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兩個太子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二百六十三章兩個太子呂布帶着一大羣的郡兵往皇宮那邊跑,事情比預期的要好,還沒奔到皇宮,呂布的馬後就聚集了上千的郡兵,甚至還有不少各部的衙役,人人都手持刀槍,叫吵着奔跑,而他們越叫得響亮,路上加入的人就越多往常要想多找些郡兵,確實是
費事的,郡兵糧少餉薄,辦差的熱情自然就不高,凡事能拖就拖,想讓他們有積極
,那可是非常難的一件事;可那是平常沒事發生時,現在不是出大事了麼,郡兵甚至衙役的積極
立即就爆發了出來封建時代,在天下大亂時,最先能起來造反叛亂的,往往是赤貧之人,活不下去了的百姓,除了造反沒有別的活路了,所以他們往往是第一波起義的人,而第二波基本就是最低層的小官小吏了,比如劉邦蕭何等人,再往後便是各階層的投機份子,這些人集合到了一起,推舉出一個大首領,這個大首領的出身不限,什麼階層的都有可能,主要是看各人的本事,然後圍繞着這個大首領,建立起一套相對完善的政治體系,那麼造反就有了成功的可能。
現在的局勢正好處在赤貧百姓開始造反,黃巾軍已然近了洛陽,而最低層的小官小吏發現原來強大的朝廷,也有不行的時候,他們的生活屬於能過得去,但過得並不舒服,手中有一定的權力,擁有武力,但卻缺少領頭的人,如果一旦有人挑頭,對着他們煽風點火,那麼這些人幹起趁火打劫的事情,絕對在這個時代是第一
的,簡直可以稱得上是爭先恐後郡兵平常難招集,要想讓各部的衙役在大街上跟着他們跑,更是難上加難,可現在情況卻正好相反,不但大批的郡兵加入,更有衙役加入,甚至連一些地痞
氓也都嗷嗷叫着,手拿各種“武器”加入了呂布的隊伍,人人大叫着:“勤王,清君側”還沒等羽林軍去草料場集結好呢,呂布卻先在城裏拉起了一支隊伍,待他帶着隊伍奔到皇宮的後門時,呂布回頭一看,好麼,後面跟上來的人,足足超過了三千,雖然亂七八糟地沒個章法,可架不住人多呀呂布再也崩不住了,他臉
通紅,很有種喝多了的架勢,他心想:“成了,成了,這麼多的人,完全是有可能攻下宮門的”離着皇宮的後門,還有數十丈的距離,宮上的小宦官已然看到了這支雜牌軍,他們一邊去飛奔着報告張讓,一邊趕緊調集當值的羽林軍保衞宮門。
羽林軍中有張讓的勢力,但他並不能控制住全部的羽林軍,只能控制住一部份,正因為他不能全部控制,深怕那些不聽他指使的羽林軍反對他,所以他只讓能指揮得動的那部份羽林軍入宮當值。
由於立場不同,想法便不同,曹cāo和王允都認為十常侍沒能及時把握住羽林軍,是一件很愚蠢的事,但站在張讓的立場上來講,算不得愚蠢,而是力所不能及,他控制不住,他還控制什麼呀?於其貪多嚼不爛,不如全力把持住能力範圍內的事情發生得太突然,宮牆上的小宦官和羽林軍都沒有準備,他們望着嗷嗷叫着衝來的郡兵和衙役,盡皆不知所措,無法應對一個羽林軍的校尉叫道:“有沒有中官來坐鎮啊,要是再不來中官,我們可也要撤了”小黃門立時尖聲叫了起來,拖住校尉,不讓他們走。小黃門嘴上哀求,可心裏都在痛罵,這些羽林軍關鍵時刻竟然指望不上,都是些只會吃飯拉屎,卻提不動刀槍的混蛋正混亂間,張讓等十常侍全都到了,出了這麼大的事,大宦官們也全都急了,他們尚不知到底出了什麼事,是李勤來了,還是大臣們召集軍隊回來了?