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天下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此刻,黎貴達已經完全沉浸在帶領一支仿照破虜軍方式打造起來的軍隊,與文天祥爭雄於沙場,以雪其輕視自己之恥的幻想中,壓沒有注意到忽必烈與呼圖特穆爾的臉
已經越變越陰沉,陰沉得像草原上四月的天空。
“…。,以火器挫其鋒櫻,以鐵騎斬其兩翼。敵必敗,我軍則以輕車綴其尾,穩步圖之,則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也!領軍五千,亦可對敵數萬!”講完了火炮規格與火力搭配,又講了一下步、炮、騎、車四兵種配合要領,黎貴達非常自信地總結道。
“黎將軍,若陛下給你工匠兩千,銅、
鐵各十萬斤,不知道用多長時間,你能將説過火炮一一造出來?”呼圖特穆爾實在無法忍受黎貴達突然間表現出來的輕狂,低聲問道。
“這?”黎貴達的回話有幾分猶豫。在破虜軍中,掌握任何新式火器的能、戰場配製方式、作戰準則,是每個高級武將必須的本領。一種新武器配備後,相關使用説明的使用建議會很快印裝成冊,頒發到將軍們手裏。所以,黎貴達談起火炮規格與火力搭配來才能頭頭是道,但真的讓他去督造火炮,恐怕連最簡單的虎蹲炮也造不出半尊。
“恐怕又是嘴巴上説得明白,動起手來甚也不是!”忽必烈於心中低低嘆了口氣,儒生們眼高手低的缺點他太瞭解了,所以,他對儒家的治國方略和做事能力一直抱有懷疑態度。在他的心目中,這些人最大的用途是裝點門面,順帶着寫點天命、五德的文章混淆視聽。真的辦實事,反而是目人更順手。雖然
目人不像儒者那樣看上去一身正氣,還有貪財好
的壞
病。
這樣一想,對黎貴達的重視立刻降低了幾分。笑了笑,説道:“黎將軍能將火炮規格和製造要領傾囊相授,與國已經是大功。至於如何造,還是將記錄下來的文字着快馬發回百工坊,讓阿合馬、董文用、董德馨他們幾個頭疼去罷!”
“是!臣尊旨!”書記官躬身聽命,收起文案,倒退着走出了大帳。
黎貴達突然間覺得有些窘迫,好像走江湖的騙子突然被觀眾看穿了底細般,臉上湧現一片紅。
正當他猶豫是否該鼓起勇氣,把改造火炮的任務接下,于軍前造幾門最簡單的小炮來證明自己的時候,又聽見忽必烈寬容大度地安道:“黎將軍是領兵大將,而不是軍中匠人,對這些雕蟲小技能關注到如此地步,已屬不易。咱今天不提這個,朕對文丞相在南方的新政很
興趣,不知道黎將軍能否給朕説説?”
“新政?”話題突然從火器跳到施政,讓黎貴達有些不適應。看看忽必烈鼓勵中夾着期待眼神,再看看呼圖特穆爾的臉,想了一下,極其不情願地説道:“這件事説來話長,文賊試行新政已經兩年多了,不知道陛下想了解哪一點?”
“古人云,知己知彼,方可百戰不殆。可最近文天祥的招數,朕卻如霧裏看花。你在福建待的時間長,應該能瞭解一二!”忽必烈説着,順手將盜版報紙拿起來,丟進黎貴達懷裏。
這可難壞的黎貴達,由於內心的牴觸情緒作怪,黎貴達對新政的態度一直是懷疑大於接受,有時甚至不願去了解,偏偏忽必烈問的問題又如此含混。抓起報紙看了好一會兒,才慢説道:“依臣之見,那文賊,恐怕是,恐怕是中了平等的毒,行事悖亂,捨本逐末了!”
“中了平等的毒?”忽必烈楞了一下,這個説法非常新鮮,是他平生第一次聽到。沒等細問,旁邊左相呼圖特穆爾已經自作聰明地搶先問道:“平等?可是儒家所云,‘己所不,勿施於人’麼?”
