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和平會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1938年,這一年是距離暴風雨最近的時刻,整個世界彷彿都被戰爭的陰雲遮蔽着不見天。這個時候查理還在朝鮮半島,經過於佔山的一番動作偽軍和四處躲藏的
軍已經無法再造成什麼威脅,秦國開始邁進穩固時期。
同一時間的弗里德里希中將已經在華夏戰區內同軍
上火,毫無疑問呆在華夏戰區內的
本軍隊才是真正的
鋭,就是佔據裝備優勢的東歐聯盟陸軍在對抗
軍時整體實力也佔據不到太大的優勢。
一個個城市依然在繼續淪陷,可是本伴隨着攻陷一個個城市也逐漸越陷越深,死死的被牽制在華夏戰區,超過
本五分之四的陸軍此時都在這裏動彈不得。
撤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現在本軍方內部已經開始有紛爭,他們埋怨針對華夏一系的軍方將領,如果不是他們,那麼現在估計
本已經輕易的拿下東南亞。就是因為華夏,
本在東南亞地區的軍力明顯有些不足。
東南亞的地方土著不用擔心,可是他們背後是英法美在這裏上百年的勢力影響,有三個國家在背後,軍能夠輕鬆才是奇蹟。
遠東地區隨着東歐聯盟的突然手突然安靜下來,這並非是暴風雨前的安靜而是僵持的安靜,誰生誰死誰也説不準,可是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東歐聯盟才是整個遠東戰爭的最大獲利者。
一個朝鮮半島可不是説笑的,瞬間秦國就一躍成為中型國家,要知道朝鮮半島的面積可是同本相差不大。最最重要的是。為此東歐聯盟擁有幾個很不錯的港口。
如果不是港口的限制、如果不是地理的限制。東歐聯盟也不可能海陸空三軍非常的不平等,空陸兩軍幾乎就是世界第一而海軍…也不過就是中等軍事國家的水平。
遠東地區開始安靜,而歐洲卻熱鬧很多,首先就是東歐聯盟理事長恩斯特。弗朗茨在華沙召開安全會議,德國、意大利、法國、英國、美國首腦相繼參加此次會議,雖然很不想承認,可事實上東歐聯盟已經超過英法,並且取代他們在歐洲的地位。
安全會議其實就是一次劃分地盤的先決會議。同不同意暫且不説,只是一個意向而已,或者説明知道英法美他們不會同意,恩斯特這樣做只是想為即將到來的戰爭找到一個理由、一個光明正大開戰的理由。
意大利和德國興致沖沖的來到華沙,英法美三國則有些猶豫,恩斯特的目的他們自然能夠猜到,可是他們依然抱着萬一的心態。此時東歐聯盟發展的很是不錯,也許他不會允許有戰爭出現呢?
當然,英法美最大的想法還是談判桌上解決現在的矛盾,出讓中東、非洲的部分利益。也許軸心國和東歐聯盟就能夠滿足。
他們是真的不想再繼續戰爭下去,一戰實在是傷害的英法兩國太重太重。美國雖然獲得很大的好處,可戰後他們也同樣驚恐,萬一自己是戰敗的一方…
有人曾經説過,除非是瘋子,否則沒有人希望引爆戰爭,很不幸的是,此時站在英法美三國面前的就是瘋子而且不止一位。
恩斯特不瘋,但是他悉歷史,他很清楚這裏有兩位瘋子,戰爭遲早會到來,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在這一次的戰爭中撈取最大的好處?而就是這樣的心態,恩斯特也稀裏糊塗的成為其他人眼中的瘋子。
可笑的是距離恩斯特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還沒有幾年的時間,不清楚當東歐聯盟主動引爆這次的戰爭之後,當年那幾位為恩斯特頒獎的傢伙是一副什麼面孔。
此時車輛已經有品牌之分,例如奔馳、寶馬、勞斯勞斯明顯優越於其他的車輛,街道上的一些年輕人會用純血馬的心態看待自己的新寵,攀比之風毫無疑問提高車輛的價格和奢侈之風。
華沙國際會議大廈,這一大廈的門前全部都是歐美地區惹人羨慕的豪車,而當豪車上面的人匆匆下來奔赴會場時,羨慕的目光變成驚呆,因為這都是報紙上經常見到的那些大人物。
德國元首、意大利首相、英國首相、法國總統、美國總統、匈牙利國王、西班牙國王、美國外部長、德國上將…
數不清的大人物在這裏集聚一堂,瑪利亞身為俄羅斯帝國女皇、恩斯特的夫人自然也需要出席這一次的會議。如果此時有一顆炸彈在這裏引爆,那麼毫無疑問世界會大亂,亂成一團。
會場裏,恩斯特同德國元首希特勒聊得彷彿很開心,一旁是冷眼旁觀沉默的墨索里尼,英國首相張伯倫正在同法國總統悄悄的説着什麼,不過仔細觀察能夠看到,他的目光不時的看向恩斯特和希特勒。
美國總統此時正在兩位英國大貴族的包圍之中,他們倒是顯得輕鬆很多,實際上也很正常,畢竟美國的地理位置就已經保證他立於不敗之地。本這一次也有代表前來,他很想同恩斯特説些什麼,只是希特勒一直都在恩斯特的身邊,他並沒有找到開口的機會。
國民政府也有代表人員,他怒視沖沖的看着本代表,若非這裏不允許毆打,估計他早已經衝上去給對方兩拳,因為他的故鄉就在淪陷區,據説他的家人已經…
恩斯特也偷偷的觀察着本代表和國民政府代表,對於國民政府只是怒視沖沖而不是真正的衝過去他表示有些失望,你的膽量怎麼就那麼小呢?這裏可是華沙,有我在這裏為你撐
,難道你害怕這樣一個身材矮小的
本外
官?
