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7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袁世凱做了一個決定,與楊洪森結為姻親,這即鞏固他的山河,也能鞏固太子的未來。
袁、楊這兩個政治對頭,要聯姻這可真是一個天大的新聞。
袁家內部對此聯姻頗有意見,這裏面主要是袁克定,雖然聯姻的好處是楊洪森將支持他擔任下一屆總統,可楊洪森算什麼東西,他當總統還要楊洪森支持,“如果父親同意這門親事,我就把家融掐死。”袁世凱火星直冒,中起伏難平,與楊洪森聯姻可以説是一石三鳥,你這個人頭豬腦,袁世凱閉目養神,心裏萌生出了換“太子”的想法,但依今
之事,再想想楊洪森所説的蕭牆之禍,渾身發抖血壓猛升,一時頭昏眼花,直接背過了氣。
嫡長孫聯姻之事因為袁克定不惜以殺子來抗拒,袁世凱也只好做罷。他把袁克文叫了過來。袁克文何等的聰明,他要做名士,便是不願意趟渾水,更別説將自己兒女往坑裏扔了。袁克文堅決推辭,堅決做大哥的工作,他本來就是大哥袁克定的眼中盯,這要是聯姻了,那可真就讓人沒法活了。
第二十六章不管袁克定是不是同意聯姻,但是外面都傳開了,坊間不太在意楊洪森的女兒與袁家那位聯姻,他們只是在考慮着聯姻的背後的齷齪之事。
黎元洪吃不透,完全吃不透,所以他就繼續裝糊塗,繼續養花、養草、讀書、寫詩、陪老婆。
段祺瑞的鼻子很靈,聯姻讓他極為生氣,因為袁公的這手明顯帶着對付他們的意思。對此事心中不滿的還有馮國璋,楊洪森這個戰場的對手,早就與他結了死仇,袁公與他聯姻,那以後就算是半個親戚了,孃的什麼玩意。
北洋四合院內“軍事研究同好會”中,蔡鍔與蔣百里也在琢磨着楊洪森這手“奇招。”袁府內一直不願鬆口的袁大公子,最終鬆了口,袁世凱最後還是把他説通了,只是這聯姻的對象變了,嫡長孫那是絕對不能與楊家攪在一起,那樣會壞了血統,袁克定把他在外面生的庶子頂了上去,那孩子袁世凱見過,和楊家女兒一般大,見他時到也鎮定自若,比他那個跪在地上不敢抬頭的媽強。
袁克定在外有不少女人,他有多少私生子就不行清楚,但是他外面的“男人”與他的女人一樣多,這就讓人覺很怕怕。楊玉紅對這事極為贊同,雖然袁家平是個庶子,可袁家那是名門望族,與他們聯姻當真是好。楊洪森對婚約
本就沒有放在心上,這不過是緩兵之計,待一切準備完畢隨便找個理由撕毀他。
“非嫡長孫不足以顯示結盟的誠意。”袁世凱到不是為了誠意,他考慮的更為實際,兒子都保不住,哪裏還有孫子什麼事。
但袁克定就認那死理,他的兒子那是太子,未來的太子妃一定要是名門望族。可是袁世豈會受到脅迫,就算兒子也就不行。
“你若殺死嫡長孫,我就命人殺死你。”袁克定這回怕了,在老父身邊時間久,對他的心意揣測就更加深透,老父心意如此堅決,你再堅持,那就是找。袁克定心理盤算着等他登上大位再來與楊洪森計較。
這樣一來楊洪森之女楊雅芬與袁世凱嫡長孫袁家融的婚事就訂了下來。
楊、袁兩家聯姻之事,被大版面地登在了頭版頭條,此事一次就轟動了京、津,趁着雙方的家長都在,雙方就把這件事給確定了下來。聯姻這事虛的很,但是接下來那可就是實打實的了。比如未來的政治構局、蘇南、上海問題,國家税收上繳問題,兩淮鹽税問題,海軍艦隊歸屬問題,陸軍整編問題等等,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對德宣戰問題。
楊洪森正式搬出袁府,應楊洪森要求安排於“中南海”8月16,在對問題上猶豫不決的袁世凱終於做出決定,中國加入協約國,對德宣戰。
鑑於東亞的局勢,德國已經放棄了亞洲戰場,集中力量解決歐洲,待歐戰勝利再解決亞洲問題,德國人提議將膠東無條件於袁世凱,可袁世凱擔心
