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戀情苦怎賴不死丹皇恩重難救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伍次友內服良藥,外用氣功,半個多月之後,已經病體痊癒行走正常了。在這段時間內,胡宮山和李雲娘,除了服侍伍次友,閒下來就教青猴兒練功,青猴兒報仇心切,又極其聰明伶俐,加上他不怕吃苦,下死功夫地練習,武功竟是大有進步。胡宮山十分高興,連聲誇讚師妹雲娘收了個好徒弟。本想多住些天,可是自己閒雲野鶴,跡江湖慣了,如今看伍次友的病已是全好了,便不願再耽擱。這天下午,他們湊在一起,便要向伍次友辭行:“伍先生,這次相逢,有幸聆聽先生教誨,使胡某終生難忘。胡某生閒散,耐不得這清靜、無為的子,要向先生告辭了。以先生之才,後必將飛黃騰達。此一去,天各一方。但願後相見時,先生不要忘了胡某這個狗道士,山野狂人…”

“哎,道長怎麼説出這等話來?慢説我不會去做達官貴人,即是後蒙了皇恩,非做不可,又豈能忘掉你這位救命恩人呢?胡兄乃方外之人,既要歸山、仙遊,料也難以挽留。咱們也用不着虛套,待學生畫張畫兒,結胡兄留個紀念,如何?”

“啊,那可太好了,伍先生的墨跡等閒之人求也求不到呢。老胡拿了去,掛在靜室之內,也可朝夕相伴了。”伍次友走到案前,鋪開宣紙,略一沉恩便筆走龍蛇,畫了起來。不一會,一個肩背寶劍,懸葫蘆的道士,便勾勒出來了。只見他手執佛塵,面帶嘲諷,一雙眼睛,好像在軲軲碌碌地轉動。雲娘和胡宮山正要叫好,青猴兒卻在旁邊説:“先生,您畫的這個道士,倒真有點像我師伯。只是這兩隻眼睛不好,像個賊似的。”

“哈…,你道你的師伯不是賊嗎?讓我再題上幾個字。”伍次友一邊説,一邊提起筆來,寫下“賊,賊,賊”三個字,眾人正在驚愕之間,見他接着寫了下去,雲娘待他寫完,輕聲念道:“賊,賊,賊,有影無形拿不住。只因偷得不死丹,卻來人間濟貧苦。”伍次友笑着問胡宮山:“胡兄,你看這是你不是?”

“妙哉,妙哉!我老胡在先生筆下成了偷來仙丹,救人濟世的道士,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呢!知我者,先生也。老胡心領神受,不盡!”説完,雙手接過畫來,鄭重捲起,躬身向伍次友行了一禮,道聲:“伍先生,師妹,你們多多保重。”便轉過身來,飄然而去。

胡宮山走了之後,李雲孃的心裏一直是七上八下的。如今,自己已經被先生識破了女兒之身,再這樣一直守在先生身邊,不但多有不便,江湖上的人,又會怎麼看待自己呢?但是,要一走了之,卻又心中不忍。先生大病初癒,正需要有個貼近的人隨身服侍,自己又怎能扔下不管呢?她幾次想把話挑明瞭,卻又難以張口。自己雖然悄悄地愛着伍次友,而先生心裏惦着的、卻是那個蘇麻喇姑。每當想到這些,心裏便不由得一陣陣地痠痛。這天上午,伍次友見陽光明媚,天氣晴暖,拉了青猴兒到外邊散步去了。雲娘取過伍次友的袍子,在扯破的、掉了扣絆的地方,一針一線地補着。兩行清淚,在不知不覺之中,到了腮邊。不提防就在這時,伍次友興沖沖地轉回來了。一見此景,伍次友大吃一驚:“小兄弟,…啊,雲娘,你這是怎麼了?”

“沒什麼,是…是想起孃親來了…”

“不,雲娘,你不要瞞我,我早看出來了。你有心事,能告訴大哥嗎?”雲娘強自鎮定了一下,苦笑着説:“這幾天,看着先生的身體一天好似一天,高興還來不及呢,哪有什麼心事呢?我是在想,下一步該上哪兒去?”

“遊孔林,拜聖廟,然後上泰山,觀看雲海出,最後上北京,這不都是咱早就説過了的嗎?”

“嘻嘻,先生大病初癒,還需調養,泰山那麼高,您上得去嗎?”

