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本人變了,居然在揚州油田的問題上出奇的沒在繼續糾纏下去,這讓楊洪森很奇怪。

實際上這並沒有什麼可奇怪的,本很想得到揚州油田的開採權,但比起揚州,他們更需要山東,整個山東,這就是本與美國私下的協議。本通過放棄對揚州油田的優先開採權,從而獲得美國在山東問題上的支持。

這也使得之前本在山東問題上的態度又變得蠻橫不講理起來。

本方面繼續向濟南增兵,並不時派艦在渤海灣內的挑釁,這給袁世凱帶來了極大的心理壓力。

本人赤地威脅面前袁世凱嚴令北洋諸部保持克制,就算本人先動手,也不準還手。

楊洪森並不是不想幫助袁世凱,只是北洋軍力還很“強”再加上時下中、之間並沒有出現實質軍事衝突,他不想被捲進去。再則,其駐守在青島的部隊損失慘重,在與軍的火中他是元氣大損,現在是有心無力。若事態進一步惡化,最終導致軍事衝突的話,他將在人力、物力及神方面全力支援中央。

本武力和外的雙重威脅下,袁世凱只好向美國求援,因為英、之間的關係太曖昧,實在不適合作調停者。

可是美國以不便於捲入協約國之間的衝突為由,拒絕了北洋政府的請求。

美國的答覆讓袁世凱後悔聽信楊洪森的言,貿然加入協約國。

為了讓袁世凱做出更大的妥協,達到獨在華利益的目的,本政府趁西方列強正忙於歐戰,向袁政府提供了“亡國套餐。”中國的軍事、政治、經濟都將淪於本人的控制中,袁世凱想了半天也沒敢在上面簽字蓋章,他很清楚簽字蓋章的後果是什麼,而且這裏面還涉及到“南方聯合省”的利益,這將極大地破壞他與楊洪森的同盟協議。

“總統先生你還有什麼要考慮的,我們將為您提供最良的武器,最好的教官,訓練最鋭的部隊,而且只要你有這方面的要求,我們會幫助你武力統一天下,甚至支持你成為新的皇帝。”上次與楊洪森見面後,袁世凱特地派人到老家看了風水,劈了命,結果還真被楊洪森給説着了,他老袁六十歲之時將有大凶兆。如何避劫消災,不遺禍後人?據大師的指點,若要逆天改命,就要衝破黃道秘,破而去,不但可以避劫消災,而且後人都將福緣綿澤。

袁世凱曾想過當皇帝,不過這只是想想。民國可不興這套,而且説他從未向任何人表過,本人怎麼知道?

袁世凱可不是那種容易上套的人,他想當皇帝,但是他不想做“石敬塘”那樣的兒皇帝。

當袁世凱對協議內容提出自己的意見時本人拂袖而去。

美國的拖拉機生產設備運抵上海的時候,楊洪森嘴角泛起了不經意的冷笑。

中國南方沒有大型拖拉機的用武之地,而楊洪森也沒有打算生產大型拖拉機,他的真實想法是生產坦克。

不過坦克並不是楊洪森武器裝備清單中急需的,機關槍只要有錢就能買到,但是大口徑火炮卻是有錢也買不到的。為了彌補武器欄中大口徑火炮的空白。兵工廠的技術人員做了多方努力,最具有想象力的莫過於將意大利75mm野戰炮改裝為105mm野戰炮,通過中、德、美、意四國工程師的努力,最終成功改裝,大炮程可達8800米,月產量可達到5門。這項改裝成果,使得皖軍又新添利器。

在火箭炮方面楊洪森有着近乎於狂熱的偏執。

光復南京後,火箭分廠從安慶兵工廠中分離並搬遷至南京重組,形成了一個專門生產、研發火箭彈的機構,為此楊洪森還重金聘請了美國火箭方面的專家。

南北議和後,皖軍火箭彈的研發有了長足的進步,成功製造出了120固定火箭彈,比起當初的鐵皮彈,現在楊洪森有了更多的原材料,更好的機械設備,火箭彈加工也更加細。

據楊洪森的指示,軍事工業委員會正在研究一種新式的單兵武器—“管式火箭發器。”對這種單兵武器“通”軍械的楊洪森給了他們提供了一些發展思路和具體的建議。

那些青島輾轉來到南京的德國技師和工人在德國軍事顧問的協調下,組成數十支技術小組,他們很快就成為皖軍所屬軍工廠的重要技術骨幹。

德國方很重視與楊洪森的,當然這種是雙向的。他們也從楊洪森這裏技術含量不高,但實戰效果極好的中國木柄手榴彈、步兵地雷等,他們對火箭武器也同樣興趣。德國方面則為楊洪森提供瑟98式步槍、馬克沁重機槍的相關技術資料。

中國仿造88式步槍的兵工廠中最大的當屬漢陽,但德州、上海等兵工廠也都仿製,甚至地方上小作坊也能仿造。雖然用的都是同一款槍,可是由於沒有統一的標準,致使生產出來的槍機械之間部件不能通用,甚至連七九彈葯都不能通用,這種情況在南方的兵工廠中也存在着這種現象。安徽、上海這幾家大兵工廠還好些,如合肥、陽、商城、贛州等小廠不能通用的情況就極為嚴重,也正因為如此,軍事工業委員會下文對這些小廠進行整停產整頓。

通過引進美國標準化水線,這使得“南方聯合省”軍工生產,尤其是輕武裝生產方面產量和質量大幅度提升。

1915年的頭兩個月,安慶兵工廠月產88式步槍4500枝,重組後的上海兵工廠月產步槍2000枝,合併重組的南昌兵工廠、田兵工廠月產步槍1500枝,投產南京兵工廠月產近千枝,這使得楊洪森的步兵換裝速度得到了保證。

楊洪森的軍事實力在短時間內漸漸膨脹,讓他的鄰居們開始變的焦躁不安起來,湖北的王佔元就是其中之一。

為了摸清皖軍的底,王佔元派遣孫傳芳東行,以購械之名對皖軍的軍備狀況進行調查,結果讓他大吃一驚。

對德作戰結束以來,大批的德國人滯留在南方五省,很多德國軍官因不能回國,便安心地拿着高薪當起了皖軍教官。江西、安徽、浙江、上海都是德國人,他們使得皖軍的素質提升的很快。

孫傳芳曾到安慶和上海兩地的兵工廠進行了實地考察,目前漢陽兵工廠本不能與此相提並能。安慶實際生產能力遠比外面的宣傳的要大的多,而且眼尖的孫傳芳還發現了大口徑炮彈,有炮彈就意味有大炮,這讓他震驚之餘到後怕。

在上海逗留期間,孫傳芳一直住在楊洪森為其安排的法租界別墅內,通過楊洪森的介紹,他極便宜的從外國人手中購買了4000枝新式步槍,50重機槍,300萬發子彈。

“此次,東南之行如何。”王佔元急切地想了解東邊的情況。

“今楊洪森之強大,不可同而語。”

“和我説説吧。”李純死後來自東邊的軍事壓力越來越大,為此王佔元四處刮錢,小心備戰。他對楊洪森的態度極為友善,對於社會人民黨在湖南的兩處鐵廠都是多方關照,勤加保護,生怕楊洪森找個藉口揮兵湖南併他的地盤。

孫傳芳將此次東行的所見所聞如實的向王佔元做了彙報。

“不想這廝盡強悍到如此程度,當初應進言總統殺掉此賊。”王佔元實在不明白總統為什麼要把這個禍患留到今,而且還莫名其妙的與他結為兒女親家。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