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鋒芒驚瀾中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易州軍務是你在督理,你看着辦!只是犒勞的時候,可別忘了我們自己的軍隊。”永寧王笑説。
“是,王爺。”齊朗答應,隨即便離開永寧王的行轅。
就如齊朗所説的,紫蘇這時的確在想着如何讓這場衝突體面地結束,而且不能使古曼背棄盟約。這是一場打勝了也會輸的仗,紫蘇不想看到那種情況發生,因此,她不得不連與議政重臣商議,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完滿的解決方式。
在這段時間中,兩軍在易州對峙,並沒有任何大規模的戰鬥,只有一些零星的挑釁叫陣,成佑皇帝並未踏上至略的土地,他坐鎮在古曼邊鎮——鴻泉,冷淡有禮地接受了仁宣太后的照會,有分寸地表示出自己對至略擅自出兵的不滿,這也讓元寧朝廷相當愉悦——這表示,在初戰失利的情況,成佑皇帝已經開始重新考量盟約了。
因為成佑皇帝表達了這種和解的意願,仁宣太后也很大方地表示,由於北原的旱災,作為古曼的盟友,至略可以向古曼提供一些支援,但是,就在這時,一向與至略好的普蘭卻援引很早之前與古曼訂立的條約,以支援古曼為名,出兵至略,強行攻打連安、永昌兩港,這讓事態開始惡化,也讓成佑皇帝再次決心開戰。
“普蘭!”紫蘇氣急敗壞地扔下剛送抵的戰報,本以可以平息戰事,與古曼重結盟約,沒想半路上入一個普蘭。
“太后娘娘,不僅是連安、永昌一帶的海港受受侵,東部沿海也有普蘭的軍船巡曳,因為尚在警戒線外,守軍並未試探,不過,情況真的很嚴重。”謝清拾起奏章,從容地又補了一個壞消息。
發了一通火,最初的怒氣也就過去了,但是,隨即而來的卻是更深的恐懼與自責——也許從一開始就不該試探古曼的底限,不該給第三方有可趁之機,如果因此…
“太后娘娘,現在必須考慮的是,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鋭地察覺到紫蘇不安定的心神,謝清用最直接的問題拉回她的思緒——就算真的是錯了,她不必追悔,更何況,有些對錯是
本無法分清的。
紫蘇點頭,收報心緒,思考應對之策。
“易州有齊朗與永寧王在,絕對不會有問題,可是普蘭的海軍之強絕對不是我們可以抗衡的,若是西郡失守,軍心、民心,都會動搖。”謝清冷靜地分析,紫蘇只是聽着,漸漸理清了自己的思緒。
“當務之急是普蘭。”紫蘇低語,想到前幾康焓的一份奏章“隨陽,上次給你看的那份奏章,你還記得嗎?”謝清一愣,隨即想起來,不
又是一愣。
“‘非常事,當用非常法。’也許他説的有道理。”紫蘇慢慢地道出。
“普蘭擁有世上最強的海軍,連安同守率軍支撐了五天,已於前殉國,連安守軍只剩下不足百人,恐怕要支撐不住了!”尹朔惶恐地上奏,讓坐在御座之上的陽玄顥一驚,仁宣太后卻沒有回話,沉默地看着殿中表情各異的朝臣。
“尹相!戰況軍報本屬機密之事,你卻在朝堂上如此宣之於眾,難道你有什麼圖謀嗎?”沉默之中,陽玄顥忽然發作,讓朝臣全都一驚,尹朔也惶恐地跪下,發覺自己犯了大錯。
“陛下恕罪!臣驚惶之下,才會如此失態,請陛下恕罪!”
“尹相!”這一次回答他的是紫蘇“皇帝才九歲,都已經知道機密之事不可宣之於眾,您是顧命大臣,難道不清楚嗎?驚惶不是什麼理由!”
“自太祖皇帝以來,戰事從不在大朝會上討論,你身為議政首臣,不會連這點都不知道吧?”紫蘇冷冷地斥責,話鋒隨即一轉“既然你説了,也就不是什麼機密之事了,哀家不妨告訴眾卿,對於普蘭,哀家已經有了應對之策!而且,如果古曼以為普蘭攪進來了,他們就可以渾水摸魚,那麼,他們就一定會知道,他們錯得有多徹底!——不過,尹相,你也該知道下不為例!”説完這番話,紫蘇便放緩了語氣,問眾人“各位卿家還有別的事嗎?”回到中和殿,尹朔與謝清兩人都靜靜地站在階下,紫蘇也沉默着,摒退宮人之後看都不看他們一眼,也許更多的是不想看尹朔,這讓尹朔再次跪倒,誠惶誠恐地請罪“太后娘娘,臣罪該萬死!任憑娘娘處置!”
