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些隨筆作品試圖表明的是一個讀者的身份,而不是一個作者的身份。沒有一個作者的寫作歷史可以長過閲讀歷史就像是沒有一種經歷能夠長過人生一樣。我相信是讀者的經歷養育了我寫作的能力…二十年多來,我像是一個營養不良的孩子那樣保持了閲讀的飢渴,我可以説是用喝的方式去閲讀那些經典作品。最近的三年當我寫作這些隨筆作品時我重讀了裏面很多篇章,我到自己開始用品嚐的方式會閲讀了。我意外地發現品嚐比喝更加愜意。

這些隨筆作品試圖表明的是一個讀者的身份,而不是一個作者的身份。沒有一個作者的寫作歷史可以長過閲讀歷史,就像是沒有一種經歷能夠長過人生一樣。我相信是讀者的經歷養育了我寫作的能力,如同土地養育了河的奔騰和樹林的成長。

我要説的是在寫作的過程中,任何一個作者其實也是讀者。人們時常會發出這樣的疑問:寫作如何面對讀者?我的經驗告訴我:廣泛意義上的讀者是無法面對的。因為命運的方式是如此之多,一個人如何可以代表人羣?但是有一個讀者是可以面對的,而且是無法迴避的面對,這個讀者就是作者自己,或者説是他的另一個身份。當作者在敍述中創作語言和形象時,他的讀者的身份就會出來監視和檢閲作者的創作,替他把握敍述中的節奏和分寸。這就是人們所説的伴隨着寫作過程時的覺。有時候寫作像人生一樣們,前途和未來令人憂心忡忡,然而就像人生必須去經歷一樣,寫作也必須前行,這時候就會依靠覺的判斷來尋找寫作時的方向。

這樣的覺很大程度上來自於閲讀的體驗,我的意思是閲讀古典作品或者説是閲讀經典作品的體驗。這是最為重要的,對我來説經典作品就是清除了垃圾的作品,或者説是淨身之後的作品。就像陽光使白晝更加明亮一樣,對經典作品的閲讀會使我們不斷地去受着生存的價值,彷彿是清除了人生中那些瑣碎無聊和患得患失的時刻,而將那些昂奔放和心醉神的時刻凝聚到了一起。我的經驗是與死者的談更容易溝通,再也沒有像生和死之間那樣坦誠相見了,已故作家們的思想和情、痛苦和歡樂,還有真誠和勇氣安安靜靜地躺在一頁頁翻動的紙上,這些紙張或者潔白或者泛黃,如同風平靜的海面一樣,我們的閲讀帶來的則是海底的。為此我信任前人的智慧,所以我也相信盧克萊修的獨斷之語——當代人失去了古人的活力大地也失去了昔的豐饒博爾赫斯給這樣的閲讀下了定義,他説這些作品並不是一定具有某種優點的書籍“而是一部世世代代的人出於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熱情和神秘的忠誠閲讀的書。”二十年多來,我像是一個營養不良的孩子那樣保持了閲讀的飢渴,我可以説是用喝的方式去閲讀那些經典作品。最近的三年當我寫作這些隨筆作品時,我重讀了裏面很多的篇章,我到自己開始用品嚐的方式去閲讀了。我意外地發現品嚐比喝更加愜意。

1999年10月31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