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授課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黑板的正上方懸掛着這樣一幅牌匾。當我走進教室的時候,下面的一百多號學生正亂哄哄的各自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對這句名言的理解。對於“教師”

“人類”

“工程師”這些名詞古代人如何能理解!自己腦子真是犯渾,非叫人刻這個東西上去不可,沒辦法,我的第一節課居然要花去大半的時間來解釋這個於醫學無關的句子,悲哀啊!

對杏林書院的課程安排,我仿照了現代醫學教授的習慣和順序,首先從基礎課開始,然後才是專業課,這個基礎課包括解剖學和生理學,隨後再增加病理學和微生物學,要循序漸進,最後再分門別類,目前的條件也只能這樣了。

“在進入課程之前我想給大家講講疾病的概念。疾病是外因通過內因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種特殊生命過程。”正題剛説一句話,我就看見下面的學生一個個又都瞪起了他們無知的雙眼,真是要命,怎麼每句話都要解釋呢,不用學生們再發問,我主動地解釋這裏面可能讓他們難懂的字句。

“外因麼,就是外在因素,例如風啊,雨啊什麼的,或者是細菌病毒。”遭了,一順口細菌病毒又出來了,還要接着解釋。

“細菌和病毒呢就是一類十分微小的生物,它可以導致疾病。”

“生物呢是指像人、馬、豬羊、魚這些活着的東西,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我們看不見的很小的東西,我管他叫微生物。”這都是哪哪啊,簡直驢不對馬嘴,一句話彎子居然繞到微生物上了,這課還怎麼講啊,不單如此,任我將吐沫星子説盡這些學生們依舊大搖其頭。

“老師,您説的微生物是我們看不見的東西,那為什麼老師知道呢,老師您有火眼金睛麼,可以看見常人看不見的東西。”有學生如此發問,為了搞活課堂氣氛,提高學生思考的積極,我規定在書院中學生可以任意發問,結果苦果首先由我自己來吃了。

“這,這,我沒有火眼金睛,我是通過一種顯微鏡觀察到的。”我只能這樣回答。

“顯微鏡是什麼,是照妖鏡麼?”那學生又發問道,這傢伙一定是《西遊記》看多了。

“顯微鏡是一種從西方遙遠的國家傳來的鏡子,它可以看見我們人眼看不到的東西。”對呀,我怎麼忘記顯微鏡了,現代醫學的發展可以説溯本追源都和顯微鏡有關,有了顯微鏡就可以觀察微觀世界,到時由學生們自己去觀察、發現、總結豈不是更好。匆匆的結束了這節只講了兩句話的課,我丟下那些堵着我發問的學生,一個人來到研究所。

這時的研究所有許多我從各貝勒那裏挖來了許多能工巧匠,女真人對工匠是極為重視的,所以這些工匠幾乎涵蓋了當時大部分的學科門類。

“你們當中有誰做過玻璃?”我幾乎是衝進研究所的,進門就問,裏面的幾個人都你望我,我看你的不只知道這位院判大人又出什麼妖蛾子。自從研究所建立以來,這些人沒少讓我難為,憑着印象我畫出了許多現代的手術器械讓他們打造,甚至包括了一支火槍,那是從前在博物館見到的原型被我並不高明的繪畫技術復原了,可是於內部結構卻不知道,只是讓他們研究斟酌,這不這幾天這些人都在研究這個火槍呢。研究院的條件好,薪水高,而且受人尊重,唯獨一點不好,就是這位院判兼所長大人經常想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讓這些人造,真是鍛鍊腦力和創造力,如今又是什麼玻璃的,玻璃是什麼啊。

這其中有一個見多識廣的,他站出來説道:“大人所説的玻璃莫不是琉璃吧,宋朝的時候有人這麼叫過,可後來又都叫琉璃了,若説這琉璃小人是會燒製的。”中國在西周時已開始製造玻璃。在西周時期的古墓中曾發現玻璃管、玻璃珠等物品。南北朝以前,中文多以琉璃稱以火燒成,玻璃質透明物。宋時則開始稱之為玻璃。到明清時,習慣以琉璃稱呼低温燒成,不透明的陶瓷。很多當時的“琉璃”嚴格上來説,並不屬於現代所説的“玻璃”

“那好,那好,你明天趕緊燒製出來,我要看看。”真是太好了,真是太好了,居然有人會燒製玻璃。我真是揀到寶了,玻璃里加些鉛就能形成*人造水晶,到那時我不是發了麼。盤算着一箱箱銀子的進帳我晚上睡覺時都高興的直口水。我這個人啊,就是這樣,一方面有遠大志向,想改變現實,另一方面又十分愛財,恨不得淘盡天下寶物。對此我常常自我解嘲道:金錢是物質基礎,沒有這個物質基礎那麼一切改革都是白費,我這麼努力的圈錢還不是為了光大我們偉大的祖國嗎,幹嗎説我貪婪狡詐呢!