希特勒明顯察覺到恩斯特的目光,對此他有些不解,不單單是對恩斯特此時目光的不解,同時也不解恩斯特為什麼好像很看重國民政府。他自然不清楚恩斯特看重的並非是國民政府而是那塊土地、那裏生活的百姓們。
“恩斯特陛下,有關於經濟方面的合作我們還需要考慮一下,畢竟您也知道,德國的經濟剛剛復甦,相對而言還比較脆弱…”如果恩斯特真的信這一番話那他就是傻子,無非就是希特勒不想讓東歐聯盟的影響力延伸到自己的地盤上才説出來的藉口而已。什麼經濟還相比較脆弱,德國的工業水平現在已經在全球前五,他如果還脆弱那麼估計就沒有不脆弱的工業。
墨索里尼依然冷眼旁觀,兩人虛偽的對話他冷冷一笑,説白一點兩人都在防備着對方,德國雖然不如東歐聯盟,但是強大的軍事潛力讓恩斯特都忍不住有些心悸。
其實很多時候墨索里尼都是有些羨慕兩人的,因為意大利無論再怎麼發展,它的潛力終究有限,天時地利的缺失讓他墨索里尼無論如何的努力也始終是弱勢的一方。
德國才重新崛起多長時間?就如此短的時間內人家已經是軸心國的主要國家,而他的意大利王國只是輔助的位置而已。東歐聯盟自然不用多説,人家單獨就是可以媲美軸心國的超然存在。
如果可以墨索里尼很希望自己是東歐聯盟公民或者德國裔,意大利王國的發展力實在是太小太小,畢竟這不再是羅馬時期或者中世紀時期。
三人湊在一起,即便有一個一直沒有開口説話,可毫無疑問他們就是會場的中心,一旁悄悄説話的英國首相和法國總統話題中也無法離東歐聯盟和德國,更不會
離剛剛恢復平靜的遠東地區。
“東歐聯盟已經獲得朝鮮半島,但我並不認為恩斯特那個自大的傢伙會滿足,他的目光還鎖定在本的身上。”
“本?東歐聯盟現在連出海都困難,他怎麼可能會打
本的主意?”法國總統認為英國首相在開玩笑,這也正常,畢竟任誰聽到這句話估計都會是這般想法,畢竟
本是海外島嶼,想要攻打海軍是必不可少的,而東歐聯盟的海軍…
搖搖頭英國首相併沒有再多説什麼,可是他眼中的擔憂是明顯的,朝鮮半島擁有幾個相當不錯的港口,憑藉這幾個港口和東歐聯盟的經濟實力和工業實力,想也幾年之後並非沒有一戰的力量。
“首相閣下,難道你準備幫本…”
“沒錯,如果本願意接受我們的幫助,我不介意…”
“很抱歉先生,我必須打斷您的話,美國不可能坐視您幫助本,他們在太平洋可是有很深的矛盾,美國不可能坐視
本海軍的崛起!”這裏誰能夠威脅到美國本土?只有
本海軍,因此美國絕不可能坐視
本海軍崛起,而可以想象,
本海軍一旦崛起那麼他的第一個進攻對象一定是美國,這是毫無疑問的事實。
華夏是一塊肥而美國同樣是,甚至美國這塊肥
對
本的誘惑力還遠遠超過華夏,最主要的是,
本很清楚美國強大的只有海軍。陸軍…
本甚至很自信兩個師團就能夠拿下整個美國沿岸。(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