“你能死一萬次嗎?”手重重地拍在茶几上,紫蘇狠狠地怒斥他“就因為你説的那幾句話,有多少人會對哀家、對皇帝產生懷疑?如今,謠言恐怕已經滿天飛了!如果這幾天沒捷報傳來,整個民心也許都會動搖!皇帝年幼,哀家又是一介女,這樣的朝廷本就不容易讓民眾信服!——別説你死不了一萬次,就算你真的死了一萬,也贖不了你今
動搖人心的大罪!”
“臣…臣…”尹朔自然也明白自己錯得有多嚴重,一時也説不一句話來了。
“太后娘娘,尹相應該也是擔心會貽誤軍機,才如此做的,雖然有欠考慮,但是也不會有什麼惡意,請您以寬容之心原諒他這一次吧!再説,謠言止於智者,將情況説得危急一些,待捷報傳來,民眾的欣喜之情也會更加熱烈!對娘娘來説,這也是有益無害的!”謝清也不忍見老人家太過狼狽,而且,紫蘇的怒氣也確實有些大了,便出言安撫。
紫蘇看了謝清一眼,按捺下怒氣,自己也覺得對尹朔有些過份了,於是輕嘆了口氣,上前扶起尹朔,温和地安“最近的情況的確很複雜,哀家的心情不是很好,説得太過份了,尹相不要放在心上!”尹朔很慚愧地低頭“臣的確有錯!請娘娘重罰!”紫蘇笑了笑“不必了,就如隨陽説的,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尹相就不必自責了!”
“太后娘娘,臣天生愚鈍,年過不惑方得先帝賞識,委以重任,臨終又加顧命輔政之託,輔佐陛下與娘娘,但臣以老邁之軀,實在是難堪此任,如今又失密軍機,動搖人心,娘娘若不加以重罰,後如何統御羣臣,又何來威信啊?”尹朔彷彿是打定了主意,言詞懇切,甚至道出請辭之言,讓紫蘇一驚。
謝清也是一驚,勉強地笑道“尹相是先帝指定的顧命大臣,您怎麼會説出這樣的話?陛下尚未親政,您如此的話,實在有負先帝的厚望啊!”
“沒錯!”紫蘇也點頭“尹相若是累了,可以休息休息,瑣碎之事讓其他人去辦就是,您畢竟是兩朝元老,朝廷需要您啊!”
“謝太后娘娘如此厚愛,臣定當肝腦塗地,為娘娘效力!”尹朔幾乎是涕零地退出中和殿。
看着尹朔退下,紫蘇的臉立時冷了下來,謝清也不解地看着尹朔離開的身影。
“他這是跟哀家討價還價啊!”紫蘇冷言,也是氣極,卻又不好發作。
“娘娘近來的心情是有些不好!”謝清卻説起了旁的,尹朔的反應並不意外,畢竟,在紫蘇有意無意地架空老人家的權力之後,老人家自然也會有所反彈,因此,謝清才會如此説。
紫蘇聞言一笑,卻也沒有解釋,隨即道“隨陽,你去查查,尹相最近和什麼人往來!”紫蘇有種很不好的覺。
“臣明白了!”謝清領命。
因為先帝留下的五位顧命輔臣中,謝遙與湘王都已被罷黜,永寧王與齊朗資歷太淺,只有尹朔,出身寒族,卻相當老成持重,又德高望重,紫蘇不得不用他,但是,尹朔畢竟不是她的親信,為人又過於圓滑,在很多時候,紫蘇對他還是十分戒備的,在許多重大事情上,更是頻頻越過他這個議政首臣,直接與齊朗、謝清商議,有意架空他的權位,而且,在齊朗返回後,更是有意無意地加重他的權力,再加上謝清的暗中,齊朗幾乎已經掌握了議政廳的實權,這次六部尚書的調換,更是讓尹朔的影響力進一步降低,而內閣之中,永寧王與齊朗已經使尹朔失去了發言權,這讓他的不安益加重。
這也是他急於得到紫蘇承諾的原因,因此,一向謹慎的尹朔借這次的“疏失”有意試探紫蘇,結果自然也讓他滿意,只是,這也加重了紫蘇對他的不悦。
這也是後來,在崇明皇帝的立後風波中,紫蘇對他袖手旁觀的原因。
“康焓有沒有上新的戰報?”走到一旁的地圖前,紫蘇淡淡地問他,謝清在一旁回答“還沒有,不過,按速度算來,南疆派出的援軍應該已經到連安了,三天之內就應該會有消息。”
“大哥與景瀚那邊呢?”
