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筆山老人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到週末節假,我常常去爬附近的文筆山。
文筆山就在城關,咫尺之遙,不用多走幾步路,就到它的腳下了,不一會就可以爬到它高大的身架上了,騎在它的脖子上了,可以順便揪揪它的耳朵,摸摸它的臉,可以登高遠望,非常愜意。一下子就裹身在一片綠海碧雲之中,把自己也化作一片綠葉,一片白雲,淹沒在大海一樣的綠中,沒有了蹤影,也沒有了煩惱。於是,一到城關就腳底發氧,望着那巍峨
拔、高可參天、雲山霧罩的文筆山,就想上去一試腳力,想體會一下“會當絕凌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氣概,想小臨風而沐,想看看山頂的燦爛的雲霞,想聽聽文筆山上的深林鳥鳴,鳥鳴峯(林)更幽,那一定是清脆悦耳,婉轉動聽。
放跡山水,這本是知識人的怪嗜兒。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是古來的好傳統。古今文人,多喜山樂水,在山環水抱中的放形骸,狂呼長嘯,
詩作文,抒情言志,尤其落魄文人,更是寄情山水,樂以忘憂。從李白到蘇軾、歐陽修、陸游、從魯迅、郭沫若、茅盾、冰心、老舍、巴金、郁達夫,到楊朔、秦牧、劉白羽、賈平凹、周濤、鐵凝…一個個文壇巨星,哪一個不從山水當中汲取滋養和靈
呢?作為一個終
舞文
墨的文人,一個終
伏案碼字,一個焦思苦慮的所謂作家,一個不愛與人羣居不愛湊熱鬧的孤僻
子人,一個不好在運動場上與人爭搶的閒人,自是喜歡幽靜山林和粼粼碧波的江河。於是,爬山、游泳成了我的兩大運動嗜好。
文筆山緊挨着城關,就在城關繁華的鬧市背後,在城關樓房的背後拾階而上,就可以直接爬上文筆山。文筆山,比起城關周圍的山來,算是小巫見大巫了,小弟小妹與大哥大姐了,氣勢上差了許多。文筆山有些温温柔柔的樣子,站在文筆頂峯上向四圍張望,只見東西那山綿延不絕,漸走漸高,直雲天。尤其後面東北的山高得叫人要把脖子伸長,頭抬的老高才可以看見,巍巍乎似乎在九層宮闕,在王母的蟠桃園上,在南天門上。文筆山比之,真如小綿羊站在了駱駝跟前,小草
在參天大樹前。而西南對面的山,也須抬頭看,才見其架勢。文筆山上樹木長得旺,但全不是萎萎縮縮的,樹杆撐起來,向着天空,筆直的地向上,一勁兒擁擠,綠得就像一片片靜浮的雲,給人一種飄逸之
。
由於過去砍伐過多,山上沒有過於壯的參天大樹。樹木並不稠密得遮天蔽
,濃蔭涼
。走進去,透過樹之間碎碎密密的縫隙,可以看見一小塊一小塊瑣碎繁密的天影,可以看見地面上如水藻
錯一般的蔭影。透過樹縫隙外炎炎烈
,看一絲一縷的升騰得正緊,便覺得樹蔭處整個空氣都是深而不暗的綠。由於滿山樹木都不是十分的高大和稠密,不足以將大陽光死死地密密地遮擋死,因而就像一柄柄千瘡百孔的大花傘一樣,加上路邊草叢裏的各種野花,就赤橙黃綠青藍紫白
錯,五彩斑斕。
山勢平坦,老像在爬一架拐來拐去的長坡一樣。山上沒有巉巖怪石,沒有光滑平整的小路,盡是土坷垃,凸凹不平,沙石極多。山路原來也是水路,一下雨,水漫過,潺潺作響。路上有許多水
衝擊的小坑。
這條路,不比旁邊林校正面那條有台階的路,一逢節假,行人云集,絡繹不絕。由於是山脊背,加之這路崎嶇不平,很不好走,因而行者廖廖。而能走這條路的都是一些
情寡淡寂寞的人。
一個六十多歲的退休老人,每天風雨無阻,從這條路一直爬到文筆峯頂,清晨一趟,下午一趟,一天兩次。這可是海拔六百米高的山啊!我爬兩上小時都氣吁吁,汗如雨下。可老人卻只用半個小時就上去了。老人走起山路來,氣不
,心不跳,臉不紅,腳不停,大步
星,幾乎健步如飛了,令人
嘆。老人上山時常常喜歡帶上山下廟裏的兩隻狗。這兩隻狗,一大一小,一黑一白。黑狗大,一身黑
,像黑漆一樣,烏黑髮亮。白狗小,是哈巴狗,卻有一身如雪似雲的白
。每逢老人上山,兩隻狗一前一後,彷彿兩個保鏢,緊緊相隨,不離左右。黑狗大,腿長有力,跑在前面,白狗身子矮小,腿短,跟在後面,常常跑得呼哧哧直
氣。下山下坡時,小白狗圓碌碌的身子常不由自主的從坡上草叢中滾下來,滾蛋兒,彷彿一個白
絨球一樣滾下來。老人走在一直蜿蜒向上的沙土路中間,兩隻狗有時淘氣,調皮,跑到附近山上的叢林中、草叢中去玩。狗仗人勢,碰到陌生人,兩隻狗一齊撲上去。大黑狗常常把嘴伸到來客的手提袋上,以為有什麼好吃的,想要咬一口。你不踢它,它不咬你。你一踢它,它就生氣了,發出嗷嗷叫聲,眼
兇光,張嘴
齒,一幅咬人的架勢。説到底,狗這貪吃的
病還是老人給慣下的。老人每次上山,總要帶些好吃的桃、杏、蛋糕、餅乾、
塊等等,從手提包中取出來的分給兩隻狗。狗吃靈了,吃饞了,見了提包的人,就以為包中必有吃貨,就上前嗅。
平時,廟裏有三個正式住廟的,都是國家寺院工作人員,都有編制了,領國家工資。其中兩個女的,一個男的,都不愛爬山。而那兩條狗,平裏都拴着,繫着鐵繩,只能在鐵繩周圍轉圈子。只有那老人每天來爬山時,才解開鐵繩,給他們自由,把它們帶上山。所以,那大黑和小白一見老人進寺院,就都彷彿服了興奮劑一樣,就彷彿見了上帝一樣,沒
的孩子見了一大桶鮮
一樣,立即坐卧不安,原地胡打轉轉,狂吠不止,直到老人給它們解開繩索,給了它們吃的,這才安靜下來。
老人上山必須同時帶上它們。如果只帶一隻,另一隻就會憤憤不已,對着後山門,不住汪汪,以消鬱悶之氣,顯得很難受。
文筆老人和那兩條狗真是文筆山林一道獨特的風景,我每次上山都能碰上這三個朋友。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