本人,他懼怕
本人。
加入協約國對德國宣戰這正是為袁克定考慮,因為德國並沒有打的意思,所以中德的問題是如何接的問題,如果收回山東,這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勝利,而且是政治上的勝利,袁世凱更為準備擬任袁克定為中華民國陸、海、空三軍元帥,負責對德作戰。
本人通過其收購的《順天
報》向袁世凱發出警告不要介入戰事,並且派出公使發出外
再次重申。
當然中國也不能加同盟國,就算袁世凱有那個膽,英、美也不會同意。
美國不願意捲入中國山東問題,但是在中國參戰問題上,態度還是較為明確的,中國中立,還是加入協約國,都是中國政府的事,我們應當尊重。
美國説一套做一套,他把中國踢進協約國,自己卻始終保持獨立。
“我們美利堅合眾國是十分願意加入協約國的,但是美利堅合眾國的人民卻反對,我們不能違背民義。”美國不能違背民義,中國就能違背民義了嗎?本人對此很
不安,隨着中國申請加入協約國,
本國內加緊出征,內閣要求立即宣戰,出兵,在中國加入協約國之前奪取山東,搞定德國。
德國方面通過楊洪森與袁世凱達成《1914年中德秘密協議》,德國將山東無條件還中國,中國政府將在適當的時機在廣州提供一處港口。德國方面希望儘快接手山東,至於租界內的工廠、商店、船塢等等全歸中國。
如果山東落下軍之手,只能增加他們對華的野心,但考慮到英國的支持,袁世凱打算利用美國這個中立國做緩衝。可是,楊洪森為他提供了另外一套方案,將青島租借給
本,當然這是楊洪森最不願意看到的。不過袁世凱頗為中意第二套方案,打下來後租借給
本,用來抵償以前的借款,對此楊洪森並沒有表態,他只想得到他想要的東西“亞洲第一”青島浮動船塢、機械設備、技術人員等等。楊洪森已經準備派部隊參戰,甚至與張勳都協調好了一起行動,到時推薦張勳為山東都督。
袁世凱在山東原有數個混成旅,但是考慮到討伐德國,這幾個混成旅是遠遠夠的,既然要讓袁克定掌握北洋系統軍權,那麼聲勢一定要大。楊洪森的皖軍編為陸軍師北上參戰,袁世凱考慮着如果事情惡化的話,完全可以讓皖軍打頭陣,讓他與本兵好好拼上一把,他可坐收漁翁之利。
8月16袁世凱向德國宣戰加入協約國,他底氣足,一方面是與德國人談好了,另一方面,他與
本也談好了。按照袁世凱與
本方面簽訂的《中
秘密協議》,
本北洋政府提供借款,中國政府將青島租界給
本做基地,租期為99年。
本簽訂這個協議不過是給英、美政府看的,他們要的是整個山東,解決的是整個中國問題,青島連
牙縫都不夠。
此時,本高層有着這樣一種聲音,他們認為英、法、德、奧匈都被捲入了歐洲戰事,至於意大利等國在東方均沒有殖民地,甚至貿易都很少,最為讓人擔心就是美國,但是美國與中國間隔着太平洋,等他們跑過來的時候,
本已經把中國變成了附庸國。
陸軍計劃在海軍配合下在萊洲灣登陸,佔領膠濟線,向整個山東發展,控制津浦線上的重要樞紐濟南(歷城)。沿津浦線北上最多兩個師團,就能解中國鋭北洋軍,控制北京扶持清帝溥儀上位。陸軍反覆推演了這個計劃,認為事在必成,一股而下,
着英法承認溥儀政權,作為征服中國的第一步。
“這是自民治維新以來我大本帝國征服中國支那的最佳良機。”軍界有識之士普遍這麼認為,此時正是西方各國勢力無暇東顧,而中國正處於四分五裂當中,被稱為中國陸軍
鋭的北洋軍在最近的一系列戰敗中損失慘重,這個時候不下決心奪取中國,天照大神也會發怒的。
內閣中軍方求戰慾望高昂,扶持袁世凱與扶持清末帝溥儀之間的差距對於浸婬多年的這些本老政客他們自然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