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往事3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生在皇室,我當然無法視權貴如浮雲,就如聖清的孝儀長公主所言:“生在皇家,一生一世必離不開權爭兩字。”我不相信有哪個皇族宗室會放棄權力,會不爭奪利益,即使通達如皇叔也沒有放棄聖烈大皇貴妃遺留的權力,也同樣與皇后爭鋒相對,他掌握着永寧王府的人脈、權勢,面對一心削弱世族權勢的父皇,我相信,他並沒有退讓一步,儘管他與父皇的關係融洽,對父皇更是忠誠不二,只是,這些都無法讓他捨棄他所守護的東西。
我到底要走哪一條路呢?我只是一個不受重視的皇子,元服禮並不隆重,所有的儀式在正午前就結束了,按照皇室的禮制,皇叔並沒有參加我的元服禮,為我束髮的是父輩最親長之人——父皇的兄長寧王。
這意味着皇叔不可能過繼我了,因為我已經不是“幼兒”其實,後來想想,沒有在元服禮前告訴皇叔答案,本來就表明了我的選擇——逍遙顯赫?還有比承襲睿王的爵位、權勢更方便的途徑嗎?寧王是太祖皇帝的長子,卻因為母系的原因備受冷落,只有在這些禮儀需要的場合才能看到他,也許是鬱鬱寡歡的關係,他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蒼老許多,我的元服禮由他監護,我明顯的失神自然被他察覺,因此,在儀式結束後,他並沒有離開,而我竟然沒有發現。
“三皇子,你在想什麼呢?”天漸晚,寧王終於開口詢問我,以致我嚇了一跳,連忙見禮。
寧王並不在意,重複了一遍問題,我卻無言以對。
“三皇子,你很幸運,有睿王保護你。”也許是察覺我的為難,寧王淡淡地一笑,嘆了一聲,隨即便站起來,準備離開,我恭送他到殿門前,他卻站住了,沒有急着出門,轉過身細細地打量我,我不解得很,只能
着他的目光微笑,半晌,他皺眉,搖頭道:“三皇子,你不是睿王!也是!”他自嘲地説了最兩個字,彷彿為自己的想法
到好笑。
“皇伯?”我瞪大了眼睛,寧王卻笑了,那是他當天唯一的笑容。
“你到底沒有夏家的血統…三皇子,睿王是獨一無二的,不是模仿就可以的!比如,我方才那句話,睿王聽了本不會動容,他只會很平淡地説,他本來就不是。”我
覺很無力,那些年,我的確在學皇叔的風度,卻總是不得要領,今天被寧王一語道破,我連惱羞成怒的心情都沒有,只覺得沮喪。
“三皇子,你是陽氏子孫,卻不是睿王的子嗣!”説完這句話,寧王就離開了,留下我呆呆地站在原地,無法動彈一下。
那天深夜,我用父皇給我隨時出入皇宮令牌叫開宮,直奔睿王府,連通報都沒有就闖進了皇叔的書房,他盤膝坐在榻上,正在打棋譜,我的闖入並沒有讓他驚訝,他依舊笑着讓我坐到身邊,揮手讓緊張的王府下人退下。
“這麼急做什麼?一身的汗!傷風怎麼好?”皇叔打量了我一番,立刻就是一陣數落,我着
氣,靠在他身上平息,心中卻覺得很舒服。
過了一會兒,我的呼平定下來,我才站起來,筆直地站在他面前,鄭重其事地説:“我要成為父皇那樣的人。”
“想好了?”皇叔屈起一隻手臂支着頭,靠在矮几上,另一隻手扶着撐起的腿,很温和地向我確認。
我用力點頭,目光緊緊地盯着他。
皇叔卻笑了,一把將我拉到身邊,輕敲我的頭:“這麼緊張做什麼?怕我失信?”