“哎,我上不去,還有你呀,你可以幫我一把麼!”此言一出,伍次友就覺得失口了。如今,既然已知雲娘是女孩子,讓她怎麼幫呢?是拉,是推,是攙,是背,都不合適呀!偷眼瞧雲娘,已被他這話羞的滿面通紅。一時間,倆人竟尷尬得無言以對了。

就在這時,青猴兒忽然闖了進來。他手裏端着一盤熱氣騰騰的餃子,一邊興沖沖地走,一邊叫道:“快,伍先生,師父,趁熱吃吧。”伍次友接過來放在桌上:“好啊,青猴兒,怎麼想起買餃子吃了。”

“先生,這是師父安排的,説是,送行餃子接風面…”

“什麼,什麼?”伍次友愣住了。

“送行餃子,給誰送行?”雲娘瞪了青猴一眼,走上來安置伍次友坐下,心事沉重他説:“先生,恕雲娘不告之罪,我們師徒倆,也要拜別了。”伍次友心裏忽然一沉,可是,靜心想想,如今,兩人再結伴而行,確實多有不便了。可是,一年相處,情逾骨,如今忽然分手,又怎能不令人難過呢。他長嘆一聲説道:“好吧,既然你們決定要走,也只好就此作別了。聚散有定,離合有緣,是勉強不得的。我們不能做涸轍之鮒,相濡以沫,就散處江湖,翹首相望吧。但願他陌路相逢,不要擦肩而過…”説到這裏,伍次友一陣心疼,忽然停住,強忍着沒讓眼淚下來。

雲娘見伍次友如此動,也是心痛裂,真想説一句“我不走了”但卻説不出口。她強笑着勸道:“先生何必兒女情長!綠水長,青山不改,你我都還年輕,怕不能再見,再見時,又豈有擦肩而過之理。來來來,餃子要涼了,先生請先吃吧。”一餐別離飯,二人千叮嚀、萬囑咐地互相説了許多保重的話。然後,伍次友決定明拜會兗州府,由官府護送回京。雲娘和青猴兒才依依不捨地上了路。

走出好遠了。青猴兒回過頭來,見伍次友還在古道口垂楊柳下遙望,不解地問師父:“我實在不明白,好端端的,您怎麼一定要走呢?”雲娘茫然地望着遠處的碧水綠樹,呆呆地説道:“你年紀小,長大了自然就知道了。”

“那,咱們往什麼地方去呢?”

“先不要走遠,在這近處住些子,瞧着伍先生走了之後,再説咱們的事。”這天,伍次友翻來覆去,怎麼也睡不着。雲娘和青猴兒的身影一直在眼前晃動,一會兒他彷彿聽到了外間煽爐子的“忽忽嗒嗒”的聲音;一會兒他又好像聽到雲娘用湯匙調藥、吹涼的聲音,想起前幾天,還在和胡宮山、雲娘幾個人説笑論道,如今卻一下子便去得乾乾淨淨,只留下他孤身一人。悵然若失的鬱悶,重重地壓在他的心頭。

不知什麼時候,外邊下起雨來,檐前滴水落在青磚上,滴嗒滴塔響個不停。伍次友回顧往事坎坷多變,瞻望前途渺若雲煙,不覺兩行清淚了下來。唉,看來我實在招了造化的忌諱,成了不祥之身。天下如此之大,卻不容我伍次友嘯傲江湖;芸芸眾生雖多,卻無緣長伴梅花。唉,他翻來覆去折騰了一夜,直到天將破曉,才朦朧睡去。

兗州府是山東古邑大郡名城,又是聖府所在地,所以街道整潔,市景繁華。府衙座落在城西北隅,八字粉牆,氣勢莊嚴,令人肅然起敬。

伍次友乘了一頂青布涼轎,離府衙老遠就下來了。他拖着沉重的腳步慢慢來到衙前,見門口有一個書吏模樣的人正在踱來踱去,便上前投了自家名刺:“煩請稟報堂尊大人,就説揚州書生伍次友特來拜訪,”那書吏接了拜帖,一見“伍次友”三個字,滿臉立時堆下笑來,就地打個千兒説道:“伍先生,小的給你請安了。這個事兒小的明白,太尊大人還奉了憲諭,吩咐我們四處打聽,尋訪伍先生下落呢。您老稍候,小的這就去稟報。”一邊説着,一邊就起身去了。

伍次友懸在半空的心塌實下來:看樣子,至少不會被拒之門外了。正思忖着,見府衙東邊一個不起眼的小側門“呀”地一聲開了。書吏作前導,後邊跟着一位官員,白淨面皮,兩撇黑鬚,穿看八蟒五爪的官袍補服,白玻璃頂子上的紅纓顫顫巍巍,足蹬千層底皂靴,邁着方步一搖一擺地出來。他身後,還跟着一個人,像是師爺,身着黑緞褂子,頭戴青緞瓜皮帽,一副大大的水晶墨鏡戴在眼上,間繫的擯榔荷包一晃一晃的,卻不住地用眼打量伍次友。

伍次友一見是太守親自出,忙搶前一步躬身施禮:“晚生伍次友,久慕太尊大名。路過貴治,特來拜望。”

