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代妥當了,李小紅又回到廳上“陳相公,”她問“你住在哪裏?我給我親戚的那封信,託人寫好了,給你送去。”

“喔,我住在狀元境大發棧。”狀元境是貢院前的一條巷子,那裏客棧最多。

“大發棧我知道。不過,”她又問“怎麼不住在岳家?”

“説來話長——”

“談談不妨!”李小紅用很關切的眼光看着他。

陳鑾沉了一下,覺得中一口骯髒氣,能向這樣願聽自己的話的人吐也是一樁快事,便點點頭答應了。

“説來也是家醜。”陳鑾徐徐説道:“我的岳父是這裏有名的鹽商,原是世——”原來陳鑾的父親,是那鹽商家的西席。十幾年前,陳鑾到江寧來省親,年方十八,生得一表人才,又是簇簇新的一名秀才,鹽商便將獨生的愛女,許給了陳鑾。

不幸地,陳家門庭卻緊接着這件喜事以後,逐漸衰落。先是陳鑾的父親患了重病,不治去世,醫藥喪葬的費用,耗盡了積蓄。等陳鑾在家守制,三年服滿,家境益發困窘,岳家的音問,也就逐漸中斷了。

這一次是因為鄉試期近,陳鑾與母親商議,一旦中舉人,有許多花費,必得預先張羅。想來想去唯有向岳家告貸。這就是陳鑾這一次來投親的目的。

“陳相公,”談到這裏,李小紅問道“既然是至親,又是做大買賣的鹽商,想來一定要幫你的忙。”

“是的,他幫我的忙,願意跟我做一筆易:拿五百兩銀子,買回庚帖。”

“啊!這是要退婚。為什麼?”

“那還用説嗎?自然是嫌貧愛富。”

“這可是想不到的事!”李小紅接着又問:“那麼,陳相公,你怎麼樣呢?”

“我能怎麼樣?我還能賣?無非為一張退婚的筆據,給了他們就完了。”李小紅拿他的話細想了一遍,埋怨他説:“陳相公,你這件事做得魯莽了;倘或那位小姐一片心還是在你身上,你不是太辜負她了嗎?”

“那位小姐只見過一次面。幾年以來,她亦從未有過什麼表示。若以為她一片心在我身上,豈非我自作多情?再説,父母之命,媒的之言,就算我非她不娶,她亦不能違拗父命,非我不嫁。那一來,倒是害了她了!我何苦做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這番見解,使得李小紅大為欽佩,覺得他不但有骨氣,而且通情達理,為人厚道。再看他言語從容,氣概軒昂,決非沒有出頭之的人,值得幫他一個忙。

轉念到此,隨即就作了一個決定,便即問道:“明天就是中元,不到一個月就要考了。陳相公,你怎麼還在這裏閒逛?要趕快回湖北才是啊!”

“不,一時不想回去了,得過且過,混着再説。”

“那不好!”李小紅的語氣不自覺地重了“讀書人只有這一條路才是正途。你又不是考不上,怎麼可以因為一時的不順遂,自己跟自己賭氣?”陳鑾一直侃侃而談,是坦蕩蕩事無不可對人言的態度;唯有到了這時候,只能報以苦笑了。

“你請坐一坐!”李小紅站起身來説:“我馬上就來。”她回到卧室,關上了門,打開梳妝枱的斗,取出一個藏私房錢的首飾箱,檢點銀票,恰好有五百多兩。留下餘數,將湊足了整五百兩的十來張銀票,用個紅封套裝好,揣入懷中,仍回廳上。

“陳相公,”她特意這樣問:“你不是説話做事不痛快的酸秀才,也不會嫌我的身份看不起我。是不是?”

“言重,言重!我何敢看不起人?”

“那就是了!”她將紅封套取了出來“我借你五百兩銀子。等你得意了加倍還我。”陳鑾大出意外。楞了半天,突然心頭一陣酸、一陣緊,擠出兩行熱淚。

這兩行熱淚中,有、有牢騷、有辛酸,一發不可收拾。以致李小紅家上上下下聞聲都驚愕不上。然而陳鑾何以痛哭涕,除了他自己,只有李小紅知道,不過她卻絕口不言。

陳鑾亦真不負期許,這一年就中了舉人;第二年庚辰科會試聯捷成進士。殿試既畢,金殿臚唱,高高中了一甲第三名。因為陳繼昌連中三元,皇帝且曾特為賦詩誌喜的緣故,這一榜天下知名,李小紅亦聽人説起,探花是湖北的陳鑾,心裏當然高興。

另有個人適得其反,便是陳鑾已退了婚的未婚;那鹽商家的小姐,既悲且憤,鬱鬱而終。做父親的痛悔不已,然而亦只有自怨自艾而已。

漸漸地,有人知道李小紅的風塵巨眼了。因為陳鑾有信給她,希望她杜門謝客,以便進一步作結成連理的打算;李小紅自然樂從。名退藏於密,少不得有人打聽原委;李小紅亦不必再有顧忌,當時資助陳鑾的這番義舉,便很快地播騰人口了。

於是,那鹽商家有門客獻計,給了李小紅的假母一筆很可觀的款子,為她贖身,入家門,收為義女。其時嘉慶皇帝已在庚辰年秋天,崩於熱河,新君嗣位,年號道光。道光二年壬午科鄉試,庚辰科的三鼎甲都放了副主考,陳繼昌到陝甘;許乃普到河南;陳鑾正好放到密邇兩江的浙江。

到三場已罷,試官出闈。那鹽商所請的大媒,已早從江寧到了杭州在等着了。陳鑾聽説是他過去的岳家願結婚姻,一口峻拒;及至聽大媒細説緣由,才知新娘就是他的紅粉知己李小紅,不覺喜出望外——他原就懷着一樁莫大的心事,委屈李小紅為側室,則於情不忍,於理不當,若是明煤正娶,又苦於李小紅的出身不正,言官糾彈,將會獲罪。如今變換身份,出身良家,縱或過去曾淪落風塵,但有此一段不尋常的遇合在內,情有可原,即使皇帝當面詰責,亦不妨據實而奏,邀得寬免。因此,欣然樂從,隨即請浙江巡撫,也是他的同鄉、湖北黃梅的帥承瀛代奏,乞假一月,赴江寧娶。

李小紅就此“飛上枝頭作鳳凰”帶着十萬銀子的嫁妝,坐上花轎,做了翰林夫人。十七年之後,重回江寧,已是起居八座的總督夫人。這一年適逢大比之年,陳鑾以署理兩江總督的身份,入闈監臨。李小紅偶爾想起當年的遇合之奇,在中秋那天,盛妝重臨故地;細尋舊門户,居然還有當年的手帕姊妹,而至今仍為樂户。於是吩咐隨從,用她的私房為她們即時贖身,挑選未婚而肯上進的“材官”一一為她們婚配。成為秦淮河曲巷舊院之中,數百年來第一樁有聲有的快舉。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