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火車票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楊洪森很討厭這種謠言,因為這些不實之詞將會嚴重破壞中友好的關係,對於楊洪森來説本是他的重要客户之一,讓這些客户滿意正是他們這些商人最高尚地追求。

顧問委員譚延闓接受南京軍政府委任擔任湖南省長,至於軍權楊洪森是不會由他繼續掌控。

消滅軍閥割據首先要加強中央的集權,將地方上的用財權、人事權抓在手。其次就是加強黨對軍隊進行控制,從而將割據除。

原湖南都督湯薌銘調入南京軍政府擔任顧問委員,楊洪森沒有賦予他實際的權利,但卻給了他一很多的頭銜。

兩湖被楊洪森收入囊中,兩地土改運動也隨之展開。相對於湖南的土改,湖北對土改更為迫切,土改運動受到兩湖廣大人民羣眾的支持。轟轟烈烈地土改運動開始後,那些分到土地的百姓們懷着極大的熱情從事着生產勞動,為了支持軍政府,為了保衞勝利果實,他們響應號召踴躍參軍。

中國革命的基礎在什麼地方?不是在上海、南京這樣的大城市,而是廣大的農村,城市內的工人無異是這場革命的中間力量,而像楊洪森這樣的不法資本家則充當起決策者的角

合併改組後的國民黨,不管是勢力還是實力都是空前的強大。

楊洪森成為了黨內了二號人物,孫中山將其作為接班人培養。

楊洪森在黨內擁有着“偏執狂”的稱號。

孫中山在中國推行國家社會主義制度,內閣採取元首制,而楊洪森是其最堅決的支持者和擁護者。議會中反對聲音不小,但是在佔有70%議席的國民黨人面前,這些反對聲本不能阻止議案的通過。

楊洪森在黨的代表大會上,再一次重申孫中山的對黨、對國家的絕對領導地位。他那“偏執狂”似的演講得到了黨內大多數同志的支持。

第一個喊出“我的元首”的是楊洪森,不僅如此,楊洪森還無恥喊出了“我的父親。”

“國父”稱號在這個時候得到廣泛地認同。

在南京,二十萬人的大遊行讓西方各國大為震動,到處是紅的海洋,在這座古老的南京城中只能聽到孫中山一個人的聲音。

孫中山+楊洪森=?

沒有人回答出最後的答案。

南方的消息進一步刺了袁世凱的病情,他已經預到了自己的大陷已到,袁克定本無法應對如今場面,不過他仍打着小算盤,準備抬出自己的好友徐世昌,讓他做過渡,但是徐世凱是何等人物,自然不會趟渾水,他只好回過頭請段祺瑞出山,段祺瑞等了這一天已經很久了。

在這年的寒冷冬季,袁世凱帶着那顆寒透的心,悄然離去。

與袁家大宅內的一片哭聲相比,北洋新政府班子卻熱火朝天地起爐了。

南北的局勢,任誰也看的清楚。現在南方勢力很強勁,這裏面的關鍵人物就是楊洪森。國民黨改組後,其出任南京政府陸軍部長,他是南方政權的實際掌握着,滇系、桂系都是他的爪牙。單從南北的兵力而言雙方相差無幾,從民心、士心方面來講南北相差甚遠。南方經濟發展迅猛而強勁,鋼鐵、治金、機械、造船、紡織等都是壓倒的,軍工廠更是北方所不可比擬的,以上海製造局為例,楊洪森得到後,該廠的產量就不斷被刷新,現在上海製造局每月能產88式步槍4000槍。南北強弱對比已經發生變化,北洋政府通過單純軍事手段不但無法解決眼前的困難,而且會導致北洋的情況更加的糟糕。

“有必要與楊洪森談和。”當然這只是段祺瑞個人想法,不過他很快將這一想法變為了實際的行動。

帝制取消後,取而代之的是共和體制,為了合南方,段祺瑞並不急於擔任那些近在眼前的總統,而且扶出了黎元洪,對於第二次出山黎元洪信心不足。而1915年12月12孫中山在南京就職大總統,並組建了南京軍政府,他這個總統能不能當還要看孫中山的意思,即使他當選為總統,他還需要解決另一個問題段祺瑞,他可不甘心從袁世凱的傀儡變成段祺瑞的傀儡。