可不管哪方帶着人來,都不可能直接撲向宮門的,都要在外面列陣,然後談條件,李勤和大臣們都得問問皇帝的安危啊,直接衝到宮門,是怕皇帝死得不夠快麼張讓等人到達時,呂布帶着人早就到了。呂布正在下面觀望,雖然是皇宮的後門,可宮門厚實,宮牆高聳,比普通的縣城城牆都要高,沒有攻城器械,很難攻得進去張讓衝着下面喝道:“爾等所來何事?難不知衝闖地是要殺頭的麼”下面鬧吵着的郡兵立時就靜了下來,他們的身份地位決定了他們不敢和高官作對,這種觀念是多年養成的,一時半會兒的可是無法改過來的呂布在幷州當了那麼久的強盜,對於郡兵們的這種心態太瞭解了。要想讓他們不再懼怕官府,跟着他殺人放火,勇往直前,那最好的,最有效的,最快的方法就是讓他們手上沾血只要讓他們的身上背了案子,那以前膽小如鼠的人,立馬兒就會變成膽大包天的,幹到底,沒説的呂布從馬背上取出弓箭,對準張讓扯開弓弦,嗖地就是一箭。他箭法出眾,一箭
去,張讓身邊的羽林軍立即舉盾擋在張讓的身前,可這箭勁力奇大,竟
穿了盾牌,又
穿了那羽林軍的
膛,卟地就
中了張讓的肩膀張讓嗷地一聲尖叫,仰面朝天地摔倒在地,旁邊的小宦官急忙上前救助,而其餘的大宦官卻都反應奇速,一起趴到了地上呂布不管有沒有
死張讓,其實他
本不認識張讓,只知道誰説話,誰就是領頭的,只要把領頭的放倒,那就一切都成了他回過身,衝着雜牌軍叫道:“首惡已誅,我等奉旨勤王,不得耽誤弟兄們,隨我進宮,去救皇上啊”説着,把手裏的弓收回,抄起方天畫戟,叫吵着,第一個衝向宮門雜牌軍只稍稍安靜了片刻,轟地齊聲吼叫起來:“進宮救皇上,進宮救皇上”混在隊伍裏的地痞
氓卻叫道:“進宮搬東西啊…”這支雜牌軍嗷嗷大叫,一起衝向宮門。這些人一旦被煽動起來,破壞力是驚人的,有人叫着要抱樹撞門,立時就有人奔到大道邊,砍倒了一棵樹,幾十個人抱起大樹,衝向宮門,咣咣咣幾聲大響後,就把宮門給撞開了守衞皇宮的羽林軍對突然遭遇的襲擊,沒有半點的準備,宮門後也沒有堆堵重物,光憑着幾道門閂,豈能擋得住進攻?宮門被撞開之後,羽林軍大驚,紛紛後退,甚至有些人開始跑進宮去呂布衝進宮門,心中的興奮無法形容,他有點納悶兒,為什麼守衞皇宮的兵將不放箭呢?當然,他不是怕羽林軍放箭,
死他的雜牌軍,反而雜牌軍也不是他的,他才不在乎死多少人呢,他只是納悶兒羽林軍為啥捨棄最有用處的武器事實上,在沒有提前預警的前提下,羽林軍是不允許在皇宮裏使用弓箭的,弓箭可以
到外面,同樣也可以
到裏面啊,皇帝是天下至尊,國之共主,豈能生活在弓箭的威脅之下,萬一宮牆上的羽林軍反叛,豈不糟糕?都不用所有的羽林軍反叛,只要有幾個心存歹念,往皇宮裏
幾箭,那就是要命的大事;所以不是在最後關頭,不是在需要守衞皇宮的緊急時刻,羽林軍是不配備弓箭的,呂布來得突然,撿了個大便宜十常侍在小宦官的保護下,連滾帶爬地往後宮跑,大聲叫喊着,讓羽林軍頂住,少數羽林軍耍心眼兒,不肯出力,可大多數還算是盡職,不管擋得住還是擋不住,都衝上前去,和雜牌軍廝殺呂布一馬當先,方天畫戟劈刺掄砍,如入無人之境,他的勇武在此時完全發揮了出來,在前面為雜牌軍開道,竟然一口氣殺掉了十幾個羽林軍羽林軍本來就沒什麼鬥志,見他厲害,發一聲喊,轉身便逃,都奔進了後宮,誰也不守宮門了跟着呂布進來的郡兵和衙役,還有那些地痞
