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宋朝末年,邊關幾度告急,邊境契丹國(後稱為遼國)國勢漸強,野心也愈來愈大。契丹熾路王數度領軍攻打邊關,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邊關守將為防止契丹人入侵,經年累月無法歸鄉,其中老死邊關者不計其數,大朝長年積弱不振更為人所詬病,所幸邊關尚有強將把寧,令得契丹人無法大舉入侵。

其中防守雁門關之將士被百姓們通稱為“闕家軍”軍容壯大而軍律嚴明,甚受百姓愛戴。但闕家軍鎮守雁門關已有五年之久,許多人思鄉成病,無論其守將闕長弓多受愛戴,將士們如何努力衞國,思鄉病卻是難以控制的蔓延於闕家軍中。

闕家軍的,總統領“鬼面將軍”闕長弓乃當朝武將一時之選,他不但雄才大略、武藝高強且深得民心,他與契丹軍數度鋒均能漂亮擊退敵軍,因而令契丹人恨之入骨而咒為‘鬼面’,沒想到這封號卻深得當朝天子喜愛,反而正式冊封他為‘鬼面將軍’。

契丹人深知想攻潰雁門關不易。雁門關不僅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鎮守的闕長弓更是武藝高強,若想以強制強乃難如登大,但這並不能打消他們的野心,他們決定另謀他道…

冬至夜──雁門關早已落下今年的第一場大雪,來勢洶洶的大雪很快淹沒了街道,放眼望去一片白茫茫的雪,無邊無際,彷彿永無盡頭。

站在城牆上把守的衞士們神都有些委靡了,近來契丹軍採取遊擊策略四處燒殺擄掠。契丹人馬術高超,一小隊一小隊的人馬從不同的地方攻擊邊境不同的村落,得百姓叫苦連天,紛紛湧進雁門關。而將士們也疲於奔命。

不管他們的速度再怎麼快,那些對地形瞭如指掌的契丹人總有辦法躲過與他們正面鋒,而貓抓老鼠的遊戲一路玩下來,將士們個個疲力竭,連站崗的時候也忍不住打瞌睡。

夜裏,一小隊人站在雁門關的最高點把嚇烽火台,大雪紛飛的夜寧靜得彷彿大地已滅…

忽地,遙遠的天際閃出火紅奇異光芒,剛開始的時候他們以為自己眼花了,但仔細一看,那火光卻愈來愈靠近──統領小隊的隊長瞪着那火光,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惶惶然嚷着;“你們看看!你們看看!是不是我看錯了?”將士們怔怔地望着那火光由遠而近,直到了眼前還顫抖得説不出話來。

那火,像極一條吐着烈焰的狂龍。

“火…火龍…”沒錯,那是一條火龍。

他們來不及開口,甚至來不及四下奔逃,那火龍已狂暴的吐出烈焰席捲了整個雁門關。

“繡到這裏的時候就得換線了,換線的時候可得要謹慎些,長短不能稍有差池,否則繡出來就不好看了…公主您聽到沒?公主?”蕭家公主睡得呼呼作響,小臉蛋整個靠在桌面上,手上的針線還在紅的繡布上,與剛開始的時候沒什麼差別。

繡娘嘆口氣,輕搖蕭公主的手臂:“公主。”

“嗯?”她睡眼惺鬆的抬起頭:“好啦?我可以走了麼?”繡娘哭笑不得的瞅着她:“你本沒聽我説話嘛!”蕭公主懶洋洋的伸個懶

“有啦,我有聽嘛!我可以走了麼?”繡娘不知道該怎麼辦,過去蕭公主的確不怎麼喜歡學習女紅,可是從闕王府回來之後的蕭公主變本加厲,好似連最基本繡朵花的能力都全沒了似的。

“公主,您以前不是這樣的,你以前不是還頂喜歡繡朵小花、蝴蝶什麼的,怎麼現在全部忘了?將來你若要許配人家,自己總也得繡對鴛鴦枕頭什麼的,到時候怎麼辦?”

“到時候你幫我繡對不就成了,”蕭公主不耐煩的揮揮手道:“又不是什麼大事情…”

“鴛鴦枕頭得自己繡啊!要不你最起碼也得給未來的相公繡個荷包什麼的。”

“誰説的?他是要娶我,又不是要娶我繡的枕頭跟荷包…”蕭公主嘟着咕噥,然後她突然想起什麼似的笑嘻嘻的瞧着繡娘:“我想你一定全都繡好了吧?前些子我老是看到青龍拿着個小荷包發呆,那一定是你送他的,我要他借我瞧瞧他都不肯。”繡娘當下紅了臉,清秀的臉蛋羞答答的垂下,一句話也説不出來人了。

説到這種事她的神可來了,一雙大眼睛閃閃發光,煞是有趣。

“是不是真的?白虎説青龍已經跟父王稟明啦!你們兩個擇期成親是不是?”

“公主…”

“別公主啊鮑主的叫!不是説了讓你叫我小桃紅的麼?”繡娘只能嘆氣。

聽説蕭公主前陣子在闕王府時大病了一場,險些連命也送掉了,好不容易撿回小命,但卻像換了個人似的,非但不許人家稱呼她為‘公主’,更不許人家叫她的閨名,只准叫她‘小桃紅’。

這件事着實讓蕭王爺頭疼了許久,但聽説人只要自鬼門關走一回,格都會丕變,所幸她只是不許人家喚她原來的名字,變得也還不算太嚴重,大家也只好由着她去;只不過蕭家人可以喚她小桃紅,而他們做下人的總不能也跟着尊卑不分的喊吧?

見繡娘不説話,小桃紅覺得有些無趣,王府裏的人個個都對她好,但她特別喜歡繡娘,也許是她那清清秀秀,優雅如蘭的氣質與她的阿姐特別相似吧…

蕭王府裏其他的蕭家姐妹都已經出嫁,除了僕役丫環,説真的也沒幾個人能陪她説話,繡娘什麼都好,就是話少,動不動便羞起臉不言不語,得她好生無聊。不過蕭王府還算好的了,蕭王爺大剌剌的格造福了所有的人,要換成其他王府,那規矩可真多如牛,不悶死她才怪!

“我要出去走走了,好悶啊!”她一躍而起。也沒打算等繡娘回應,逕自往外衝去。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