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途中立志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小冰河時期!
楊瀾依稀記得從萬曆年一直到滿清進關開國,這一百多年便是小冰河時期。
從萬曆三十餘年開始。這段時期尤為寒冷,在一千年裏是最冷的,在一萬年裏也是第二位地,在一百萬年裏也能排進6-7位,是相當寒冷的,可以説人類進入文明時期以來,這是最寒冷的時期。
極度寒冷的時期驟然加劇,糧食產量驟然下降,北方的酷寒使降雨區域普遍南移。導致了明朝全國各地幾乎連年遭災。先秦晉,後河洛,繼之齊、魯、吳越、荊楚、三輔。並出現全國的大旱災。
這樣長時間和高密度地災害極度削弱了明朝地國力,到了1619年整個小冰河期中氣温最為寒冷的時期整整肆了二十餘年,這時發生了薩爾滸之戰,以火器軍械為主要戰力地明軍被迫在糧草和裝備都匱乏,且訓練並不足備的情況下和後金軍開戰。
方從哲寫信催促楊出兵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啊!在那種情況下,若是遲遲不戰,只是僵持,便能把大明朝的國庫拖垮啊!
於是,在匆匆戰的情況下。在此戰中的三個分戰場上,明朝軍隊的數量都不如後金軍,後金軍以其機動
往往取得了每每數倍於明軍地優勢兵力,戰鬥的結果可想而知。
説到底,此戰之所以百倍的罪魁禍首便是對農耕社會傷害最大地天災。
也就是所謂的小冰河時期,因為這持續了幾十年,並且還將持續下去的寒冷天氣徹底摧垮了大明朝的國力,再加上文官集團忙於內鬥,反應遲緩。迫使土地兼併越發嚴重,民四起,最終,大明朝才亡在了內憂外患之中。
最初,楊瀾只是從後世的書上了解到這一情況。
這一路行來,沿途的所見所聞,終於讓他對史書上記載的那些情況有了直觀上的瞭解,這一刻,他的心情分外沉重。如果説。以往。他所有地行動或是圖謀都是為了保住自己和家人的姓名,那麼。這一刻,他有了別的一些想法。
是的,他是殺手,他不是英雄,他不會悲天憫人地認為自己來到這個時代,便可以結束那個亂世,或是制止那個亂世,能夠解救所有的人!
楊瀾非常清楚,自己做不到。
他不認為自己能夠做到,誠然,他有着強悍的能力,簡直可以稱得上非人,可是,面對龐大的官僚集團,面對腐朽的儒家理學神,面對小冰河時期的自然災害,面對緩慢但是還在徐徐運行地國家機器,面對無法抑制的土地兼併…他一個人,真的能夠改變一些什麼嗎?
楊瀾不對自己寄予厚望。
但是,他覺得自己應該能做到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儘可能地幫助其他人,至少,幫助那些託庇在自己翼下的人們。
在後世,楊瀾聽過這麼一個故事。
有個小孩在海灘上奔跑,他在做着一件事,將因為退而滯留在沙灘上的小魚兒捧着放回海中,有人看見了,在一旁對他説,孩子,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毫無意義啊!沙灘上這麼多魚兒,你怎麼也救不完。
孩子這樣答道,我知道我救不完所有的魚兒,但是,我可以肯定,我手中的這條能夠救活,對我手中的魚兒來説,我這樣做是有意義地。
如今,楊瀾覺得後地自己會變成救魚的那個小孩。
以前地他,可沒有這麼多愁善,他一向認為,人只能靠自己!人總是要死的!人類也總是會滅亡的,遲早而已!
所以,他絕不動心,絕不動情,孤單單,赤條條而來,然後再孤單單,赤條條而去,如此罷了!
然而,當楊瀾附身到這具身體上時,因為這具身體還保存着原有的記憶和經驗,甚至一部分情,因此,楊瀾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些影響,原本,他只是渴望自由而已,然而,最後卻踏上了仕途,還背上了許多包袱,自己劃下了一個牢籠,自己將自己困住了。
他已經不再是原來的他,或者,可以這樣説,他已經不僅僅再是原有的他,他已經成為了一個全新的他。
這一路上,楊瀾終於有了時間好好地剖析自己的內心和情,最終,他得出了這樣的一個結論。
有了結論之後,一切便平靜了!
反正這一生都是白撿的,那麼,找一些有高難度的事情來做也未嘗不可,能做多少便做多少,只要不像上一次那樣留下遺憾便行了。
想通之後,楊瀾臉上的表情放鬆了許多,這是真正的放鬆,至少,在薇薇等人面前,他臉上不再戴着偽裝的面具,至少,他自己的愉悦和歡樂,在薇薇等人面前,他是會真實地表達出來的。
把自己隱藏在厚厚的面具下面,委實太累了。
時刻保持着緊張,每當有人靠近,便想着那人若是攻擊自己該如何躲避,自己若是要殺了那人,該採取怎樣的動作?
如此種種,楊瀾很懷疑,後世的那個自己是怎樣熬過來的。
所謂幸福,無非便是快樂,若是像後世的自己的所作所為不能讓現在的自己到快樂,那麼,改變便是了!
這便是楊瀾的真實想法。
當然,這種放鬆不是沒有限制的放鬆,這種快樂也不是隨心所的快樂,楊瀾非常清楚,要想在這個時代活下去,他仍然需要一顆警惕的心。
要知道,他之所以被得離開京城,到外地為官,便是中了某人的暗箭,而直到現在為止,他還是沒有查清楚那個幕後暗算自己的人是誰。
是東林黨中的某個人麼?
是上次暗中策劃將自己抓入東廠黑獄的傢伙?
他們是同一個人,或者不是?
這些,楊瀾動員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仍然沒有查探出來。
這兩次,之所以能夠平安地逃離圈套,除了楊瀾有着非人的能力之外,還有着些許的幸運,至少,第二次萬曆帝沒有追究他的欺君之罪,只是將他逐出京師,迫使他離開朱由校,而非砍他的腦袋,這便是幸運!
如果,萬曆帝下令砍他的腦袋,楊瀾只能狗急跳牆,亡命他鄉了,至於魏忠賢,以及自己拿便宜雙親,甚至舒小婉等人的命,他也顧不上了。
幸好萬曆帝沒有這樣做。
這次是幸運,下一次呢?
還寄望於此麼?
那個幕後的主使者把自己趕出京城之後,就會偃旗息鼓,善罷甘休麼?
楊瀾不能確定!
他唯一能確定的是,不管是為了活下去,或是為了家人的命,或是為了在血與火的亂世中救更多的人,他都必須努力積蓄勢力,要一直強大到不能任人宰割,不會因為某人的一句話便不得不任憑處置!
這是一條路,一條走上之後就無法回頭的路!
楊瀾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