氓,見羽林軍逃了,還以為是他們打敗的呢,他們是不會去分析種種因素的,反正只要贏了就行,管是因為什麼贏的呢,更加玩命地往宮裏衝了,亂砸亂搶一通呂布也沒想到會是這種情況,心中的驚訝不比那些逃走的羽林軍少其實,他是沒生在明朝以後,他要是看過《西遊記》,他就能明白了,實際上越和最高級的兵將開戰,他得勝的機會就越大。孫悟空大鬧天宮時,十萬天兵天將拿他沒法,為啥?因為天兵天將都是在玉皇大帝手下混飯吃的,大家犯不着玩命,可孫悟空為啥在取經的路上,總碰到厲害的妖怪,
得他總得去搬救兵?很簡單,那些妖怪不是混飯吃的,他們是自己創業的啊,創業能不玩命麼事情發生的時代不一樣,可道理是一樣的,呂布打扶角軍那種創業的軍隊打不過,可他打羽林軍這種混飯吃的就打得過了,他身後可跟着一大羣創業的雜牌軍呢,弟兄們都大鬧皇宮了,還指望他們能消停麼?
雜牌軍進入皇宮之後,見着好東西,能拿得起來的就拿,拿不起來的就砸,見着好吃好喝的就趕緊往嘴裏,見着小宮女…追呀什麼救皇帝不救皇帝的,什麼清君側不清君側的,這些雜牌軍全都給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宮門大開,外面不少“閒人”都在窺探,他們見着裏面亂成一團,有些膽子大的也衝了進來,趁火打劫,趁亂鬨搶,這種事情哪朝哪代都不少見,而且一旦亂起來,越亂就越大發由於呂布無力約束雜牌軍,以至於進宮的速度大減,雜牌軍在宮裏亂闖了半天,也沒有打到皇帝的寢宮,更別提控制住各處道路了張讓等十常侍跑到了皇帝的寢宮。
龍牀上,停放着皇帝劉宏的屍體,大漢帝國的皇帝終於沒有能逃過一劫,沒能看到黃巾軍被鎮壓下去,反而被內侍和外戚給活活氣病,接着又在病中給氣死了十常侍見皇帝駕崩,他們封鎖了這個消息,秘不發喪,而且還假造了傳位詔書,廢掉了太子,改立皇子劉協,並且準備扶立劉協登基,可這一切都還在進行中,卻被呂布的雜牌軍給突然打亂了,十常侍再也沒法按計劃行事,他們連皇宮都沒法待下去了一個大宦官急道:“張大父,你倒是説句話啊,現在該怎麼辦?咱們都是無之人,一身榮華都來自皇上的寵信,現在先帝駕崩,新君未立,我等無所倚仗,該當如何是好?”別的大宦官也都眼巴巴地看向張讓,等着他拿主意張讓一跺腳,道:“事已至此,多説無宜,咱們帶着新太子一起出宮吧,去尋李勤。李郎最仗義,這點天下皆知,就算咱們和他有什麼誤會,但只要能見着他,他必會念及舊情,救咱們一救,而且他也會扶助新太子登基的,畢竟新太子沒什麼勢力,他可以把持朝政,當個攝政的諸侯”
“那廢太子呢?要不要把他勒死,還有皇后怎麼辦?留着她是個禍害啊”一個大宦官道。
張讓想了想,道:“廢太子不管,接着讓董太后看管着吧,她會有辦法出宮去的,至於皇后…勒死她,不能落於叛軍之手,以免她説些不利咱們的話,被叛軍當成證據,反對咱們”一個大宦官奇道:“為何只殺皇后,卻要留下廢太子呢?”張讓氣道:“糊塗,怎麼連這種話都問出來了你們想想看,如果廢太子也沒了,那以李勤之強,豈不就直接能把持朝政了,那他還要我等幹什麼?新君登基之
,就是我等被滅口之時啊可如果廢太子被別人得去,得到他的人必會有心思,利用廢太子和李勤作對,而且朝中大臣們必會羣起響應,如此一來,李勤外患不除,內憂仍在,他當然就要靠我們來為他證明,新君是皇上改立,而不是他擅自擁立的,咱們的