南京政府成立後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得到英、法、美、等國的外認可。不過在段祺瑞扶出黎元洪後,南京政府就變得極為尷尬了,這也是為什麼當初楊洪森反對籌建南京政府的原因,在那些西方國家眼中北洋才是正統。

南京政府中楊洪森控制着地方和軍隊,那些資深黨員則控制着政府,他們之間暗戰不斷,但是楊洪森自有辦法收拾他們。

孫中山也在思考着兩個問題:一、北伐是否還要繼續,畢竟袁世凱死了,帝制取消了。二、是否取消南京政府,現在各國均只承認北洋政府。政府內要求繼續北伐的聲音很高,楊洪森卻不支持北伐。政府內反對取消南京政府的議員很多,楊洪森卻力主取消以合西方各國。

不過有兩件事導致了北伐無法在繼續。

第一件發生在四川,唐繼堯為了控制四川抬出了蔡鍔,而蔡鍔的確很有作用,一下就把四川那些大大小小的軍閥們都鎮住了,可問題是蔡鍔的身體不太好。南京政府組閣後,楊洪森派專機將蔡鍔接到了南京,這是楊洪森對他的看重,期間他做了一些手腳,其在上海治療時被診斷出有嚴重的疾病可能會導致其死亡,洋大夫建議其到醫療條件更好的歐美治療,楊洪森自然將此事報知孫中山,孫中山親自了解了蔡鍔的病情,據醫療小組建議準備至美國治療,軍政府還專門劃撥了一筆款子,楊洪森更是派人與美國支部同志聯絡。唐繼堯擔心南京政府打四川的注意,所以暗中指示四川地諸將挽留,這讓孫中山大為惱火,在他看來蔡鍔如果繼續留任,非死在都督任上。楊洪森幾句話就點明瞭其中了緣由,孫中山輕嘆一聲,以南京軍政府名義,讓唐繼堯兼任四川都督,北洋政府也做出同樣的任命。唐繼堯沒有蔡鍔那種威信,四川諸將都不弔他,他不得訴諸於武力,這使得第一方面軍徹底無法參與北伐活動。

第二件事比起蔡鍔去美國治療那就嚴重多的多。惠州陳炯明對廣州兵變,襲擊軍政府,自稱廣東都督。北京這次的反映很快,段祺瑞命令廣西陸榮廷發兵討陳。南京知道這個消息還是在黃興逃回福州之後。國民黨重要人物宋教仁在廣州兵變被陳炯明手下的士兵亂槍打死。宋教仁的身亡絕對是一場意外,陳炯明沒有下達過殺宋教仁指示,但是宋教仁太過剛烈圍攻當,隻身前往勸退陳部叛軍,結果被殺入廣州城的叛軍打的全身血孔。

宋教仁的死把陳炯明嚇的不輕“你説他不好好在軍政府內待着,出來個勁啊。”陳炯明不好的預在其奪取廣州後幾應驗。孫中山在南京極其憤慨的通電討伐陳炯明。

陸榮廷為了防止南京方面介入廣東事務首先起兵。

陳炯明非常清楚孫中山發起火來事態會很嚴重,陳炯明自然打不過陸榮廷,他一方面向孫中山去電請罪,一方面通電下野準備回香港。可是香港他哪裏能會的去,社會部的那些人拿着孫中山的手諭到了香港後,馬上布控着手抓捕叛黨、叛國、叛軍的陳炯明,在友人的提前告知下陳炯明隻身逃亡澳門,社會部的人隨之到達澳門,陳炯明只好逃亡南洋,可以在南洋他更待不下去,只好一路南逃至澳大利亞。

這件事的後續是,陸榮廷獨佔了廣東,他雖然支持南京政府,便是卻以各種藉口反對北伐。

到此為止,北伐三路大軍只剩下楊洪森這一路,孫中山對於他們的背約十分不滿,而楊洪森趁機向孫中山推銷起“攘外必先安內”的方略來。

大家正在读