“恐怕,非但這幾個字般簡單,文賊認為,天下人生來無高低貴賤之分。己所不,勿施於人。己所
,別人不
,亦不可施於人!”黎貴達緩緩地説道,心思又回到了在福建時與同僚的恩恩怨怨中。
在福建時,他對新政及文天祥本人最大的不滿意之處,就在平等這兩個字上。自幼所學,所堅持的,就是天、地、君、親、師,這種等級順序。與這個時代大部分儒者一樣,黎貴達認為,只有下位者對上位者絕對的服從,才能維持國家的穩定,才能使國家能集中起全部力量應付外敵。
救亡之道,不是玩什麼平等、契約。而是依靠軍力快速建立起一個絕對的儒家順序。以理學的嚴整應對北元的混亂。
為此,他與文天祥等人的距離越來越遠。以至於後來對福建大都督府徹底絕望,所以才在戰敗之後,選擇了徹底離棄破虜軍。
但到了北方,離得遠了,他對‘平等’二字的理解反而更加清晰了。在這裏,蒙古系、目系大臣對漢臣的輕視與欺壓,縱使做了將軍,也能深刻地體會到。雖然,忽必烈一再強調,不把他們這些漢人中的
英當作漢人看待,可黎貴達明白,那是因為自己此刻對大元朝廷有用。而將來,一旦自己沒有用途時,自己或者自己的子孫後代們,將永遠匍匐於蒙古人及其後代腳下。
“己所不,勿施於人。己所
,人不
,亦不可施加於人!”忽必烈反覆咀嚼着黎貴達的話,就像唸佛經般,數遍不停。
“所以,他才試行選舉,讓百姓有資格監督施政者,防止他們濫用權力。而軍中,儒林和朝廷很多人對此不滿,紛紛出來與他做對。依臣之見,這約法會,恐怕是文賊不得已而為之。對於我朝,倒是一個好的用兵機會!”黎貴達繼續分析道。
文天祥的格堅忍不拔,但並非固執己見之人。除了在軍務方面,他有時候會力排眾意,獨斷獨行。其他的事情,通常都會找人商量後再做。大夥商量時,可以各抒己見,但得出結論後,卻不得拖延牴觸。新政試行這兩年多來,大都督府內部從來就不只是一種腔調在説話,但由於文天祥能接受大夥的建議,並倡導‘從眾’與‘妥協’,所以,大夥嚷嚷過後,總是能找到一條彼此都能接受的辦法來。
恐怕,所謂的約法會,亦是如此。文天祥看到自己的辦法別人接受不了,就把各方力量集中到一處,商討個折中策略。
“這樣做,未免錯過了北伐兩浙,恢復舊都的大好時機!”一瞬間,黎貴達又忘記了自己此刻屬於哪一方,惋惜地想。
“也許這樣做了之後,內部將來有爭端,卻不需要用武力來解決。妙計,放在盛世中的確是個妙計。但用在此刻,卻是一招臭棋!”忽必烈從沉思中回過神,撫掌嘆道。
他終於明白了文天祥做什麼!漢人向來可同患難不可共富貴,自己大軍壓境,所有人當然唯文天祥這個馬首是瞻。但此刻自己把兵馬都
調到了北方,文天祥輕鬆得了福建和兩廣,地方大了,危機不在眼前了,各方勢力的心思恐怕又活泛了起來。
加上文天祥這個大都督府名義上本來就隸屬於殘宋朝廷,而殘宋朝廷的威望和能力對派力量本無法壓制和平衡。這樣,殘宋幾個月來看上去軍事上順風順水,實際上各派力量已經面臨了對決的邊緣。
文天祥動用武力去壓,恐怕會動搖其地位和忠臣形象。於是只好先進一步,拋出個選舉,再退一步,玩一招約法。一進一退之間,與各方力量討價還價,最後通過約法來把各方力量整合於自己之手,徹底將殘宋朝廷和士大夫們架空。同時利用約法,束縛住軍中的實權派將領,讓他們不得居功自傲。
這一手,漂亮固然漂亮,卻過於婆婆媽媽,失去了英雄本。按忽必烈的想法,如果換了文天祥為自己,面對這種危機,何不快刀斬亂麻地直接動手砍。雖然過程血腥些,大敵當前,早一
