山亦不為大!”
“要是把私情看得比國事還重,未免南轅北轍!”侯君集的語鋒如刀,且帶着股酸酸的滋味。
“好了,好了,你們兩個也別發牢騷了。父親經歷的事情多,既然他肯接受弘基的意見,説明他們看到了咱們未曾看到的地方。多從對方的角度上想想,比咱們幾個私下詆譭他更有意義些!”李世民掃了兩位心腹一眼,笑着搖頭。
他也不贊同今天的結論,但他本能地保持了劉弘基個人的尊重。這倒不是因為他自己有個把柄被握在對方手裏。畢竟眼下河東李家舉義已成定局,謠言並非空來風。況且李家在河東準備了這麼長時間,朝廷方面不可能一點蛛絲馬跡都察覺不到。
“我總覺得二公子應該再去見一次唐公,詳細陳明利害。難免其被庸人所誤!”雖然自家主公已經發了話,侯君集依然不願意暫時放一放自己的觀點。
“二公子説得也對,唐公他們幾個閲歷多,想得也肯定比咱們深!”長孫無忌不像侯君集那樣固執,笑了笑,非常愉悦地接受了李世民的批評。
換個角度思考,也許得出的結論更為全面。這是李世民長時間以來一直在心腹當中提倡的觀點。長孫無忌試着把自己想象成劉弘基,低下頭苦苦思索了片刻後,忽然腳步一停,用力拍了一下自己的後頸。
一抹會心的微笑湧上了李世民的嘴角。
“怎麼樣,無忌,想到弘基為什麼堅持李家不立刻出兵河北的原因了麼?”
“我猜到一點,二公子果然高明!”長孫無忌臉上的笑容更為明顯,非常乾脆地回答。
“我也是剛剛猜到了些端倪。家父在看人方面遠強於我等,弘基兄果真是大事不糊塗!”李世民長出了一口氣,十分謙虛地説道。
只剩下侯君集一個不明所以,雙眉之間擰出了一個很大的川字。
“二公子和無忌兄在説什麼?我怎麼一點兒也聽不明白?難道事實不像我等先前所料麼?還是其中又出了什麼變故?”
“變故倒沒有,君集,你是個將材,但不適合猜這些彎彎繞!”李世民輕輕拍了拍侯君集的肩膀,笑着安。
“不過也不用沮喪,弘基兄的年齡是咱們的一倍還多。閲歷深了,看問題自然會更周詳一些!”
“就憑他今天那幾句話?”侯君集對劉弘基本來就不太服氣,被李世民這樣一説,肚子裏的醋意更濃。
“對,就憑他今天那幾句話!”李世民收起笑容,鄭重地回答。
“弘基兄這個人不願意惹事,你和無忌今後也不要主動招惹他。他在用兵方面未必如你等,但在待人方面,卻強出咱們太多!”見侯君集依舊滿臉茫然,李世民搖了搖頭,低聲命令:“無忌,你先説説吧,弘基今天到底哪點被父親大人看中了,以至於最後將其與幾位前輩一同留下議事!”
“我是胡亂猜測的,如果有誤,還請二公子和君集點撥!”長孫無忌略作沉,緩緩説道。
“請無忌兄賜教!”侯君集見李世民和長孫無忌二人説得鄭重,不得不將肚子裏的火先熄滅下,抬起胳膊,向長孫無忌做了個請的手勢。
“民間很多習俗,如喪葬、祭祀,與其説是為了讓已逝者在陰間過得更舒服,不如説是做給活人看的!”長孫無忌四下掃視了一圈,然後壓低了聲音。
“唐公爭奪天下,必須收天下有識者之心。所以弘基兄才有‘即便死去的人不懂得
,活着的人心裏也會有個判斷’之語。你我先前的考慮只顧忌到是否有利,而弘基兄的觀點卻在是否合情。打天下不是兒戲,在座中少不得有人要亡於半途。唐公今
如何待仲堅,在別人眼中就是今後會如何對待與李家有功者。人皆有私心,換了你我,會希望自己剛剛身死,老婆孩子便由着人算計麼?”
“這兩件事情豈能混為一談,他李仲堅又不是為了唐公而死的!”侯君集被問得心頭一堵,息了好一會兒,才低聲反駁。
“可在外人眼裏,他就是咱唐公府的旁支。兵敗身死也是受了李家的拖累啊!”長孫無忌點頭,目光瞬間變得無比深邃。無論劉弘基今天的作為是通過密計算,還是出於本心,對他來説都是非常重要的一課。‘有時候看似利益最大的解決方案並不是最恰當的方案’,以前修身時,對前輩的這句話還不是很理解。現在,長孫無忌深深地體會到了其中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