“啊喲先生,這可不敢當!”那官員忙拱手還禮,一把拉住伍次友的手道“學生鄭友,奉上憲指令,專訪伍先生。原以為先生已經南下,不料貴趾親臨敝衙——哦,這位是孔令培,乃是聖裔後代,學生到任後請孔兄來指點幫忙。我們適才在後衙閒聊時,還提及先生來着,不想先生已經到了,真是幸會,幸會!”伍次友知道,這鄭友就是安慶府鄭明的弟弟,本來是存着戒心的,此時見鄭友滿面風,和藹可親,十分朗健談,也就放下心來。旁邊的孔令培將手一拱笑着説:“看上去,先生似乎有些清恙。正巧後衙的筵席剛剛擺上,權當為先生洗塵了!”鄭友滿臉堆笑:“正是,先生既來了,就在敝處小住幾。我這裏琴棋書畫俱全,一定適合先生口胃。先生若不給面子,我可要霸王留客嘍?啊,哈…”鄭友一邊呵呵笑着,一邊十分殷勤地將伍次友讓進後堂:“來來,這邊請,就在花廳西廂!”可是,伍次友一腳踏進花廳,立時便驚呆了。他直愣地站在門口,面白如紙,寸步難移。原來在安慶府帶人捉拿他的平西王駕前侍衞皇甫保柱,正笑地坐在桌旁看着他呢!

皇甫保柱見他進來,哈哈大笑起身道“正所謂‘山崩地裂無人見,峯迴路轉又相逢’!先生真是吉人天相,竟能大難不死。皇甫保柱倒要向先生祝賀了。”伍次友然變,盯着鄭友,一字一板地説:“好一個西選官!”鄭友挑起兩道細眉,語帶譏諷地笑着説:“先生誤會了。學生十載寒窗,兩榜進士,殿試選在二甲十一名,雖不及先生尊貴,也是斯文中人!先生不必驚惶,請放懷入座,我們還是邊吃邊談吧。”

“好吧!”到了這一步,伍次友心知已入銅網鐵陣之中,心一橫徑直坐到了首席,舉杯一晃飲了,見席上熊掌、烤豬便笑道:“這兩樣東西,燒得好是佳餚,燒不好一口也吃不得,沒有一百兩銀子是辦不來的。既蒙諸位如此厚愛,不才可是要佔先了!”説着便夾起一炔烤豬來在口中品嚐,笑道“久病思食,品此佳味,真是福氣。令培先生,你祖宗説‘聞韶三月不知味’,恐怕是言過其實吧?”皇甫保柱看到伍次友如此氣概,站起身來為伍次友斟滿一杯酒:“痛快!先生真是雅量高致。不才在平西王麾下十餘年,很少見到如此豁達之人!”孔令培剛才受了伍次友的挖苦,心裏很不是滋味,便乘機回敬了一句:“保柱將軍到此已有三個月,專等先生消息,不想先生自己卻來了。”伍次友將杯在桌上平平一推,冷笑道:“哼!那是伍某時運不濟,碰上了你等之徒,有什麼話就直説吧!”鄭友乾笑了兩聲,送上一杯酒來:“先生不必動那麼大的肝火,以免有傷貴體。皇甫將軍有事要求先生呢!”

“好吧,有話快説,伍某洗耳恭聽!”皇甫保柱兩次與伍次友接觸,知道他的風骨、膽量和學問,又佩服,又有點畏俱,便以懇求的語氣説道:“其實先生已經知道,我們奉了王命只好如此行事,請先生暫息雷霆之怒,隨我們去一趟雲南見了平西王爺,許多事情還是好商量的。”

“少廢話!雲南我是不去的。你們看着辦吧。”鄭笑一聲,將臉湊近了伍次友説道:“不去也可。聽説皇上讓先生草了一篇東西,叫做什麼‘撤藩方略’,何妨拿出來,見教一下。下官擔保只要先生依了我們,誰也不會找您的麻煩。”

“要是我不肯依呢?不要忘了,我伍某來投貴府,是很多人都見了的!鄭友,你到底是誰家的臣子?你穿的是朝廷的官服,卻暗中替吳三桂捉人,又為鍾三郎香堂賣力,你到底有幾個主子,是三個、兩個,還是一個?”鄭友與朱三太子虛與委蛇是經吳三桂的兒子同意了的,可進一步的勾結卻是他自己的主張。此刻見伍次友當着皇甫保柱的面,揭出了他和鍾三郎香堂的關係,鄭友恨得咬牙切齒冷笑一聲道:“伍先生,你還是多想想自己的事為好。你要知道,書生殺人,不同尋常。不錯,是有人看見你進府來了,可是剛才為你投送名刺的書吏,你就很難猜出他現在何處,是死是活。”

“那就隨你的便吧。是井裏,還是樑上,是用刀,還是用毒,請府尊指點。”

“我可捨不得殺你!”皇甫保柱哈哈大笑“不過先生確也驕傲得有些過份。這樣吧——先生大病初癒,先在這園中書房裏住下。我們的事不急,等先生想通了我們再上路。這裏有幾十位兄弟服侍着先生,要什麼只管吩咐。只是外邊時氣不好,外出嘛,咱們那就不必了吧。”説着起身將手一擺:“送先生到書房休息!”兩個彪形大漢應聲而至,立在當門。不等兩個大漢動手,伍次友立起身來,袖子一拂,頭也不回地走出去了。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