“不是的,皇叔!我…”
“好了,你先休息吧!今天還沒累夠?”他打斷我的話,揚聲喚人進來,送我到王府內的居所休息。
第二天,我醒來的時候,皇叔已經上過朝回到府裏了。
我被他的貼身內侍領到後堂,進到屋裏,我才發現,並不是只有皇叔在等我。
都是人,都是皇叔的心腹,我不止一次見他們——永寧王、晉國公與議政首臣蘇明。
“三皇子行過元服禮了,齊公、蘇相,你們不見禮?”皇叔坐在首位,用不滿地語氣提醒他們,卻讓我嚇了一跳。
“參見三皇子殿下。”他們參拜大禮,我無措地望着皇叔——皇子元服禮之後,王爵以下見之都以大禮參拜,以明君臣之分,我知道這一點,卻仍然在那一刻不知所措。
皇叔沒有開口的意思,只是微笑着看着我,我深了一口氣,上前扶住兩人的手臂,連聲道:“兩位大人快請起!”皇叔招呼我站到身邊,示意他們坐下,跟着開口就問:“蘇相,二皇子已經封二品王爵,三皇子的冊封如何?”蘇明眼中閃過驚詫,起身回答:“殿下,三皇子剛行元服禮,冊封王爵要等到明年,下官並未過問此事。”皇兄就是在行過元服禮的第二年才封王的,這本來也是循例而行。
皇叔搖頭:“沒這個規矩!本王當年不是元服禮當天就冊封為王爵了嗎?”
“殿下是特例!太祖皇帝的諸位皇子都是在元服之後一年才封王的。”永寧王出言反駁。
“當今皇上也是元服的當年就封王的。”皇叔笑着舉例“三皇子的冊封還是儘快進行得好。”永寧王一下子盯住我仔細打量,蘇明也是,倒是那個年紀不小地晉國公,呵呵一笑:“殿下,三皇子可不是嫡皇子。”
“嫡皇子?”皇叔輕輕地重複了一聲,笑得温柔“齊公,這與嫡皇子有關係嗎?”這是我記憶中,皇叔唯一一次表出對嫡皇子的嫌惡,不過,當時,我並沒有想到這點。
晉國公點頭:“殿下的眼光不錯!”説着讚許地看了我一眼。
皇叔轉頭看向我,温和的笑容中多了一分驕傲,讓我心頭一跳。
“齊公也有同?”皇叔笑了笑,便看向晉國公。
這一次,晉國公卻彷彿沒有聽見一般閉上了眼睛,永寧王與蘇明此時也收回了目光,也沒有説話,皇叔彷彿沒有發生這件事一樣,開始與他們商議國事,我站在一邊靜靜地聽着。
三個月後,我受封二品王爵,號裕,可以參加朝會議事了。
就在同一年,準確地説,就在我封王的當月,禮部有官員上書,請求將順淑皇后遷入太祖的皇陵,朝中譁然,當時是大朝會,我站在離皇叔有些遠的距離,絲毫看不到他的臉,可是,我鋭地
覺到皇叔已經怒髮衝冠了,這讓我下意識地動了一下,整個人都顫慄了。
父皇一言不發地收下那份奏章,跟着就問朝臣還有無上書,沒有人回答,父皇便退朝了。
所有人都匆匆離開,皇叔也離開大殿,我急走幾步,靠近他,卻只見到他一臉平靜的笑容,只是,他眼神很深遂,凝着我看不清的情緒,我不安地伸手,卻被他揮手擋開,一瞬間到的體温竟是不尋常的冰冷,我更加焦急,握住他的手,確信不是我的錯覺之後,我大叫:“來人!宣太醫!”