在內部豎立起絕對權威,早一
可以整頓兵馬全新
戰外敵。
“文賊見識有限,自然不如陛下般高瞻遠矚!但在福建,其地位的確已經無人可動搖。經此約法後,恐怕更沒有人相信他是個竊國權。今後無論想幹什麼,都有無數人前仆後繼為其開道了!”黎貴達不着痕跡地送了忽必烈一記馬
。內心深處,卻不認同忽必烈的理解。
對於文天祥,黎貴達的覺一向很複雜。一方面,他佩服文天祥的人格和能力,以及他身上那種為了國家不顧生死榮辱的
神。另一方面,他卻恨文天祥不符合自己心中的完美形象,恨其不採納自己的建議,甚至不重用自己。或者説,他最恨為什麼自己不是文天祥,或者天書的好事為什麼沒讓自己遇到。這種敬畏與惱怒
織的
覺讓他的表現一直很矛盾,幾乎無時無刻,都想與文天祥背道而馳,指摘其錯誤。但當別人説起文天祥的錯誤時,黎貴達內心深處,又會想到,文天祥也許是對的,只是世間除了自己,沒有人能瞭解他的作為。
自己是文天祥的知己,是其勁敵。除了自己,沒人能瞭解他,毀滅他。同時,也沒人配了解他,毀滅他,甚至忽必烈也不能。自己與他就像周公謹與諸葛孔明,整個時代必然被自己與他所照亮,其他所有人,不過是摺子戲裏的龍套和陪襯。黎貴達想着,想着,目光中出了幾分痴
與瘋狂。
“朕也不一定是見識就高於他,而是我們蒙古草原上有個規矩,叫追隨強者。做強者的奴僕並不丟人,因為強者是世界的主宰,只有強者才能給大夥指引正確的方向,帶領大夥開闢領土,應對劫難。所以,當年以木華黎、者別這樣的英雄,都匍匐在成吉思汗腳下,甘為大汗的鷹犬。而你們南人呢,雖然有天地君親師的順序,卻個個都以為自己是天下第一人,除了自己,別人都是傻瓜笨蛋,所以有力量也不能向一處使。文天祥的辦法,可能是不得不為的辦法。”忽必烈不理會黎貴達的馬,自顧自剖析起來。
看到大汗終於解開了心中疑問,呼圖特穆爾也很高興。雖然他覺得南方的事情未必就如此簡單,但今晚得知的火炮規格和配製,又能推算出文天祥短時間沒有力量給帝國的南方製造更大的混亂,已經基本上達到了召見黎貴達的目的。
追隨強者,可怎樣才能判斷誰是最強呢?追隨錯了怎麼辦?黎貴達在心中反駁道,望着忽必烈明澈而自信的眼神,腦海裏,突然清晰地想起文天祥的幾句話。
當年破虜軍剛剛打下福州,文天祥在福建北三府試行選舉,以應對士人不肯出門做官的尷尬局面。黎貴達曾經質疑文天祥的做法,認為其過於異想天開。
當時,文天祥曾經説道:“縱使不能抓住機會,讓這個時代進行一場哪怕是簡化的普選,至少,也要慢慢訂立一個契約,把平等訴求以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寫進律法,讓後世追求平等的人,從此有一個法律依據。”當時,文天祥的目光,與此刻忽必烈的目光一樣堅定。
那一刻,文天祥還説道:“新政一時有缺陷不要緊,大夥可以慢慢改,慢慢修補,甚至據現實做出退讓。怕的是以缺陷為藉口推
,明知這樣做有好處也不去嘗試。這樣無限循環下去,整個民族會永遠沉淪,永遠拘泥於古,不再向前!”黎貴達發現,自己終於明白了文天祥的真實意圖,但他不想説出來。説出來,估計忽必烈也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