第二天早上我將自己的課推掉早早的來到研究所,這時候學生就不重要了,別人也能教。昨天那個説自己會燒製玻璃的叫吳能的工匠已經早早的等候我了,誰説叫吳能就真的無能,一看見他我就有上前擁抱他的衝動,吳能你真是太有才了。(對於最近的這種變化,一動就想和人擁抱,我自己的解釋是來到這個時代太受壓抑了,所以是通過這種方式尋求釋放,可是潛意識中又有些害怕,難道自己有同戀傾向麼,乖乖,了不得,還是快點找個女人吧,在這樣下去真的很危險啊)剛剛的我還在稱讚這個吳能有才,這刻我的鼻子都要氣歪了,這哪裏是玻璃啊,一堆沒用的琉璃珠。看着這些“玻璃”我就來氣,琉璃我是知道的,只是這個吳能説宋朝叫做玻璃,我就真當作玻璃了,結果空歡喜一場,沒辦法也怪不得吳能,他作出來的的確是琉璃,不是他理解錯誤是我沒説明白。既然前段時間水泥可以研製出來,那麼或許玻璃也差不多吧,我腦中狠狠地挖掘高中時化學課所學的知識。

書到用時方恨少,更何況高中時化學是我學的最差的一科,經常不及格,後來換成了一個美女老師我的成績才有所好轉,老天爺真是對我太好了,憑着記憶我一點點的收集有關玻璃的知識,普通玻璃主是非晶的二氧化硅(sio2),亦即石英,或砂的化學成分。純正的硅土溶點為攝氏2000度。因此製造玻璃時一般會加入兩種材料:碳酸鈉(sodiumcar波nate,na2co3,即蘇打粉)及碳酸鉀(potash,鉀鹼)。這樣硅土溶點將降至1000度左右。但是因為碳酸鈉會令玻璃溶於水中,因此通常還要加入適量的氧化鈣cao,使玻璃不溶於水。

這些知識真的要歸功於我的那位美女老師,記得這可是她任教時的第一節課,我聽得特別認真才會至今都記得,幾乎是題外話,也可能是為了給我們豐富知識,增加興趣,美女老師不但介紹了玻璃的主要成分,還説了它的製造工藝。在玻璃內加入鉛,令玻璃的折指數增加,產生更為眩目的折就是人造水晶的知識都是她那節課介紹的。老師這時我只想説我愛死你了,沒有你哪來的今的玻璃呢,將來有條件我要將現在的這些老學究全換成美女老師,看這些學生還問不問那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想來學習成效肯定會不錯。

我憑着記憶將這些製作工藝寫下來,給吳能,對於他不懂的那些名詞我將二氧化硅換成了沙子,碳酸鈉和碳酸鉀的來源則讓他把草木灰以水淘盡所剩下的結晶體差不多就是了,這可是農民們作土肥的辦法。後來我才知道這兩種原料在當時已經生產了,只是不是這個名字罷了。

有了配方和製作工藝吳能果然沒有讓我失望,終於我得到了兩個大小差不多的凸透鏡,這傢伙的妙處恐怕是這個時代的人無法見識的。簡單的高中物理知識就能算出透鏡的焦距,將兩個透鏡的焦距重合在一起,外側再以圓筒包裹固定,一個簡單的顯微鏡算是製造成功了,當我用這個傢伙觀察滴在玻璃片上我自己的血時,圓餅狀的血細胞清晰可見,一種久違的覺襲上心頭,在現代這是我平工作中再尋常不過的事情了,如今卻是這樣艱難才得來。可這個對我再平常不過的“發現”讓在場的人覺得不可思議。

“這,這是什麼東西,鮮血裏怎麼會有這個東西。”趙學在看完我做的簡易血塗片後居然跳了起來,做了一輩子大夫,怎麼也不會想到血裏的天地是這樣的,這種發現對他的觸動實在是太大了。

“妖術,這是妖術!”另外一個年過半百的老傢伙瞪大了眼睛大喊道,隨後其他幾個年歲大的御醫在看過塗片後也紛紛的大驚小怪。一時間研究所裏亂糟糟的一片,餘人被這種氣氛染,甚至有人痛哭涕,這是怎麼了?