“胡説什麼!”皇叔皺眉,回手,罕見地斂起笑容“裕王,你失儀了!”我被他堵得説不出話來,心中卻急得上火,臉漲得通紅,皇叔見狀噗地笑了,拍着我的肩,笑道:“都是大人了,還這般輕率!”説完,攬着我的肩向外走。
沒走兩步,父皇的心腹內官就跑了過來,連聲道:“睿王殿下,您沒走真是太好了!皇上請您到御書房。”皇叔看了他一眼,拍了拍我的背,吩咐:“三皇子,你該去做功課了。”説完就隨那人前往御書房,我仍有學業要進行,可是,那天,我在回宮的路上改變了方向,繞過宮中的侍衞,我悄悄到御書房外等待皇叔。
不能説我有心窺視,在宮中,我還不敢做這種犯大忌的事情,畢竟,那裏是御書房,而且,鋭
軍早已將御書房圍起,我
本無法靠近,可是,我當時攀上了樹,也透過窗口,我將御書房裏的情形盡收眼中。
聽不到父皇與皇叔的對話,可是,就我看到的情形,我很慶幸,此刻面對皇叔的不是我。
據説,聖烈大皇貴妃的怒火無人敢領教,即使是太祖皇帝也不會在她震怒時出現,因為,她會遷怒身邊的每一個人,就如我出生時的那一次,父皇宮中的宮女、內侍盡受牽連,怡王妃身邊的宮女、內侍全部被杖斃,其他人被杖責兩百,錮福事堂,內藥堂所有管事被杖責兩百,連內宮執事都被鞭笞一百,除了這些受王妃牽連的,當時宮中還有不下百人無妄受責。
在我的記憶中,皇叔沒有動怒過,唯一勉強算得上的是那次杖斃欺辱我的宮人,可是,所有人都極為敬畏他,本沒人敢做可能惹怒他的事情,這一次,我總算有點明白了。
御書房裏一片狼籍,皇叔坐在書桌邊的地屏上,父皇蹲在他面前,急切地説着什麼,只是,皇叔的神冷若寒冰,一絲不屑的冷笑掛在
邊,父皇説了一會兒,似乎也急了,衝到書桌前,找了一氣,好不容易才在地上找到一幅黃綾與一支紫毫,提筆就要寫,卻被皇叔攔下,他説了些話,父皇就氣餒地扔下筆,衝着他吼了幾句。
我沒有勇氣再看下去,悄悄從原路返回寢宮,卻見永寧王正在等我。
“裕王殿下以後小心些,想放鬆也無不可,只是不要授人以柄才好!”永寧王提醒我,我點頭,方才我應該回寢宮接受王太傅的指導,並且領些功課。
“方才,臣對王太傅説臣請您去睿王府取些東西,以備下午講解兵書,讓他將功課留下即可。”永寧王從來都不虛套,直接説明情況,他在京中就負責教導皇子兵法,這個説辭也説得過去。
“三皇子方才去御書房了?”永寧王問得平靜,我卻是一驚,皺着眉看向他。
“方才臣也未走遠。”他淡淡地解釋“不過,有些事情,您不應該知道,請您慎重。”永寧王!夏家!我第一次到這兩個詞背後的份量。
第一代永寧王是太祖皇帝親口讚譽的“第一大將”元寧的半壁江山都是由那人打下,元寧的史書説“元寧立國,夏氏功居首位”這裏的“夏氏”既指聖烈大皇貴妃,也指夏氏一門——永寧王府夏家,聖烈大皇貴妃的尊貴是由隨太祖創業時立下的顯赫功勳支撐起的,夏家的元勳首位也是一刀一槍打下來的,作為太祖麾下最為顯赫的家門,在元寧立國的初期,幾乎所有官員都出自夏氏門中,元寧的軍資有三分之二靠夏家提供,南征期間,永寧王掌握着元寧所有鋭,直到他因病重返京,元寧的
鋭之師全在一人手,我可以想像那時夏家擁有怎麼樣的權威,但是,在父皇努力了這麼多年之後,在這位永寧王已經十年不統軍之後,我仍然
覺到了他的赫赫威勢,這不能不讓我戒備之心深重。
我只能點頭,明白自己的舉動本瞞不過他,這讓我心驚。
若是永寧王明白我方才的去向,皇叔會不知道嗎?
“三皇子知道,臣第一次看到殿下動怒是在什麼時候嗎?”永寧王忽然岔開了話題。
我有些茫然地搖頭,眼帶期待地看着他。
永寧王看了我一眼,很平靜地説:“是他第一次知道順淑皇后與大皇貴妃、太祖皇帝的事情的時候。”我的心再一次顫抖,這是一個忌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