“一樣沒有新的戰報!”謝清搖頭。
“古曼兵分三路,攻瑞安、安陽、遂城,不知道大哥會怎麼應對?”紫蘇是憂心忡忡,雖然知道易州會沒事,可是,在那裏的是她的兄長與齊朗,這兩人都是她不能不牽掛的人,因此,相較於南疆危險的局勢,紫蘇還是更關心易州的情況,最近這幾,她
本連覺都睡不安穩。
“啓稟元帥,瑞安守軍與我軍同時出擊,古曼圍城的五千將士已被全殲!”
“好,轉道西北,擊正向安陽進發的古曼軍隊!”聽完戰報,永寧王讚了一聲好,便立刻下令。
“是!”傳令官立刻奔馳而出,傳達帥令。
“王爺當真是神機妙算!”見計劃成功,齊朗笑説。
所有人都以為永寧王會先救遂城,因為,遂城距兵營最近,但是,永寧王卻選擇了離敵軍大營最近的瑞安先行救援,古曼軍一直所向披靡,瑞安的久攻不下已經讓軍隊產生了倦意,士氣也漸低落,而安陽離古曼最遠,解救瑞安後,轉道西北,正好可以在五里原攻擊長途奔襲的古曼軍,以逸待勞,又挾初勝之威,想必也是必勝,成佑皇帝要是還想一爭天下,必然不會再投入珍貴的
鋭之師,北倫也一直在看着呢!因此,齊朗便先道賀了。
永寧王向來拙於口舌之辭,這一次卻十分認真對齊朗搖頭,清楚地解釋“不是什麼神機妙算!打仗是不可能取巧的!只要有五倍於敵的軍隊、充足的情報,再加上命令傳達的暢通無阻,就不可能會失敗!”
“王爺是説,戰爭的勝負終究是實力的比拼,沒有技巧可言,對嗎?”齊朗對他的意思心領神會,永寧王點頭,一改平素的淡然,神嚴肅地對他説“無論你們有多少雄心壯志,戰爭都不是兒戲,沒有強大的實力,就談不上勝利!”齊朗微微一笑,看向眼前無垠的草原大漠,語氣平淡地道“永寧王認為朝廷不該總將目光放在邊疆,內政是不該輕忽的關鍵。”齊朗很清楚地説出他的想法。
“既然如此,王爺為什麼不上疏太后呢?”永寧王也是一笑,平靜地回答他“我一直認為,對於這些事,你們應該比我清楚,我只是一時觸,多説幾句罷了!——攘外必先安內嘛!”齊朗失笑“太后娘娘怎麼會不知道這個道理啊!您以為前一陣子質王的案子是看着好玩的嗎?再往前,去年為慶祝戰勝周揚,減免賦税、徭役,普天同慶,您以為只是太后的一時興起嗎?”説完縱馬而去,永寧王笑了笑也揚鞭趕上他。
紫蘇和謝清本來都以為,應是連安的捷報先到京,但是,事實上,先到京城的紅羽捷報是來自易州的——兩天之內,先是瑞安大捷,接着又是五里原大捷,成佑皇帝不是莽夫,隨即便撤回了圍攻遂城的軍隊;當然,連安方面的捷報只比易州的慢了一天——利用小舢板夜襲普蘭的重艦,僅僅兩天,不勝其擾的普蘭艦隊便退離至略的海域,普蘭向元寧派遣的使臣抗議元寧使用海盜的戰術,主持外政廳的謝清直接回敬“敝上與小臣都認為,對待一個侵入者,任何的反擊手段都是可行的,只要能夠達到成效!”——其實,這句話是康焓向紫蘇推薦此戰術時所説的。
這是各國第一次見識到仁宣太后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只要能夠達到目的,她不會在乎使用怎樣的方法,在捍衞的時候是如此,在進攻的時候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