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齊聚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孫武看着王寂,心裏卻在驚異。。quanben。他尚且覺不到孟子的到來,但是王寂卻察覺到了。這不關乎修為,但是卻可以看出來,王寂的儒學肯定不弱。

只有如此,才可能覺到孟子的到來。

“孟老師…”王寂叫道:“不知道先師在何處?”孟子笑了笑:“在後面呢!讓我先來這裏了…他估計是和李道長一起來的。”王寂愣了一下,接着才反應了過來,恐怕這李道長説的就是老子。

沒有一會兒的時間,王寂就看到了一個個老人的進來。單從這些老人的身上,王寂就覺到了一些至理的氣息,彷彿他們身上藏着無盡的寶藏一般。

這些人並不多,甚至可以説的上是極少。諸子百家,百家爭鳴的時代,但是真正功成名就的卻沒有多少,更多的學派被掩埋在了歷史之中,但是這些人,卻同樣在那個時代中,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每一個人進來,蒙恬便向王寂鄭重的介紹一遍,包括他,都對這些老人極為的尊敬。

但是這些老人卻並沒有多説什麼話,卻是一遍遍的打量着王寂。偶爾也會湊到一起説説話,但是王寂卻沒有聽到任何的聲音,整個的大廳顯得異常的安靜。

“剩下的,就是諸子九家了…”蒙恬説道。

很明顯的,諸子九家和其他的還是有很大的差別了,諸子九家,是在秋戰國時代,留下了最為深刻筆墨的代表,也是那個時代思想的巔峯。

他們中的每一家,都是有着自己獨特的政治見解,與一套完整的思想和統治觀念。

“這一位,叫做許行,是農家的代表人物。”蒙恬淡淡的説道,王寂卻看向了孟子,他可是知道的,農儒之爭中,孟子可是將農家毫不保留的進行批判的。

孟子彷彿知道王寂在想什麼一般:“思想的不合罷了,但是許行這個人,還是極為正直的。”王寂點了點頭,從農家的理論就可以看的出來。身為士大夫這個階層的人,但是卻願意種粟而後食,這樣的人,不管什麼身份地位,但是卻站在了萬千的農民與百姓的立場上講話,講出來的話語,分量不可謂不重。

許行的到來,也為大廳中的氛圍增加了一個層次,頓時間,王寂只見到附近的人講話越來越頻繁。但是偏偏,王寂本就聽不懂。

“沒必要去聽…”蒙恬説道。

王寂恭敬的對許行行了一個禮,許行也是笑着和王寂打了個招呼,但是卻對蒙恬和孟子視而不見。

“許先生同樣對戰爭很反。”蒙恬淡淡的説道。

王寂點頭,作為耕種的農民,就是需要勞動力,但是戰爭卻損耗了無數的勞動力,自然會遭受農家的反對。因此,農家事實上比墨家更為的厭惡戰爭,並且反對戰爭。

許行坐到了最上面幾個位置中的一個,打量了王寂幾眼,便不再説話,閉目養神去了。

而此時,王寂的老師們也聚集到了王寂的旁邊,他們之前和別人打招呼,到了現在方才到來。

“老師好!”王寂笑了笑説道。

“嗯,看來最近進境還不錯,馬上就要進入下一個階段了,若是藉助二層之便利,恐怕會以極快的速度晉級吧!”歐冶子笑了笑説道。

他是打鐵匠,乃是鍛造之祖,自然有資格到這裏來。

而扁鵲卻是指了指許行説道:“若是你可以得到許先生的傳承,後靈藥的種植,必然也會方便很多。”王寂恍然,農家的種植,可不僅種植糧食呀。

“這一個…乃是公孫龍。有聽説過嗎?”王寂理所當然的點了點頭,公孫龍的白馬非馬理論,可是震驚後世千年的傑作,他如何會不認識了。

同樣的,公孫龍進來之後,並沒有理會其他的,只是看了看王寂。

“今天,你才是這裏的主角呀。”蒙恬笑了笑説道:“諸子百家,可是很難匯聚在一起的。”諸子九家到來的速度並不快,王寂也不懂他們在幹什麼,但是在這空餘的時間中,蒙恬也為他介紹起了各家的情況,碰到不知道的,孟子與扁鵲等人也會出來解釋。

不一會兒的時間,王寂也對在場的諸子百家人人物有了一些瞭解。

“這一位…”蒙恬猶豫的看着前面老人的到來,最終還是恭敬的行了一個禮:“呂相…”來人點了點頭,反而是看了看王寂,笑了笑説道:“小兄弟還記得我嗎?”王寂連忙的起來,他自然是記得,這一位不正是他當初在村子外遇到的那個老人。卻沒想到,他竟然就是呂不韋…

“多謝呂相當的相助。”呂不韋這個名字,可是響徹了一個時代的人物。但是王寂卻沒想到,竟然會是眼前的這個人…

“行了。”呂不韋淡淡的擺了擺手,也隨便找了一個座位坐下了。

王寂便和蒙恬説起了當遇到呂不韋的情況再次説了一遍,雖然那次蒙恬也聽王寂説起過,但是這一次,蒙恬問的更加的清楚。

“呂相的身份,是很特殊…但是,呂相不可謂不是一個天縱之才。”蒙恬嘆了口氣説道。

王寂點了點頭,《呂氏秋》一書,完全無愧雜家之名,幾乎無物不包,一字千金。

只不過,同樣的,呂不韋的名聲在那個時代並不多麼好聽。王寂顯然也看到了眾家之人的反應,雖然都沒有什麼行為,但是很明顯的看出來,呂不韋所在的地方,卻隱隱像是和其他人的隔開了一般。

呂不韋也不在意,王寂可以看的出來,這不是故作的姿態。在他的嚴重,呂不韋似乎也本不屑於其他人為伍一般。

“若是有機會的話,便和我好好學習雜家吧。”在王寂看向呂不韋的同時,呂不韋也同時向着王寂笑了笑説道。

王寂點了點頭:“恭敬,不如從命。”他自然是知道,越是呂不韋這種學問的人,對自己的傳承看的就越重。尤其是,在經過了諸子世界中無數年的思考後,愈發煉的理論。

本就一字千金的《呂氏秋》,到了現在,更是讓王寂有一種想一觀而後快的覺。

“唔,已經三家了…”王寂想了想,現在的覺,對他來説還不算太糟。最起碼,還沒有一人對他表示過敵意。

只是,他知道的是,真正的決定權,其實只是在於諸子九家罷了。其中,儒道兩家又佔據了最主要的風向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