“鎮靜!”我大聲喊道,屋子裏漸漸的靜了下來,這些人均將目光投向了我,眼睛中充滿惑。我該如何向他們解釋呢,心中不免有些後悔,觀察什麼不好卻要先觀察血,歷史上顯微鏡是荷蘭人列文虎克率先發明的,並且用它觀察了軟木上的死亡植物細胞,隨後才發現了血中的紅細胞,這就給了人一個思想緩衝的時間,而且虎克發現這些細胞的年代比我現在還“晚”了將近50年呢,歐洲的文藝復興都快接近尾聲了,人們對新鮮事物的接收能力普遍較強,可是這如何能和現在的中國比呢,上千年的思想僵化,造就的都是一大批御用文人和只會被八股文的酸秀才,以至於各種革新發明都是在民間靠勞動人的智慧積累形成的,那些發明者也同樣得不到尊重,這些人大多都是被稱作匠師而不是科學家之類的尊稱,正是這種機制嚴重的阻礙了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積極,任何改進和發明都會被那些儒酸們稱為奇技巧,並且不屑一顧,試問這種機制下又如何鼓勵發明創造,技術不落後才怪呢。

“諸位鎮靜,剛才諸位看到的並不是什麼妖術法,這個簡易的裝置稱為顯微鏡,是可以觀察人眼看不到的細微東西的裝置,夷人早就發明補用了,而且大家看到的那個圓餅狀的東西稱為紅細胞,它是人血中必不可少的成分,這些都是夷人率先發明發現的,所以大家不要慌張,這是自然現象,沒什麼可大驚小怪的,不信的話可以滴一滴自己的鮮血在上面,看看各人是不是一樣。”我解釋道,這時候不得不放棄自己的發明專利權,把它歸還給外國人,並以此解釋希望這人可以接受這一事實。果然,有一些年輕膽子大的人將自己的血滴了上去,觀察的結果和我的完全一致,那些老古董們堅持不信,於是一個個滴血觀察,最後當在場的人幾乎都觀察到了自己的紅細胞時,傳出來的已經不是大驚小怪的聲音了,而是嘖嘖稱奇。畢竟這些人都是學醫的,接受起來肯定要比普通人快一些。

“今後凡是我的課程都改在研究所上,我將向大家介紹一些世人所不知道的東西,當然這些有很多是西洋夷人發現的,還有一些是我自己發現的。”為了避免再發生今天這樣的事情,我將這些知識的來源無償的推給了外國人,當然一些有建樹的價值極大的發現還是要佔為己有的,要不然我不是虧了麼。此後研究所成了我授課和科研的場所,顯微鏡也再次被改進,更加確和清晰了,並且由一台變成了數台。

不得不佩服這些古代人,玻璃的製造和顯微鏡的發明彷彿是推開了一扇大門,尤其是在我給了吳能一筆豐厚的獎金後,研究所的其他工匠都發瘋了一樣,利用玻璃做出了各種各樣的器皿物件,製的眼鏡,玻璃杯,玻璃瓶,甚至還包括了一部望遠鏡。看看吧,這才是我們這個民族的潛,在沒有任何壓力和束縛下,他們將極大的發揮自己的創造,有的時候我真想打開他們的腦子研究一下,看看到底是什麼結構,居然可以有這些奇思妙想。

玻璃的製造和顯微鏡的發現可以説是杏林書院極具標誌的事件,是件劃時代的大事,對近代科學的發展也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這些天來學生和老師們紛紛使用顯微鏡觀察一切可以觀察的周圍的事物,從一髮到唾葉乃至落的皮膚淋淋種種不一而足。顯微鏡將人們帶到了一個未知的世界,這讓人們對內部世界有了更濃厚的興趣,學生和老師都開始不務正業起來,課堂上討論的都是最近某某人的發現,並且將這些發現聯繫起來試圖以某種學説來解釋這些觀察到的現象。對這樣的現象我沒有阻止反而大加倡導,那些極具意義的發現我更是命人將之記錄在案,歷史將會記住這些人,就像他它記住安東。範。列文虎克、羅伯特。虎克、馬爾比基々旺麥丹等人一樣,不過這些人的發現和成就將換成一個個鮮亮的中國人的名字。偉大的東方正在孕育着一場偉大的變革,這個變革是由一個最被人看不起的小小的獸醫在關外這片貧瘠的土地上引發和催生的,一想到這裏我心中動不已,不論前面有什麼樣的坎坷和曲折我都要走下去,摧毀一切敢於阻擋我的力量,哪管是使用最卑劣的手段,只為了一個目的—華夏文明的偉大復興。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