命才能得以保全啊”大宦官們這才齊聲驚歎,對啊,他們要想活命,就得對李勤有用處才行,要是沒了利用價值,李勤幹嘛還留着他們?説不定會把他們殉葬了,去陪先帝呢殿外的叫喊聲已經傳了進來,張讓顧不得肩膀上的傷,他衝小宦官叫道:“帶上新太子,咱們立即出宮”不用小宦官動手,大宦官們親自跑去,把新太子劉協給挾到了腋下,不管小孩子的哭鬧,奪路就往外跑張讓在臨走前,最後看了眼皇帝的屍體,要説
情,他對皇帝是真的有
情,説起來,皇帝是他一手撫養長大的,皇帝那聲張大父真不是白叫的,可事情走到這一步,他事先也沒有想到。
張讓來到皇帝的跟前,擦了把眼淚,心想:“在皇上沒駕崩前,我總覺得自己權勢很大,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皇上沒了,我才真的明白,沒有了他,我什麼都不算,只是一個沒的閹人罷了”他不忍心皇帝的屍體落到“叛軍”的手裏,在他心中,只要和自己不對付的人,都是叛徒,不管是大臣也好,外戚也罷,都是天殺的混帳把一
牛油大蜡扔到龍牀上,又在皇帝的屍體上蓋上帷帳,他大哭三聲,這才離開皇宮之中,已然亂成一團,董太后那裏,也聽到喊殺聲了,小宦官們
水價兒似地向董太后稟報,説出了大事了,有叛軍攻進了皇宮,董太后大驚董太后趕緊派人去問皇帝,有叛軍入宮,皇帝得拿出個主意來啊,她到現在都不知道皇帝死了,張讓封鎖消息,連她都給瞞住了。小宦官們趕緊又去皇帝那裏,結果沒多久就跑回來,説寢宮着大火了,董太后立時就傻了幸虧打進皇宮裏的是呂布帶着的雜牌軍,要不然董太后這麼個拖拉法,換做別的軍隊入宮,她這時已然成為階下囚了皇宮這麼大,就算是躲也能躲過一時半刻的,只要曹cāo的軍隊到了,原則上來講,董太后不會有事的,留在她身邊的廢太子劉辯也不會有事。可問題是,她不知道有援軍,所以這位董老太太在驚慌失措之下,竟然帶着廢太子劉辯和一眾小宦官小宮女,從她自己的宮殿裏逃了出去,還萬分幸運地逃出了皇宮可出了皇宮,董太后卻不知該往哪裏去,有小宦官告訴她,袁紹的叔父袁隗就住在附近,不如先去投奔袁家,袁家四世三公,累受皇恩,這種時刻應該會幫着他們的,而且袁家也不會反叛,比別的大臣都可靠董太后只好帶着劉辯去了袁隗的府第,董老太太的運氣再次爆發,袁隗果然沒有加入曹cāo的隊伍,而且很願意收留董太后,保護她不受叛軍的迫害可等董太后進了袁府之後,當袁隗發現她是帶着太子來的,而且又知道皇帝的寢宮着了大火,立時他就改主意了。袁隗還不知道劉辯已是“前”太子,被張讓等人給廢掉了,就算知道他也不管,他才不會承認張讓的假詔書呢袁隗改變了主意,他不再把董太后和劉辯留在府中,而是招集家將,帶着太后和太子,一起出京,不留在京裏了,並告訴董太后他們要去找袁紹,袁紹沒死,而且收攏了軍隊,正在和黃巾軍周旋。
董太后不知真假,可袁隗這麼説,她也只能這麼信了。
袁隗是什麼人,那可是官場老油子,他發現太子到他家避難,立時就有想法了太子,國之儲君,奇貨可居也,不牢牢掌握在袁家手中,難道還留着和別的大臣分享麼第二百六十三章兩個太子第二百六十三章兩個太子,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