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八章見面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雖然經過胤禔和胤(礻我)兩個阿哥來提了個醒,不過,於中也並沒有在這件事上太過於煩心。
就像來之前費老頭所説的,太子一黨就算下手再狠、再毒,還能把他怎麼樣不成?頂多頂多也就是罷了他的官職而已,連發配邊疆都做不到。再者説了,他又不是那種沒了官位不行的人,就算不當什麼提督了,他難道就不是他了?説真的,沒了官爵,他反倒更加少了很多束縛。以他現在的關係、爵位,能辦的事反而更多了。至少,陪老婆總有時間了吧?
心裏有底,自然也就百變不驚了。
所以,於中自得其樂的又在暢園裏住了兩天,好生的在這座號稱“四時皆
”、“八風來朝”、“六氣通達”的園子裏玩了玩兒。畢竟,暢
園是皇家園林,尤其還是康熙最喜歡的園子之一,不是什麼人都能住得進來的。這次要不是康熙南巡去了,胤礽恐怕還不能這麼大方的把他讓進來住。
不過,這兩天倒也讓於中長了不小的見識,最大的一點,就是他從這座園子裏的太監那裏得知了一件事,就是暢園的前身竟然是明代萬曆年間,神宗皇帝的外祖父,一個叫李偉的老頭修建的“清華園”對此,於中忍不住慨然長嘆…怪不得康熙這麼有學問,敢情是借了人家清華園的好風水,難怪難怪!(明代清華園與現在清華大學的清華園不同)輕輕鬆鬆的就這麼過了兩天,到第三天的時候,琦亮按照他先前説的,又重新回到了暢
園,並且帶來了胤礽召見於中的口諭,接着,車馬備齊,就帶着於中直向北京城開去。(暢
園在北京西郊)“這是…乾清宮?”胤礽的所作所為再一次出乎於中的意料之外,由琦亮引路到達皇宮之後。卻左拐右拐在到了這座掛着“乾清宮”牌匾的大殿前面。胤礽難道是想在這裏見他?
“呵呵,於大人不用意外。收服本可是件大事。太子殿下特意召集在京文武官員齊集乾清宮共賀,同樣也是為了給於大人您接風啊!”琦亮看到於中驚訝的表情之後,稍顯得意地笑道。
“還召集了文武官員?”於中驚訝道…這傢伙到底想搞什麼?總該不是想發動這些官員來搞什麼批鬥大會吧?不知道怎麼搞的,於中突然間莫名其妙地想起了那次得知費老頭以前做過紅衞兵,還經常送人進牛棚的事情。
“太子殿下口諭,宣於中晉見!”於中並沒有太多的時間去反應,琦亮一到這裏就把他的名字報了上去。
結果,沒一會兒,乾清宮裏就出來了一個太監向他宣讀了胤礽的諭旨。看着這個太監臉上稍帶些得意的面容,於中略好奇。他並不知道這個太監在清廷之中也有着不小的名氣,此人正是毓慶宮的總管何柱兒。好不容易到乾清宮來威風一次,他當然得意了。
“奴才於中,謹遵太子諭旨!”事到臨頭了可不能慌,就算這個烏七八糟的太子出了這麼一副大陣仗,又能把老子怎麼樣?於中暗暗
了一氣,邁步朝着乾清宮大殿走了進去。
“這就是於中?”從康熙往下,清廷之中見過於中他們五個人的文武官員用兩隻手就能數得過來。而且,更加有意思的是,見過他們次數最多的,除了一個康熙之外,就只有一個上書房四大臣了,由上而及下,以他們的身份,可以稱得上“異數”了。而清廷大部分的官員都只是知道他們幾個的名字罷了。
所以,於中一進乾清宮,就徹頭徹尾的受了一遍什麼叫做“眾目睽睽”
…
這一招還是比較考量人的定力的,畢竟現在這些在乾清宮裏的官員可都是相當於後世中央各部委的大官兒。
“奴才於中,叩見太子殿下!”清廷有規矩,幾品官就跪在幾品官所在的位置,不能隨便逾越。於中是一品。所以他在進殿之後,一直朝裏,朝着靠近龍椅所在的台階的地方走了過去,直到到了比佟國維等人稍靠外一點兒的地方的時候,他才一邊暗中問候着胤礽的老子康熙,一邊甩開馬蹄袖,朝着胤礽跪了下去。
“於愛卿不必多禮。平身!”雖然康熙不在,胤礽身為監國太子有權啓用乾清宮,不過,他依然只能在龍椅一側站着,或者走到龍椅前面站着,反正,龍椅依然還是他的位所在。
“謝殿下!”於中跪在地上朝胤礽抱了抱拳,重新站了起來。
“於愛卿,本宮聽聞你率部攻伐本,連
本的國都都打下來了,可有此事?”胤礽倒揹着雙手,又朝於中問道。
“…回殿下,奴才確實是跟本人打了一仗,不過,並沒有攻下
本的國都。”於中耳朵
子動了動,抱拳答道。
“哦?難道是有人謠傳?本宮也看了你呈給皇阿瑪的那個《江户條約》,上面明明是説你打了一場大勝仗呀!”胤礽又問道。
“奴才確實是打了場勝仗。不過,這並不能算得上什麼大勝。而且,雖然奴才得
本掌政的幕府將軍德川綱吉與奴才定立了條約,卻並沒有打下幕府所在之地,而且,江户雖然是
本第一大城,卻並非
本國都,
本的京城是在一個叫京都的地方!”於中答道。
“如此也十分了不得了。自隋唐之時,本以‘遣隋使’、‘遣唐使’入學中原,到元代忽必烈派十萬大軍東征,再到前明倭寇亂華,
本一直逍遙於汪洋之外,更是多有不服王化之舉。如今…,於大人以滿洲水師一己之力直搗其老巢,
得倭人求和,揚我大清國威,着實是功在社稷!”於中話音剛落。就有人出面説了起來。於中不認識他,可是,其他的官員卻都知道,此人正是新晉户部侍郎尤明堂。
“不錯。於大人此次確實為朝廷立功不小!”佟國維半眯着眼睛,微微掃了一下尤明堂這個敢搶在他面前説話的小子,也接着説道。
“呵呵,於大人確實有功。不過,本不過區區一島國。能有多少實力?於大人伐之雖勝,恐怕也算不得什麼大功吧?”兵部侍郎邵穆布出面反對道。
“邵大人所言有理。區區本,不過爾爾,我朝能臣武將遍地,隨便派個人過去也未必不能建功立業!
…
大家説是不是呀?”原為户部左侍郎,現在已經調為內閣學士的阿山大聲説道。他的話立時在在場官員之中引起了一片贊同的聲音。
“哼!説得輕巧,既然阿山你如此厲害,為何當年平定台海之時不見你上表請戰?”於中本以為也會出現的胤禔等人並不在,不過,在大殿上依然有人幫着他説話。就像阿靈阿!
“不錯。這世上有個成語叫做‘紙上談兵’。也就是指一些人只會嘴上痛快。真幹起來卻什麼都不行。這渡海之戰如果真的那麼容易輕巧,當年皇上又何必非要讓靖海候施琅領兵出戰?隨便派個大將不就行了?”工部尚書王鴻緒也笑咪咪地説道。
“二位大人又何必長他人志氣?本怎麼能與台灣相提並論?當年鄭氏擁兵數萬,據有海峽。佔有澎湖天險,自然是難以對付。可那
本不過是一小小澤國,據本人所知,其國大將領兵也不過數千,如此實力,難道還不能輕易剿滅?”又有一名官員出列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